读林觉民的《与妻书》,已经有几多遍了,却永远不倦的样子。一位志士仁人就临大义时与妻的决别之语,何其凄怆,何其悲痛。
一面是救国的大任,一面是娇媚的爱妻,值此两难之际,该如何取处。而林觉民执大爱大仁于一端,眼含热泪,与妻决别。
可知此次一别可是阴阳乖隔啊。正如他所说,“吾在泉下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可怜的一对恋人,阴阳相隔的哭声,能否彼此相知呢?恐怕一个肠断闺阁,一个泣血黄泉,徒使两地眼成穿骨化石。
那句“意映卿卿如晤”,可含多少深情。回忆两人恩爱的生活,那痛到底有多深。“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庭,又三四折,为吾与汝双栖之所……低低切切,何事不诉,何情不语?”
“吾幸而得汝,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遂意,几家能够?”“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国家不幸,这对恋人竟也逃不掉厄运。
然而如果他为了与妻缠缠绵绵,而将祖国弃之一旁的话,以他的家境,他们完全可以在覆巢之下幸福完满。而这也就不是中国的林觉民了——一个凛然如铁的大丈夫,一个负责任的大丈夫,一个被旧文化荼毒的大丈夫。
中国的旧文化虽然被打上封建的印烙,却也孕出了众多誓死效国的英雄。夏完淳年仅十七,慨然就义,谭嗣同刑场不惧,临刑高歌……这些出类拔萃的英雄,独中化文化的化育,这可是旧文化的光辉之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现的是一种大爱与责任,正是这种爱与责任才会让我们的英雄们视死如归,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这种情怀,较之于历史上那些谗虫佞虫,是何等的高尚。这也就是他们之所以永戴光环,受人敬仰的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