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间居游》是一本由曾仁臻(鱼山饭宽)著作,中信出版社·活字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草间居游》精选点评:
●很容易翻,但更耐看,值得反復閱讀。看似無字書,實際上作者將書畫集於一體,使用非常中國的繪畫語言,來展示廣闊的意會空間,很私密又很開闊,令人會之於心。
●清风迤逦~
●如饮清茶,可抵十年尘梦
●“时而上蹿下跳,时而调皮捣蛋——就当他们是忘记了时间的逍遥自在之人吧。”
●最初我是再微博上不经意看到别人转发他的画,后来宣传新书,发现有出草间居游,就豆瓣标注了想看,因为微博上印象深刻吧,想象力丰富,绘画自然纯粹,读来让人又忍俊不禁。特别喜欢。这本书是图书馆借来的,本来没有,我申请了荐购,没有想到很快通知我到了。
●鱼山的画笔赋予居所日常陈设以生命,它们不再是单调的装饰品,而是可以和你的生活产生一种对话关系。
●鱼山的画有山水,有童趣
●一个隐藏于现世的仙界,一个画者梦幻的乐园。里面住着熟悉的家人和朋友,哪怕是深处困顿的日常,也可以安心的躲藏在画纸后面,经营这份人间闲趣。与其说是画画,不如说是画生活,合理又舒适的布局,让人不自觉的愿入画中居游一番。
●承丰子恺、张光宇、老树画画等中国文人画传统,笔墨清淡而内蕴丰厚,寥寥数笔勾勒出人生况味。
●可爱惬意,读起来愉悦极了,画中小人儿生动调皮。小画的构图形式和温柔的色彩,配上小诗,太喜欢了
《草间居游》读后感(一):人在画中游
quot;境无先界,不可听任纸笔。心有倦怠,莫如常住画中。"
建筑师或者说园景设计师真的是一种很神奇的存在。
最近脑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觉,空间的设计,装置的陈列,香薰的弥漫,音乐的渲染,都是在塑造一种感受,一种感官的感受。这种感受有一种审美的敏感,天生的。因为我也相信,人是有不同质地的,有的人敏感脆弱,有的人则更“钝”一些。我喜爱这种敏感体质的人对于世界的想象,和对环境的塑造。
这个作者,鱼山,便是我讲的一种想象力丰富,且“一草一木总关情”的那种草游居士,书中开篇鱼山介绍小时候父亲作为医生被派去湖南乡下,他的儿时记忆便是同花鸟鱼虫,乡间田野地自然亲近,虽然后来移居城市,但儿时对自然和园景的天生好感,让做建筑师的他拿起画笔,在纸上描画出对于“器”做居所,人游天地间的幻园。
除此之外,鱼山也提及我们少时在课本中所学的沈复《浮生六记》中所写,将一只只飞舞地蚊子想象成白鹤,在云雾中翱翔,草丛中的蚂蚱似野兽,小石头若丘壑,以儿童的视角而以小见大,以微观见世界,美哉美哉,妙哉妙哉。 毎毎看到这种画作,便也联想,即使AI人工智能如何发达,对于这种想象力是无法抹杀的。 这也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的特殊吧。
不仅有亭台楼阁的美,鱼山也多画四季,画中的人物没有面容,但身体姿态却妙趣横生,配文也倒是有时古色古香的诗句,有时又是颇接地气的断句,甚至也赶赶热点,把古代集市搞成双十一特卖,快递小哥画作拉着推车的小猪,幽默感顿然跃处画面,让你忍俊不禁。还有对现代人人人拿着手机的现状,如住在一个方盒子里,睡觉吃饭工作也都是面对一个方盒子,配以,我们不关心身边的人,只关心盒子里的人。 我其实在想,如果没有手机也挺好,因为通讯方式的改变,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极大的,远的不说,异地恋这种事,到底是在和一个活生生的人谈恋爱呢?还是在和方盒子里的一个你付诸想象与情感的形象谈恋爱?又或者,我们,为什么不能多关心关心身旁实实在在的人,那个肉身底下潜藏的灵魂?
上周六陪朋友逛宜家前在一个中式家具店留恋了很久。反观,我也是颇受西方思维和审美影响的人,走在中式家具店中和看了鱼山那种园景构图与清淡雅致的画颇有一种於我心有戚戚焉的认同,古典园林,山水画,我看的不多,也不懂,不敢乱评论,不过画间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幽默却是值得推荐的。另附鱼山配画所写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唠叨:
一生之事
出生、觅食、奇遇、探索、
拜师、恋爱、漂泊、悟道、升天,
试想这蜉蝣般的一生,已如白驹过隙,
生即向死,死则又滋发于草间,
周而往复,与天地万物同。
以上。
2017/10/31
在自己平时画画的案子上摆拍了一些新书照片,供大家参考点评。~
自己试笔签的扉页,,,仙人戏草间。游迹从风起,长啸在花前。
献给我的父亲母亲。
上篇:案头居游
下篇:草间居游
书末的作者介绍。用了一张《幻园第二辑 借天工》里绿系列的小画
《草间居游》读后感(三):【文末赠书】心有倦怠,莫如长住画中
今年秋天,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在故宫的展出算得上是帝都一大文化事件。
许多去看的朋友都被这卷青绿山水迷住了,感慨:
“真想住到画里去啊。”
这种愿望,与千年前宋人的理想并无二致。
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
“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谓此佳处故也。”
中国的山水画,山水间经常出现豆大的小人,或行或卧,几椽草庐茅屋结于山坳水滨。
在古人的观念中,人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离开了人,虽然完整,但那是寂寞而缺少生命的。反之亦然。
因此,我们才会在《千里江山图》中看到旅人、渔夫、隐士等种种人物。
他们在自然中生活,有的在山间漫游,驻足欣赏风景,有的在居所烹茶下棋,悠然自得。
古人对生活的诗意叙事,也就此借由绘画而得以实现。
在拥挤喧嚣、石头森林一般的当代都市,这样的生活理想总是被忘却的,直到某些契机出现。
比如,某个阴郁的雾霾天,一卷青绿山水展现在眼前。
更快捷的方法,是直接穿越回古代。
鱼山的画,就像是打通了一条时光隧道。虽然画风是中国传统的,细看画中人的言行举止,却又分明是现代人的样子:上蹿下跳、鬼马调皮。
仿佛忘却了时间一般逍遥自在。
更有趣的是,画里的瓶瓶罐罐、草木虫鱼,全都变得比人还高大,成为房屋、坐骑……
小小的人儿,有的躺在树叶上,和萤火虫窃窃私语;
有的骑上白鹤,和蚊子大战云端;
有的攀上瓶口,想捞枚果子饱醉一场……
恋爱,也是扛一支高过人的硕大玫瑰表白。
用鱼山的话说:
“ 器物花草之间,已微见山水悠游之乐。”
这种小大颠倒的趣味,始于沈复《浮生六记》:
“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鱼山进而思考,庄子所说的“与天地精神往来”,难道仅限于宏阔之物吗? 当画下这些充满生机的活泼小人时,他发现,其实,
除了大山大水,我们平时习见的案头清供、花草盆景,都能成为“卧游”之景,
进而成为我们寄托生活理想、进入自然的途径。
鱼山本名曾仁臻,职业是建筑师。
他既是一个表面不苟言笑、身上散发“古人”气息的80后,
也是一个实际童心洋溢、大隐隐于市的创作者,
更是一个身体力行、实践创作理念的生活家。
鱼山一直热爱中国传统园林和山水,2014年,他辞去工作,开始逐一考察、寻访江南园林,并遍游山水名胜和古村落。
他感到:
“ 此间独自畅游林泉,日日皆似入画居游,羁困于尘世之心境渐别开生面,始觉天地巧蕴生机,自然别藏真趣,遂愿一生清守此业。”
开始画画,是因为看到古人在研习传统造园这件事上,常常将山水画的创作训练作为首要甚至直达门径, 他便尝试将绘画作为设计研究的一种方法。
画着画着,在作为主体的研究性绘画外,渐渐也多了不少闲来戏笔。在这些淘气的小画中,有对山水居游的思考,也有对生活的诗意化记录,和喜剧意味十足的想象叙事。
高居翰将中国传统绘画中某一类主题总结为“诗之旅”,鱼山的画,某种程度可以说是现代人的“诗之旅”。
曾有粉丝在他的画下留言:
“ 若我能拥有其中一幅画的幸福,余生也足矣!”
这一幅画的幸福,关窍就在于借用传统的自然观,重新审视当代人的日常生活。
鱼山用画,让人们轻松地重新找回自然的乐趣。
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诗意:
就花而居
虽一人却不孤独
身着白袍
栖宿于草木间
抛却世俗之念
片叶飞花,抓住越来越不分明的城市四季:
攀着柳枝的尾巴
在春色中荡漾
轻驭蜻蜓
便能遍览美景
夏日炎炎
花露中间正好眠
烈日当头
荷花为床叶作榻
秋风起
银杏盖屋
青果一枚即过冬
撑一柄叶伞
从皑皑冬雪
回到红泥小火炉边
宅在家里的日子:
若想快意恩仇
只需竹叶当剑
下雨,微凉
适宜卧游书海
清茶一杯
抵十年尘梦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假如古人穿越到现代:
镜里镜外
一般对弈
天涯,咫尺
去不了五岳,五岳自来画中:
草间奥运,拿到了骑蚂蚱项目的金牌:
这些尺方大小的水墨画儿,都收在了《草间居游》一书中,一共有两百余幅,分为“案头居游”和“草间居游”上下两篇。
在“案头居游”中,鱼山用画笔将日常所见的各类器物,包括瓶瓶罐罐、纸砚笔墨等改造为供人居住的房屋空间;在“草间居游”的十个小系列中,鱼山笔下的小人们走出器物,畅游于花草自然、天地万物间。
【活动规则】
图书豆瓣主页: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7114639/
1、“喜欢”并“推荐 ”本篇日志
2、请在本篇日志下面留言,说说你为什么想要这本书~
我们会从完成以上步骤的小伙伴中选出2人,每人赠送《草间居游》签名本一本~
【活动时间】
2017.11.3-2017.11.10
【获奖名单公布】
获奖名单会于11月11日前公布。
我们会在活字文化广播中进行通知,并且豆邮获奖的小伙伴儿~请大家密切关注~~
《草间居游》读后感(四):瓶中寻天地,花间觅良朋
瓶中寻天地,花间觅良朋
紫云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二·支诺皋中》记载一种行踪莫测的花间小人儿:
东都尊贤坊田令宅,中门内有紫牡丹成树,发花千朵。花盛时,每月夜有小人五六,长尺余,游于上。如此七八年。人将掩之,辄失所在。
“这个记载想像颇优美,惜无故事,如幼儿尚未发育成人”(安庐师语)。然而,或许正由于情节阙如,反倒意犹未尽,引人遐想。一个偶然的机缘,在豆瓣上关注了鱼山饭寛的画作,发现他画笔下的小人儿仿佛是从《酉阳杂俎》里走出来的;而他为这些小人儿所想象之种种生活,正好填补了《酉阳杂俎》记载不足的遗憾。
拇指大小的白衣小秀士,红衣小娘子,青衣小书童,或孑然一身,或三五成群,行走坐卧,来入梦中:或徜徉案头,以瓶炉为栋宇;结庐花下,筑盆罐为广厦。或游戏草间,认万物作友邻;起居卷中,指文字为良俦。
一瓶一天地,一花一世界。或取瓶构轩,瓶上插菊,瓶内列几;开壁为窗,穿壁通桥;人伏窗前,水流窗外。矮瓶居于大盘之中,如轩亭处于春湖之中。
或架复道于两瓶间,复道以上筑长方浴池,二人沐浴其间;复道以下开圆形月洞,一人独酌窗前。瓶身开一门扉,扉内阶梯沿瓶腹盘旋而上,直抵瓶口,瓶口或插花苞,或植柠檬。
又或以砚台为池塘,钓鱼池畔
以笔洗为湖海,浮游海上
瓶、花不独可观,更可用、可居。花下可悬条幅
晾春衣
枝间可栖吾身
濯吾足
席天幕地,集银杏为秋庐
餐风饮露,酿凌霄为琼浆
或构枝挂酒芦,品诗浓淡处何妨独饮;
折叶作几案,论事浅深时更命对酌
或结庐葱韭间,卷叶为枕,偎萍入眠;
或张幔蝶兰间,撒花为帘,忆香寻梦。
瓶、花不独可观、可用,更可游、可戏。裁黄栌为秋刀
携竹叶当长铗;
登狗尾作高跷
披栀叶为羽翼
甚或缒身救花,仿太白捞月
沐浴花心,效贵妃新宠
乃至醉步刺英,追穿杨之术
悬丝控线,摹箜篌之音
古人观画,不惟正襟危坐,更重卧游之乐。或辑页成册,或悬画环壁,无论散发披襟、坐卧倚躺,皆可得目寓于中,神游于外。足不出户而可想见千里之外,目不极视而可盘桓千年之间。于方寸间觅天地,于俯仰间探古今,此诚卧游之妙。鱼山之作,取名“草间 居游”,不独有画中人物居游之意,更可解作观画之人借纸而遁、隐于画中,放心纵意、游于画中。于此纷纷扰扰、熙熙攘攘之际,辟一方乐土,安顿倦怠的身躯,舒展委顿的心志,这何尝不是现代版卧游图册?且看:
春朝觉迟,梦花雨濛濛,似湘云醉卧芍药茵
秋夜卧早,对萤火点点,如婕妤坐看天阶星
痴情处,临水也拟题流红
树下学步葬落花
关情处,一意系住凌波步
两心分开轩窗瓣
忘情处,迎风仍旧问蝶心
望空犹自拜蜗图
瓶花之间,可居可游,可独乐、可众乐,乃是另一番“壶中天地”。可谓优哉游哉,不知老之将至。
唐传奇《枕中记》叙卢生之梦,梦中身体缩小,经由瓷枕侧面孔窍,遁入槐安国,历经人间荣辱、世态炎凉。醒后方知是梦,槐安国乃槐下蚁窝,梦中一生所与亦不过蚁辈。而今奔命于大城市的千千万万的寻梦人,不正是那个奔波于邯郸道上的卢生的现代化身吗?鱼山之作,画的正是现代版卢生之梦。不过,在这个梦里,荣华富贵黯然失色,让位给了花间良朋、瓶中天地。
丁酉年秋风夜作于潜英室
本文初刊于《北京青年报》,经作者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