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腿正义》是一本由冯象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32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木腿正义》精选点评:
●看得出来他有想法 可是尼玛他是不会说中文么!!!
●不是第一次看,坦白说,虽然是随笔,部分内容依然看不懂,但看懂的部分觉得作者很厉害。冯象之于法学界,大概同阿城之于文学界类似,是个异数。二人同样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文革中在云南乡下磨练,最后以一肚子学问让仁惊叹。
●还成 短评写在当年的日记贴里了
●隔行如隔山,后面有些实在是理解起来很困难。求更简单的入门书籍啊QAQ(还能有又好又简单的吗?
●文学那部分真是读不懂啊 要不就给四星了
●冯象实在是我太佩服的人,在哈佛念中古英语的博士,主攻乔叟,那可是西洋的“国粹”,相当于一个蓝眼睛黄头发的鬼佬来岳麓书院研究程朱理学——还不是玩票的那种,而是真正能有创新学术贡献。而他为人所熟知当然不是因为他的中古英语文学研究,是他的法学批评。实际上他哈佛毕业后又去了耶鲁读J.D.,毕业后是主攻知识产权法的美国律师。他之所以又去耶鲁念书按他的说法是“还人情”,因为当初耶鲁比哈佛先录取了他,而且耶鲁英文系系主任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信”邀请他,但他的奖学金是哈佛燕京学社给的,优先给哈佛的学生,所以他就“负”了耶鲁,日后再去耶鲁,是去“还”人情。(怎么看都是学神炫耀…)说回这本书,其实因为阅读趣味相差太远,这本书很不好读,甚至佶屈聱牙,但是丝毫不能掩盖其中的深思。域外人回望天朝,别有洞天。
●把它标为“已读”是不准备“再读”的意思,与《政法笔记》相比,显得更随意,有些篇什未必有选入的必要
●一直以为 搞法律那冯象和译圣经的冯象是两个人
●文化政治学 宪政转型 重读
●没想象的好
《木腿正义》读后感(一):奶酪 + 臭豆腐
臭豆腐很香,奶酪也很有营养,但凑在一块儿,就有点不伦不类。
冯先生自己身跨文学与法律二界,但没必要在一本书里,放上二个毫不相关的内容。
按他的文字功底,可以写更出色的有关法律的文学作品,或者关于文学的法律作品。期待!
《木腿正义》读后感(二):很不错的书
很不错的书,故事中穿插着作者独到的见解,很有启发,推荐有一定法学基础的人看。光看标题可能感觉跟法律这个题类相差甚远,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会渐渐的被作者的学识与文胆所折服,如果不是高屋建瓴,做不到如此新手拈来,法学之路其漫漫兮,希望诸位共勉
《木腿正义》读后感(三):中国人用汉字写的翻译体书。差!
读了上篇的木腿正义本就想弃读,但念及社会流传着此书不错的传说,还是决定迎难而上,读罢秋菊的困惑,彻底决定弃读。
原因有三:一为本书语言像极了翻译体,作者的语言文字及逻辑处处显示了美国范儿,更像是有意为之;二是文章不像"读书心得",也非"思想轨迹",更像是信马由缰的胡侃,侃出花来又能怎么样?三是阅读的毫无快感,不如换本民商法实务精要来的大块朵颐。
理论的猫头鹰夜晚起飞?不如中国制造来的实在。
《木腿正义》读后感(四):锱铢必较斟酌再斟酌
对于法律我只懂经济法,准确地说只知道经济法,我不懂宪政,对于言论自由我原来我只知道因为我国的宪法不是抗告的依据,不能指控他人违反宪法言论自由的条款。
很久很久以前在读书上读过他的政法笔记,似懂非懂,现在终于能够认识到自己肯定是啥都不懂了,进步了。不过很喜欢后半编关于宗教和史诗的文,很对我的胃口。虽然我不待见圣经之类的,但是我对冯象的翻译,那种锱铢必较斟酌再斟酌的感觉非常好。
人长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就是不会在期盼自己也能像别人一样,知道了自己很局限,很不错。
《木腿正义》读后感(五):法律其实很有趣
我一直对法律很有兴趣,只可惜国内的司法体系实在存在太多问题,否则也许我会成为一个好律师也说不定。作者的简历很牛,北大英美文学硕士,哈佛中古文学博士(Ph.D.),耶鲁法律博士(J.D.)。以法律谋杀,业余写作。所以书里不光有对法律问题的思考,还有很多关于文学的文章。实在太有才了,不得不让人佩服。
最近在上著作权法,连着两次老师都给我们分析了几个真实案例。我想本该如此,法律条文是枯燥的,但案例是鲜活的。死抠法文,还不如多讲案例。只可惜国内的案例,多有些“葫芦僧判葫芦案”的意思。
———————纠错分割线———————
134上的《了望东方周刊》应改为《瞭望东方周刊》。
9.3.8下写于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