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桥的故事读后感100字

  《桥的故事》是一本由[日]中野京子 (Nakano Kyoko)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桥的故事》读后感(一):很好看!

  该书分为“奇”、“惊”、“史”、“怖”。。写了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桥,其中有的故事很新奇独特,值得推荐~~!

  该书分为“奇”、“惊”、“史”、“怖”。。写了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桥,其中有的故事很新奇独特,值得推荐~~!

  该书分为“奇”、“惊”、“史”、“怖”。。写了世界上各式各样的桥,其中有的故事很新奇独特,值得推荐~~!

  《桥的故事》读后感(二):《鸣门德国桥》这一篇

  刊载在杂志上的随笔集,相当轻松易读。读到一半的时候其实感觉有点浪费时间,鉴于最近有读完强迫症,就想着快快读完完事。

  有点应付的心态中,却读到了一篇触动我的《鸣门德国桥》,日本鸣门市有一座德国战俘自愿修建的石桥,见证了一段难以相信的历史。一战期间,近千名德国战俘在鸣门市的阪东战俘收容所生活了三年,收容所的所长从一开始就决定用人道的精神对待战俘,尽量给其自由并建立友好关系,收容所变成了小城区,战俘们发挥之前在家乡的职业特长,开办报社,工厂,开展讲座,举办音乐会和各种文化活动,他们和鸣门市的市民们进行平等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这里的人们成为最早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演奏的亚洲听众。战争结束后,竟有150战俘选择留在了这里,现在日本以“年轮蛋糕卷”著名的西点品牌“Juchheim”的创始人就是来自阪东收容所的战俘。

  读完,合卷。

  关于种族,关于民族,关于国家,关于历史,关于仇恨,关于对错。该如何面对,该如何行动。

  日本民族并没有从这座德国桥出发走向反省,真是极大悲哀!

  莫名其妙联想到犹太民族,也许放弃被教义洗脑的优越感,学会包容才是他们的民族课题,高智商并不代表一切。

  有这一篇文章,阅读这本书的一天时间就不算浪费吧:)

  《桥的故事》读后感(三):如何让我遇见一座桥

  桥,通常在中国的山水画里,都是意境的点睛之笔,于山石流水中,架住此界和彼岸。因此,被文人画师着墨颇多。《倚天屠龙记》里,武当七侠的大侠就名:远桥。

  桥,也是情感贯穿延续的纽带。白素贞和许仙,一对爱侣挥别于断桥;年少时,曾经赚足我们眼泪的《魂断蓝桥》,甚至彼岸花和三生石为伴的那条永世无法回头的奈何桥,都是有情人的缘和劫。

  我喜欢参观各式各样的建筑,因为建筑本身就是一卷时代和建造者的手记。中野京子用她细腻的女性目光和磅礴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在书中替我们收集了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桥——令人惊奇的、害怕的、感慨的,甚至只隐秘在口口相传的故事中的,千姿百态的桥。

  单纯的去讲建筑会枯燥,但若从历史解构,用桥背后的文化、人物与故事填补,每一座桥都立刻血肉丰盈起来,每一篇文章记录一座桥,也呈现出一部人文与历史交汇的微电影。从日本到欧洲,那些传奇的、著名的桥——与圣诞老人相关的樵夫的蜡烛桥、既是建造者悲剧也是他们光荣的布鲁克林大桥、果戈里笔下的幽灵穿越的卡林金桥,或为奇闻异事,或为温情典故,都出现在这本书里。让人足不出户,去品鉴一座座桥的过去,以及桥上桥下那些曾经动人的瞬间。

  千万不要被枯燥的标题骗倒(难道译者也是起名废咩?),这是本太适合在旅行、在春节一个人静静品读的小书了。

  《桥的故事》读后感(四):讲桥的段子手

  《桥的故事》这部书,是一部关于桥的段子集。中野京子是位讲故事的高手,早稻田大学讲师,专攻德国文学、西方文化史,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文章的风格有百家讲坛甚至评书的味道。她以前出版的《名画之谜:希腊神话篇》,在豆瓣上得到8.9分的高分,以荤素不禁的风格,描绘高大上的西方名画,这也算是近年的新倾向。

  在第二章里,中野京子讲了一个《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如何传到欧洲和日本,最终从一个沙漠故事变成桥上故事的过程。她先讲了一个日本的民间传说“买味噌之桥”,一位穷困潦倒的烧炭翁梦见有位仙人说在这座桥上可以听见有用的消息,结果他果然历尽艰辛到了这座桥,一个大大咧咧的人告诉他,自己也做了个梦,在这个烧炭翁家里地下挖出了财宝。然后卖炭翁马上回家挖地,果然挖出了财宝。她历数了这个故事在欧洲和阿拉伯的几次变化,发现源头在《一千零一夜》,那里的故事中,烧炭翁是开罗人,而那个大大咧咧的人是波斯人(这和我读的版本不同,我读到的一位是开罗人,一位是巴格达人)。但是,沙漠中没有桥,所以这个故事到了河流众多的欧洲和日本,就变成了桥边的故事。实际上这个故事传到日本已经很晚了,故事的核心“买味噌之桥”1933年才建立,算是一则近代的民间传说。

  最重要的是,中野京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水乡,桥是人们的信息集散地,在古代,桥甚至发挥着现在网络论坛的作用。在她的笔下,桥不仅是故事的发生地,而且也成了故事的中心。在《小官吏的幽灵》这一章,中野京子重述了果戈里的《外套》,她强调了这个故事的发生地点是彼得堡横跨丰坦卡河的卡林金桥,而且就此重述了彼得堡这座城市的历史,尤其是城里有三百多座桥。

  这部书是围绕“桥”展开的,因此每个故事都配一张桥的图片。《小官吏的幽灵》配的是卡林金桥,“买味噌之桥”配的也是现在的实景。《透明的桥》讲的是张家界的高山峡谷玻璃桥,文章写作的时候,是2014年,玻璃桥还没有落成,因此只是配上了手绘的想象图。现在这个奇观已经建成了,这也算是书中少有的真实故事,而且是中国的故事

  《桥的故事》读后感(五):桥之拾趣

  中国是桥之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中国的桥发展于隋,兴盛于宋。提起中国古桥,有许多世界之最,像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石拱桥赵州桥;卢沟桥,精美的石刻艺术享誉世界;广济桥,望楼、浮桥、桥墩相皆有,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这些桥凝聚了古代中华儿女的非凡智慧,充分显示了中华建筑艺术文明的璀璨。

  在篆文里,“桥”字,右字乔意为高,木+乔(高),原意是高架的原木,又称水梁。《说文解字》段玉裁的注释为:“梁之字,用木跨水,今之桥也。”文字表单表意,非常形象。在实际生活中,桥也因其实用性,能美化环境,成为一地一域的美丽风景。因而作为独特的地域文化象征,格外引人瞩目。试想,不相干的几块大地,因为“桥”的存在,从此勾山涉水,千万里彼此相连。延伸,桥有实用,又能而再加上时间的维度,这些桥的背后,便有了各种人与事的变迁和奇巧有趣的故事传说。像传说中人死后会有一座奈河桥,能让人忘却前世。又有鹊桥,七七一相会。还有许仙与白蛇相遇的断桥。以及洛阳桥,将军桥,灞桥,垂虹桥,春波桥,长桥,枫桥,蓝桥,瓜桥,席桥,柳桥,暗桥,金桥,鬼桥,鸭桥,朱桥,赤桥,陆家桥,叹息桥,会仙桥等等。中国历史上许多典故和文学故事都与桥有关。由此衍生的影视绘画艺术作品则更多了。中国绘画中的桥,像《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南宋夏圭 《溪山清远》中衔接远山与小溪水的桥。有实有虚,又有多重隐喻,或作画眼,或作勾连。这些桥之趣事,是说也说不尽的。

  无独有偶,中野京子的《桥的故事》便是从“奇惊史怖”四个方面,精选了世界的30座有特色的桥,展示了关于桥的人文内涵,桥与人的故事,既有人文的,有心灵的,也有建筑上的。虽然并非专注于中国的桥,但将这些世界各个角落奇怪有趣或别具一格的桥挖掘出来,读来仍旧引人入胜。这些从各国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电影绘画、工程建筑等多个领域里信手拈来各种关于桥的故事,以轻松欢快的文笔兴叹婉转,俨然一场丰富多彩的人生况味大餐。世界的桥亦如中国的桥一样,在时光凝固的历史背后,有让人畅聊的好故事。那一段段桥之往事,分明就是岁月的见证,人性的见证,美善恶的见证。

  《桥的故事》读后感(六):有一种故事只属于桥

  传统的书籍小版式,也许恰好适合传统的有意蕴的故事;若是如其他书籍一样的大版式,或许中野京子笔下桥的故事就不会如此浓缩、耐读,而是浮夸了很多,从而夺了桥自身的意蕴。

  一座桥无论是以什么材质建成的——石头、木材、钢铁、玻璃——若没有人类情感的参与、故事的参与,除了作为人的交通之所外,怕是引不起人的丝毫注意;然而由于人的精力、财力等有限,无法去实地领略世界上那些有故事的桥,于是便多了很多遗憾。中野京子的这本《桥的故事》可谓是能够弥补一二。

  中野京子明锐地把握住了不同桥的故事特质,并将其进行了奇、惊、史、怖四部分。这四部分的划分无疑能够较好地勾起人的兴趣,例如在读第一篇恶魔之桥时,我也问了闺女那个恶魔的问题,小孩子给出的回答是“去学习,然后找到答案”,在我说出时间有限,给出商人前半部分的方法之后,她还是猜到了后面的方法。作为读者,能够有这样的收获,我想是中野京子没想到的吧。她笔下的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座桥后面,她都给配上了照片,黑白色调的照片,更让其所具有的故事具有了神秘性。给冷硬的桥添上了一抹柔色。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遗憾的话,我个人以为在分类方面似乎可以更好一点,奇、惊、怖这三者与史似乎并不在同一个类别上,奇、惊、怖三者似乎对应“实”更好。或者说是这三者是一个类别,史是一个类别,如此将桥的类型分为两大类,似乎更恰当。当然,我不是中野京子,其写作桥的故事初衷以及其对这四类的理解是什么,我并不能确知,又或者是中野京子的分类没有问题,而只是在翻译的时候出现了一点点小问题也是有可能的。但无论如何,瑕不掩瑜,《桥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本有关于桥的故事,它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让我们通过这些桥,了解了其所在时代以及所在城市的诸多文化因素以及历史等。这样的效用绝不是一般的段子或者是没有内涵的故事所能做到的。

  世上的桥万千,我们能知道或能走过的不过万之一二,可谓是微不足道,然而一生又是如此短暂,如何才能让自己在短暂的一生中最大程度地体味到这个世界的精彩,我想多读一点类似于《桥的故事》这样的书应该不失为一个捷径!

  《桥的故事》读后感(七):关于桥的目录书

  所有的桥中都隐藏着许多故事。桥把不同的世界串联起来,而中野京子利用“桥”这一元素将与桥相关的故事、引发的传说、神话、电影、艺术串联起来。

  《桥的故事》中,中野京子保持着一贯对某一元素的关注,非常类似于索引卡的做法,像按照某一主题词引得的卡片。海森堡说,每个工具都带有用来创造它的那种精神。那么中野京子的这种写法都带来它的某种风格因素,更加重视证据的镶嵌与正典映照。

  相比所谓思维体系,她更注重鲜活证据,虽然故事转述着墨过多,但写得活色生香,读起来竟也令人欲罢不能,你也可以将这本书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从大量卡片中精挑细选而成的目录书。围绕着 “奇”、“惊”、“史”、“怖”四个主题轻松愉快的盘点了全球知名的30座桥,构成了一本各国文化小品集,作为一套大众普及类的各国文化史读本,同时兼具了知识性与可读性,没有过多的专业名词与让人望而却步的厚重历史感。

  “中野京子的这本虽然以桥为切入点,但关于桥本身的直接描写往往仅限于每一章最后的一个短小的参数列表,而那些趣味盎然的故事才是章节的主体”。关于桥的故事都被作者用细腻柔顺的文风连缀在了一起,帮你抛去了建筑感官带来的视觉享受,让你直接触及桥本身所蕴含的传奇故事,有关桥的故事的合集将这个看似普通的建筑物无限的丰富了起来。

  这种非指称的“客观”写法,也是中野京子的一贯写法,用的是她的“中野京子腔”,有人把写重大题材或者众多人物称为“厚重”,认为中野京子这样的卡片串联的单线叙述小题材、小元素是“单薄”,但她往往小中见大,写东西从不追求全面宏大,她看历史和艺术世界也许同样不追求体系,又把某个元素写的丰盈、透彻而有趣。不禁想起钱钟书说过,体系会随时间而崩溃,鲜活证据却永存世间。正如我读完全书,暗记下的不是整本书的体系架构,而是某个片段色彩,比如费迪南的妻子如何死亡、保罗奥斯特说过的只言片语,还有后记中中野京子对该书的成因的介绍:该书并不是中野京子针对桥这一主题,从一个又一个俗词开始,摊开一个长长的Word文档,搭建起各种概念、套话、冗语。书末注明了这只是作者所写的一个“桥的物语”的专栏连载,而这个专栏也就像桥一样,衔接起刊物的三任编辑以及她写作过程中流逝的几年时光。

  《桥的故事》读后感(八):倾听桥的故事

  正如你我所知道,桥,很是常见。桥跨越了两个空间,有些时候是地理位置上的,有些时候是更为广泛的空间概念的位置,甚至还有些时候,关于虚幻或者未知领域位置的。即便是最为常见实体的桥,我们经常走在其间,有时看到的是车辆,有些时候看到的是行人,更多时候或许是在抱怨居然又塞车了。或许人类与桥梁之间的联系不仅仅是在于一种便捷,也成为了另一种阻碍。关于桥,我们所知道的并不会比建造桥的多,甚至我们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我们常见的建筑物。而关于桥,中野京子有一些故事要将给我们听。

  《桥的故事》是中野京子所写关于“桥的物语”的随笔专栏的合集,书中对各种桥的故事进行讲述。我们可以透过中野京子的文字回到一些遥远的时代,看到关于桥的故事,如果有幸,我们甚至可以到那些地方,感受那些桥的故事

  桥,可以有很多故事,有些是奇怪的,有些事可能已经很久远了,有些让人听起来觉得不可思议,还有些则是让人冒冷汗。但是也许正是因为故事的存在,桥本身反而变得更为丰满。在这么多年来,桥建造了许多,也拆掉了许多,真正被记住名字的或许并不多,也许,是因为它们并没有那些让人记住的故事故事,人文的,无论从哪种角度而言,都赋予桥一种生命,以至于我们看到一座断桥会回想起曾经在那里横飞的枪林弹雨。

  桥的故事来源也有很多种,有一些是直接发生在桥上的历史事件而让它被别人铭记,比如说国王逃亡却无法过一座桥,而他的命运也就此终结。而有些则是来自遥远的传说,比如说关于魔鬼建造了桥,却要索取第一个过桥者的灵魂作为报酬。有些则是关于桥建筑者或者与桥相关的事情而来,比如说建筑桥的人失去了生命,他的继承人来继续把桥建筑,再比如说,有的桥之所以富有故事却是因为猎犬经过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跳到河里自杀。当然,林林种种的故事,都让桥梁本身超脱了作为实物存在的意义,而是与我们人类社会融成了一体,存在于流传与述说的故事中。

  也许,经年累月之后的年代,技术会改变桥梁本身的形状,甚至会取缔桥梁,比如说飞机让桥梁成为了无意义的存在。也许,经年累月之后的年代,还有人说着关于桥梁的故事,甚至会按图索骥地找到它,并且把自己的身体躺在桥身上,倾听来自桥本身的声音。可是,谁能够知道那么多呢?只有桥自己知道,它经历了什么,它藏掖着怎样的故事

  《桥的故事》读后感(九):奇幻旅途,与“桥“共舞---《桥的故事

  一座桥,就近联接起了两个原本被阻隔的端点。也许它们近在咫尺,却又不经意地产生遥遥相望的结局。 不可否认,“桥”的含义在不同人的眼中诞生着不同故事,孕育着不同的意境之美。

  如今一读日本作家随笔似的历史作品《桥的故事》,我仿佛置身于一段奇幻的阅读旅程。其貌不扬的封面和故事,我却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书中故事的别有洞天。桥还是那些桥,故事却是那些那些故事。但是经过作者巧妙的构思以及奇闻轶事剖析点的解说,读者们可以感受到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桥”的天下。一如本书编者推荐的,这部作品是集可读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专题小品集。其可读性和趣味性自然可见一斑了。

  《桥的故事》全书以奇,惊,史,怖四大板块进行分述。文中更是将“桥”在古往今来的诸多文学文艺作品里蕴藏着的故事潜移默化地用文字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所以客观而言,这里的内容尽管围绕着“桥”展开,但是这里的故事又将“桥”的寓意有了进一步深入的刻画和勾勒。不可否认,世间有着千千万万的桥梁。作者别有用心地挑选了古今近30座“故事桥”进行分享。恶魔之桥,买味噌之桥 ,小狗纵身自杀之桥 ,透明的桥,断桥等等众多的桥梁借助着作者的精彩解说展现了属于它们各自的精彩故事。切莫被本书简明扼要的书名而蒙蔽了双眼。这本书册其实完全脱离于工程类桥梁方面的学术性书籍。它的真正定位其实更着重地在于展现了桥梁背后的各种不同风姿的故事寓意。其中有着出自于名著之中的各自桥梁的主题信息,其中也有着自古流传着的各个桥的传说,其中更有着虚幻和真实的“桥上风景线”的勾勒刻画。总体而言,这里毫无疑问地就是有着寓意的桥。就如本书之处的“恶魔之桥”的故事吧!结合着名著小说《烟草和恶魔》,我们可以一睹充满着奇异的恶魔桥的故事。既有着日本亚洲的蠢恶魔造桥的风趣味,又有着欧洲版的天真恶魔的调侃。虽然说这里的桥和恶魔挂钩,但是我们书外的读者其实透过着这些桥的故事更欣赏和领略到的是人类先祖们的精湛造桥技艺。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在那样简陋的生产技术下,在那样的危险之处,那么多的桥用无声的言语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精彩。在故事的结尾,读者朋友们更可以欣赏到的和故事关联的主人公“桥”的图片资料。生动直击地给予读者视觉上的强大震撼力。

  是啊!每个桥的背后有着它各自的精彩故事。于《桥的故事》一书中,我觉得自己仿若跟随着作者别出心裁的构思创意,踏上了一段奇幻的阅读之旅。与“桥”共舞,听“桥”的心声。

  《桥的故事》读后感(十):一件物的文化史

  《桥的故事》书名太朴素,朴素得简直像一篇说明文,这让读者很容易忽略它的内容。其实,中野京子是一位文化史学者,在早稻田大学执教,她所写的“大家小书”一定荷载丰富又举重若轻。她最善于从小物件中提取它们的文化内涵,并将它们化成通俗的语言传递给读者。中野京子之前著有《名画之谜》,用故事的笔法记录名画背后的引人注目的未解之谜。《桥的故事》这本小书延续她惯有的文化书写脉络,将“桥”这个意象提炼出四个方面,围绕着“奇”“惊”“史”“怖”四个角度具体展现了30座桥的故事,它们出自小说、神话、电影、绘画、历史等领域,可谓荦荦大端,涵蕴深远。

  桥从来都不是一个现实的物件,它是一种连接和过渡的意象,从一个空间步入另一个空间,联系已知并通向未知。古罗马大祭司被尊称为“桥梁的架设者”,因为大祭司具备渊博的桥梁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大祭司将神灵的语言传达给民众,是神圣和世俗之间的桥梁。因此桥是连通的隐喻。希腊传说中的彩虹女神顺着彩虹桥来到人间,她是神的信使,向民众传递神谕。桥连接了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就隐喻着不同身份的恋人可以跨越阻碍,获得沟通。中国民间传说里,桥的角色也十分重要。白素贞与许仙在西湖相会的断桥,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的鹊桥,桥都是故事发生的重要载体。

  桥也是不少“命运逆转”类型故事的发生之地。日本民间传说“买味噌之桥”讲述了一个穷苦老人在这座桥上竟然奇迹般地时来运转,成为富翁的故事。连接双子塔的吊绳上曾经迎来过云中行走的菲利普•帕特,有一部纪录片《走钢丝的人》讲述了他的故事。作者评价道,“‘渡’本身并不是这桥存在的目的,从游客那儿听到喝彩声,才是它的价值所在”,所以,这座桥可否视为人类获得征服极限的一座荣誉之桥呢?更不用说曾经发生过无数故事的纽约布鲁克林大桥了,它代表着到达这座城市无数外乡人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和对这座城市的真切期盼。

  桥通向未知,也让未知的危险成为可能。在欧洲被称为“恶魔之桥”的桥竟然有几十座之多,据传说这些桥都是恶魔亲手建造或者与恶魔签订了契约的人建造而成。为什么呢?因为建筑桥梁技术要求很高,如果不是拥有恶魔般的才华,何以为之?多少战争都悬系于一座桥的要塞,守住桥,就守住成败的关键。

  每一座文字的桥,都是一种文化心理的承载。每一座现实的桥,都包含着一段曾经蓬勃发生过的历史。中野京子的笔法从日本传统延伸到西方文化,从文本描摹延续到现实历史,在小小一本书里既容纳了如此庞大的体量,又写得轻盈而鲜活,读来如此有趣,仿佛一块块小蛋糕,勾动着读者食欲。读完这本文化史小书,我们才发现看似简单的“桥”竟也承载了如此丰富的文化意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桥的故事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100  100词条  
美文

 徐志摩和林徽因

 谈到徐志摩的时候,人们心中就会浮现他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为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展开)

美文

 坚定理想,矢志奋斗,终成伟业

 6月29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表彰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为党和人民事业一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