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虚写。
诗歌中的虚写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作者所写若非眼前,一般即为虚写,包括回忆、想象、梦境等。虚写的对象可以是人、景(包括场景)、事等。
诗歌用虚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使其与现实形成对比,在虚实对比中表达思想感情。如《书愤》一诗对往昔的回忆就与诗人的现实处境形成对比,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中表达出愤懑不平。再如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一词对当年军中生活的回忆、欧阳修《临江仙》“记得金銮同唱第”一词对自己与朋友同时高中同榜是春风得意情形的描写等,都是在虚实对比表达感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诗,表面上没有虚与实的对比,实则暗含对比。如李煜《虞美人》中对故国破败现状的想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实则暗含与昔日繁华的对比;柳永《雨霖铃》中对分别之后自己凄凉孤独情形的想象,暗含与两人在一起时欢乐时光的对比;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梦中的神仙境界,暗含与现实的对比。
二是诗歌要表达某种感情却不直说,而借助虚写曲折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诗歌表现的是冬至之夜在外漂泊的诗人孤独中对家人的思念。不过,诗歌并没有直接写自己对家人的思念,而是想象家人在深夜谈论着远行的自己,这就把自己对家人的思念曲折的表达了出来。
再如梅尧臣的的《送何遁山人归蜀》: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为“何遁山人”,“山人”一般指隐士或与世无争的高人。根据题目中的“归蜀”一词可知,何遁山人是要回在蜀地的家。
作为送别诗,全诗丝毫没有送人时的惆怅感伤,甚至没有对朋友的留恋,有的是为朋友归乡而高兴,有的是对其以后生活的良好祝愿,有的是对朋友归乡的羡慕。诗歌时如何表达这种思想情感的?想象。这首诗的四联八句均为想象之语,没有一句实写两人分别时的情形。
根据诗人想象的角度,这首诗可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后两联为一层。
我们先看前两联。这两联是从何遁山人远在蜀地的孩子(“童稚”)的角度进行想象。
首联“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乃诗人想象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首句“春风入树绿”是写景,描写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的情形。此句写景,作用有二:一,为全诗奠定明朗、欣悦的感情基调;二,引出下面一句“童稚望柴扉”。“童稚望柴扉”是说何遁山人的孩子站在自家的柴扉之外向父亲归来的方向望去。这个孩子之所以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正是因为春风重归蜀地的景象让他想起在外未归的父亲。
颔联“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紧承首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这里,诗人不写孩子望到父亲归来时的反应,只说孩子看到父亲回来了,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极大地想象空间。孩子看到父亲时的欢喜雀跃自不待说,除此之外,他还会做些什么?是赶紧回家将喜讯告诉自己的母亲以及其他家人?还是直接兴冲冲地跑过去迎接自己的父亲?还是先告诉家人,然后和家人一起去迎接父亲?这诗人故意留下的空白,需读者通过想象去填充。要指出的是,首联和颔联虽然只写了何遁山人的孩子,但透过孩子,我们能看到的是一家人对山人归来的急切盼望和看到山人归来的极度喜悦。
因为颔联已写到“蜀客归”,于是,后两联自然转而从何遁山人的角度展开的想象,想象其回家之后的情形。
颈联“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想象何遁山人初到家乡的情形。社燕者,春燕也。燕子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社燕”之称。何遁山人刚刚返乡,燕子也刚刚南归,两者相见真如老友相逢,其场面当何等亲切、喜悦!“征衣”,旅人之衣。山人到家,下得马来,立即脱下征衣,洗掉征尘,其对漂泊生活当是何等厌恶,到家之后的心情当是何等轻松、愉快!此联一“逢”一“洗”,写进了山人回乡后的喜悦。
尾联“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想象何遁山人的隐居生活:终日在水边钓鱼,完全摆脱了世俗的琐事杂务,恬淡闲适。此联想象何遁山人的隐居生活,一方面表达了对朋友的良好祝愿,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虚写是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常用手法,可以把感情表达的更为婉转,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①
杜甫
今夜鄜州月②,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此诗作于安史乱中,时杜甫被叛军所俘,困于长安。②鄜州:今陕西富县。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把妻儿安置于此。
这首诗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诗人通过想象家中的妻子在晚上对月思念自己,希望与自己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切思念,含蓄委婉。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1)上阕对当年的回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上阕回忆当年旧皇宫里花柳掩映楼阁、宫女环绕万岁山,宫殿里歌舞升平的繁盛景象,与现在京畿郊外满是敌人的铁骑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痛心。
(2)下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对外敌入侵后北方地区生灵涂炭的悲慨,②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渴望与信心,③表达功成身退的畅快喜悦。
八、象征。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诗文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诗文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象征和比喻有相似之处。正如比喻要求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样,象征也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两者又是不同的两种手法。其不同在于,象征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即作品中所描写的对象(象征物)并非作者真正想要表现的内容(被象征物),而只是其用以表现所要表现内容的一种媒介,而且作者真正所要表现的内容往往不会直接在作品中写到;而比喻是把作品中所描写的对象比作与之相似的另一物,只是为了使语言更为形象生动,其本体与喻体往往都会在作品中出现。
咏物诗中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使用的都是象征手法。作者表面是在描写物,实则是或借物来写人,或借具体的物表现人才具有的抽象的精神品格。前面出现的杨万里的《野菊》、虞世南的《蝉》、徐渭的《题葡萄图》、储光羲的《咏山泉》、刘一止的《小斋即事》、修睦的《落叶》、陆游与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均是如此。
在古典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有较为固定的象征义,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如,月亮象征思念,梅花象征坚贞,鸥鹭象征自由,船象征飘泊羁旅,扁舟象征归隐,杨柳象征留恋、思念,芭蕉、猿、子规(又叫杜鹃)、鹧鸪等象征愁苦,蝉象征高洁,等等。不过,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读诗的时候遇到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意象切莫机械地想当然地理解,还是要结合整首诗来把握其含义。因为这些意象虽然有其较为固定的象征义,但并不绝对,在一首诗里其作用还是要从属于整首诗的思想感情。
除用物来象征外,诗歌中也有以景来象征者。请再看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是一首怀古抒情之作。诗歌的前两联表达世事沧桑、昔盛今衰的感慨。颈联描写登台所见,境界开阔,此联意在以自然的不变反衬人事的变化。尾联是诗人在抒怀。“长安不见使人愁”长安是诗人能够一展抱负的地方,但现在极目远眺却看不到,表达壮志难酬的愁思。不过,长安为何看不见呢?诗人说是“浮云蔽日”。诗人身处金陵,望不到长安是情理之中,为何却将其归罪于“浮云蔽日”这样的自然现象呢?原来,作者明言“浮云蔽日”,实则以其暗示当时的政治现实:皇帝被一些小人所包围蒙蔽。这就揭示了自己迫不得已离开长安,壮志难酬的原因了。此处的“浮云蔽日”便是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象征手法的使用往往是因为作者或不能明说,或不愿明说。阅读这类诗歌,要注意描写对象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从
杜 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①。珠中有隐字②,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③久,以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注】①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②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③箧笥: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
从全诗看,“珠中有隐字”、珍珠“化为血”各有什么寓意?
“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① 张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②。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③无?
【注】①张水部,张籍,诗人水部员外郎。这首诗是诗人朱庆馀在参加进士科考试前呈送给张籍,希求其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介绍自己而写的。②舅姑,公婆。③入时,合乎时宜。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怎样的女子?结合题目看,诗人描写这个女子的目的是什么?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谨慎、羞涩的新婚女子。她刚刚成婚,为拜见公婆经过一夜精心打扮仍害怕得不到其接受而心中忐忑,早上起来轻声征求夫婿对她妆容的意见。整首诗使用象征的手法,描写这个女子意在表达自己在科举考试之前内心的忐忑,征求张籍对自己作品的意见,看它是否投合主考的心意。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①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渴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让自己能有一番作为的迫切心理。这两联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写自己虽耻于仙居,却因为没有船和桨而无法渡过洞庭湖,只能白白羡慕别人钓鱼,来表达自己无人引荐的苦闷和对得到引荐的渴望。
描写方法杜鹃父亲诗歌读书象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