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有句诗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想要到天上,靠个人是不可能的,在诗的世界里,李白靠风达到了上青天的目的。当然,今天我们可以靠飞机。
但这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人想要成功,自身优秀终究是有限的,还要懂得审时度势,借助外部力量,方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举功成。
01:
诸葛亮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是清朝康熙皇帝给予他的崇高评价,也是他生命的真实写照。
诸葛亮出山之后为了让刘备立足,与孙权几番周旋的同时,又要与曹操斗智斗勇。
舌战群儒、火烧赤壁、占荆州谋益州,还要为荆州的关羽忧心忡忡。
在这样的环境里诸葛亮怎么能够不殚精竭虑呢?
而诸葛亮本人又是一个事必躬亲处处追求完美的人。史书上说他“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就是说,凡是二十杖以上的刑罚他都要亲自过问。
一个具有经天纬地之才,镶星补天之能的最高掌权者,却连刑罚这样的小事都要亲力亲为。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小事上耗费时间,如何在大事上运筹帷幄,如何撑到“大汉一统”的那一天?
在最后一次伐魏时,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的饭量严重下降后说:“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果不其然,没过几天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结束了光辉又不甘的一生。
正是诸葛亮凡事亲力亲为,不懂借力,,导致了心力衰竭.所以史书评其为“不善於分工”。
人生不是独木桥,通往成功的不是只有单打独斗一条道路,与其与天较劲,不如与人借力。
假如他做到举重若轻,借助他人力量,把不重要的事情适当分发下去,结局会不会一样?
02:
被史学家评为“外儒内圣”的曾国藩,一直以其包容,低调的风格广为人知,但他在30岁之前,其实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
他愤世嫉俗又风格强硬,妄图以一己之力改变老旧官僚作风。刚开始做官带兵时,他几乎得罪了所有同僚,与绿营军更是矛盾重重,甚至发生火并。
军事上有太平天国之困,官场上又处处被排挤,正在最艰难的时刻,他父亲又离世,曾国藩必须回家给父亲守孝,回想起这几年的遭遇,他心灰意冷,觉得自己非常委屈。
明明不遗余力,却偏事事掣肘,明明一腔热血,却无力施为。
而改变他后半生的,是《道德经》里的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一个人想要做出成绩,只靠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必须借力使力,才能获得他人的助力以成就自己的抱负。
正是想通了这一点,曾国藩复出后,才一改过去的锋芒毕露,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即使跟人发生冲突,也不复从前的固执和强硬。
只因他明白一点,要成功必须取得他们的支持。正因如此,曾国藩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吏,一步步实现理想抱负,最终青史留名。
03:
诗词君在生活也曾这样,害怕别人拒绝,不敢开口请求帮忙;觉得别人工作做的不够好,抢过来自己做;明明有现成的捷径,却非要证明下自己。直到精疲力竭。
慢慢的我终于明白,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碰到天花板的那一天。
一个人只靠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力使力,才能获得他人的助力以成就自己的抱负。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没有,就创造。只要能上青云,借下“好风”又有何不可呢?
与其与天较劲,不如与人借力。
教育部新编语文教材指定图书
十四本中外名作经典版本
感受文学经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