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故事里的人生(21 三个秀才问卜)

  三个秀才进京赶考,路过一座高山时,听说山上有位神机妙算的老和尚,人称“半仙和尚”,能推算世人的功名利禄。三人很想预知赶考的结果,于是便上山求教。他们爬上山顶,山顶有一座小寺院,冷冷清清,香火并不旺盛。他们进寺拜了佛,上了香,便去请教老和尚。一位小和尚把三个秀才引进禅房,老和尚正在打坐。三位秀才说明来意,老和尚双目微闭,是听非听,片刻之后,伸出一个指头,表示答复,却不说话。三人不知其意,请老和尚明示,老和尚摇摇头说:“此乃天机,不可泄露,日后自知。”三人无奈,只好悻悻下山而去。

  三个秀才走后,站在一旁的小和尚不解,便问老和尚:“师傅,您伸出一个手指,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也不明白。”

  老和尚睁开眼睛,瞅瞅小和尚,很不满意地说:“跟了我这么多年,这一点还没悟出来,真是愚笨!这一个指头,可以做如下解释:如果三人都金榜题名,这一根手指表示三人一起考中;如果有一位金榜题名,这一根手指表示只能考中一个人;如果有两位金榜题名,这根手指表示只有一个人没中;如果三个人都名落孙山,这根手指则表示没有一个人考中。他们考出什么结果,我都没算错。”

  作者感言:老和尚一语道破了看手相面相、抽签摇卦、五行八字、紫微斗数、奇门遁甲、堪舆等占卜算命术的玄机,现市面上的算命先生们,大抵都谙熟这套运作方式,说一些模棱两可、一词多解、左右逢源的含糊话,让前去问卜算命的人不自觉地掉进他们的圈套,于是,钱就滚滚地流进了算命先生的腰包。

  我们说这则小故事,是想借此聊聊“问卜算命”这个话题。

  从心理学角度讲,问卜算命起源于人们很想提前知道自己未来的吉凶祸福并设法趋利避害的渴望,它源远流长,是从远古到现在都一直存在的文化现象。我国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一万五千余片甲骨,几乎都是记录占卜的文字;我国最早的文化经典《周易》,就是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问卜算卦之书,由此可见,上古时代的先民,每行事必问卜

  远古、上古时代,人类还处于蒙昧、愚昧、半愚昧状态,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十分微弱,先民们对未知领域充满恐惧和敬畏,在这种生存境遇下,图腾崇拜、祭祀、问卜就成了人们表达愿望、抉择行为、释疑解难以及寻求心灵慰藉的重要方式,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令人遗憾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在科学已经证明占卜算命没有科学依据的时代,仍有不少人笃信占卜算命,这是为什么呢?个中原因十分复杂,想把它说深、说透、说明白并非易事。不过,纵观当代林林种种的问卜算命现象,我们还是可以找出两条原因:

  原因一:焦虑浮躁心态所致。当今时代,发展速度快,社会变化大,生活中不确定性、偶然性因素凸显,同时,物欲横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各种宗教、各种思想观念竞相登场,这种变幻莫测的生活和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降低了人的社会适应性和增加了人行为选择的难度,让人变得焦虑浮躁,疑虑重重。而为了决疑和规避风险,最简便的方式就是问卜算命,于是便主动找上门去。

  原因二:术数体系完备、经验丰富、手段得法所致。术数即问卜算命术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已经相当成熟,抽签摇卦、手相面相、五行八字、紫微斗数、奇门遁甲和堪舆等各门类,均有系统的理论和具体可行的做法,而这些理论和做法又大量吸纳了人类生活的各种经验,将人生不同年龄段的生活特点和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人的行为方式及价值述求等融汇其中,贴近人的心理和生活实际,在运作过程中比类取象,随机应变,出神入化。其实,问卜算命的过程很类似传统中医的诊病,传统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是望、闻、问、切。望,就是观察气色,捂着肚子来的定是腹部疾病,呼吸困难的定与肺心有关;闻,就是听声息,语声高亢有力者多为外感有余,语声低微无力者多为内气不足;问,就是询问症状,通过问诊了解发病过程及具体症状等;切,就是摸脉象,通过脉搏的跳动来了解脏腑功能的盛衰和气血津精的虚实畅滞。这四种方法都用完了,病人患了什么病也就基本清楚了,剩下的便是对症下药。问卜算命除了没有“切”这一方法外,其他三种都有。算命先生通过望、闻、问,及时捕捉了前来问卜算命者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家庭出身、现实基本处境、问卜内容及相关心理等大量信息,心中已经有了谱,然后运用命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演绎推测,给出一个左右逢源的非确定性结论。从算命先生那里,你永远得不到“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你一定会发生某事”的确切信息。例如,如果你去问未来的吉凶,多数的结论是:未来的某年某月,是你生命中的一个“坎儿”,你会有灾祸,或自身或家人,至于具体是什么灾祸和确切时间、确切地点,算命先生不会告诉你,因为这是“天机”,不可泄露。不过,你不要恐惧,算命先生只有办法让你逃过这一劫,他或许会给你画一道符,告诉你在要出事那个月初一的天亮之前贴在门上,或者再弄点什么东西给你,告诉你怎么做,其灾祸就会被消除。当然,不管是“画符”或给什么东西,都是要收费的。为了消除灾祸和买得一个心理安稳,不管多少钱,你都不会吝啬。最终,算命先生和你都很满意,说不定你还会谢谢算命先生为你指点迷津、消除灾祸,问卜算命过程圆满结束。

  有一首打油诗说:“风水先生惯说空,指南指北指西东,倘若真有龙虎地,当年何不葬乃翁。”说的一点不错,若是真有龙虎之地,把过世的先辈葬在那里,后世子孙就可以当皇帝、当将军,风水先生早就把自己的先人葬在那里了。若如此,风水先生现在也不必靠看风水、算命养家糊口了。四川峨眉山灵官庙有这样一副门联:“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土,空费了多少钱。”这是善意的忠告。

  迷信于占卜算命的最大害处是:它容易扰乱人的心智,给人造成心理障碍。前去问卜算命,损失几个钱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问题的关键在于,算命先生告诉你的未来结果,无论好坏,都会在你的心里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说你将来注定能当大官,发大财,你会沾沾自喜,由此可能产生懈怠,不再象先前那样刻苦努力,其结果往往是与当官发财失之交臂;如果说你将来注定要受穷或有什么祸患,你会心生恐惧,惴惴不安,整日生活在提心吊胆之中,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所以,莫问卜

  说到底,迷信与问卜算命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有了自信,就不会去问卜算命。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人生在世,我们虽然不能百分之百把握自己的命运,但命运基本是握在自己手里的。不懈的攀登,你就有登上极顶的希望;只做善事不问前程,你的前程注定不会太坏;不检点自己,甚至胡作非为,你将来注定会遭来祸患;躺在床上等着天棚掉馅饼,馅饼永远不会掉下来;想拿第一,不拼搏、不参赛,第一永远无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道理就这么简单,这还用算吗!

  顺便说一句,《周易》这本书,可绝不是简单的一本占卜算卦之书,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朽的哲学经典,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两千多年来,它一直被奉为“五经”之首,当代学者冯天瑜称之为中国文化的“元典”,并释意说,“元”者,初始也,核心也。《周易》所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象数思维方式和书中所揭示的人生哲理,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意义引领作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责任担当,“生生之谓易”的变易思想,“阴阳互补”“五行相生相克”“刚柔相济”“否极泰来”的辩证思维等精神瑰宝,都出自该书。正因为如此,古人有“善《易》者不卜”之说。所谓“善《易》者不卜”,是指精通《周易》的人是不进行占卜的。这一说法有两层含义:一是善《易》者不为自己占卜,二是善《易》者不给别人占卜。这是因为,《周易》从产生到发展,经过了“伏羲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之于身,远取之于物而制作八卦”“文王、周公撰写卦辞、爻辞”“孔子系统整理作‘十翼’”等的漫长过程,上述作者都把自己立身处世的经验融汇其中,使《周易》由一部占卜之书发展演变成一部哲学巨著,它所揭示的哲学道理远远超过了表层的占卜价值。精通《易经》的人已经从书中掌握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已经把握了自己的命运,自己根本不需要占卜;对他者来说,如果他者不能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占卜的结果对他者也没有任何用处,所以,精通《易经》的人也不为他人“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故事里的人生  问卜  问卜词条  秀才  秀才词条  三个  三个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故事里的人生词条  
随笔

 三十而立,莫负时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念初中时必背的一句,虽已过去十多年,给我的印象依然深刻。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孔子站在河边说:逝去的时间好像这...(展开)

随笔

 故事:两老庚

 什么是老庚?老庚就是同年同月同日甚至同时生的两个人。  李家洞有个最相好的两老庚,一个叫有福,一个叫无福。他们两个都有老婆孩子,日子过得蛮好的。  有一次,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