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起至7月初,全国各地区便相继进入了高考填报志愿阶段。每年的这个时候也会出现许多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的“野鸡大学”以军校、补录、有内部关系、伪造录取通知书等方法,涉嫌非法招生和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本站提醒,遇到这一类的个人、中介和学校,学生们就需要擦亮双眼看仔细了,谨防再蹈往年学生被骗的覆辙。下面一些学生防骗常识,或许能帮到大家。
一、虚假招生诈骗惯用类型分析
1、打“军校”招生幌子诈骗
近几年,社会上有些不法人员,谎称掌握有军事院校或国防生“内部招生指标”,向考生家长诈取钱财,公安部门已破获多起诈骗案件。
本站提醒:一是军事院校和国防生招生计划向社会公开发布,从来没有所谓的“内部招生指标”。二是军事院校和国防生招生不向考生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缴纳费用即可办理入学的谎言不可信。三是军事院校和国防生招生有明确的录取时限,考生所在省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军事院校和国防生招生工作也一并结束。
2、打“补录”旗号行骗
一些诈骗分子会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的弱点,打着“补录”旗号行骗,声称考生“只要交钱,就能被录取”。
本站提醒:如有没完成招生计划的情况,院校会通过当地招生考试机构公开向考生征集志愿进行补录。补录院校及专业的信息会通过正规途径向考生统一发布。任何团体或个人都无法通过交钱占有“补录”名额。
3、鼓吹“有内部关系”招生诈骗
不法分子和中介打着招生机构“有内部关系”、“朋友”等幌子,虚构与招生部门的密切关系,谎称可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点招指标”及“计划外指标”等,向考生和家长作“交钱就能低分高录”等虚假承诺,利用考生和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低分高录的侥幸心理及上当受骗后碍于面子不愿声张举报的心理,实行诈骗。
本站提醒:教育部严格控制各省招生计划,要求不得违反规定和程序进行“点招”,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
4、伪造录取通知书行骗
一些不法分子或中介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办学单位招揽生源。伪造相关公文,伪装成院校招办的工作人员,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以邮寄虚假录取通知书方式忽悠、蒙骗考生将各种费用打入个人或机构的银行账号。
本站提醒:录取工作都在网上进行。录取期间,招办工作人员都在录取现场,与考生见不上面,也不会委托中介机构招生。
5、模糊学校名称、资质行骗
每年的招考季到来时,除了考生、家长耳熟能详的大学在各类媒体或现场咨询会宣传各自的培养特色外,一些校名与知名院校相似的“野鸡”大学也卖力宣传,忽悠考生填报。
本站提醒: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院校时一定要从官方渠道获取权威信息。对于有招生资质的高校,各省招生考试机构都会发给考生相关资料或在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考生可在官方渠道查询到相关信息。
6、花钱抵分入学诈骗
当每年录取进入尾声时,总有一些“能人”号称可以帮落榜考生花钱上大学。这些不法分子往往抓住家长迫切希望给孩子寻求录取机会的心理,声称可以以钱换分。一些家长因抱着只要缴纳一笔巨资,就能买到破格录取机会的幻想,落入“能人”设下的圈套。
提醒:高校录取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程序,任何人都不能违规操纵。
7、混淆办学类型蒙骗
一些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抓住部分落榜考生迫切圆梦的心理,故意混淆普通高校招生与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不同招生类型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这类补习机构的办学等同于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录取为名,蒙骗考生。
本站提醒:考生和家长选择学校时,要了解清楚高校类型和培养模式等问题。
8、以特殊类型加分优惠诱骗
“分不够,特长凑。”近些年,每逢招考季,就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以能办理各类“特长”照顾资格,帮未上线考生获取降分优惠为诱饵,自诩能够通过特殊关系或渠道帮分不够的考生以“特长生”的名义提档录取。
本站提醒:各省市的招生部门对特殊类型考生的加分政策有着明确规定。教育部也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管理和公示平台,用来查询考生是否具备招生学校的照顾资格。
9、以交钱才给通知书为由行骗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搜集考生的个人信息,假扮成高校招办工作人员,通过信函或者电话的方式,与考生取得联络。在成功获取考生信任后,不法分子会告知考生在接到录取结果后,要先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才能拿到录取通知书。
本站提醒:进入录取阶段,考生和家长要通过所在地的招生考试官方媒介了解录取时间安排。
二、四招识破“野鸡大学”
1.抄袭正规高校信息。“野鸡大学”的校名,通常与正规高校名称相似。如北京只有正规高校“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没有所谓的“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而“野鸡大学”网站上的简介、图片,也常盗自正规高校,如“福建经济贸易大学”网站上的简介等内容,就是盗用“南京财经大学”、“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等正规高校的。
2.网站域名不规范。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院校官方网站,域名后缀一般为“.edu.cn”,而“野鸡大学”多为用于工商金融企业的“.com”等其他后缀。同时,有些“野鸡大学”会在“.com”前加入“-edu”或“edu”,蒙骗考生、家长。
3.网站内容错漏百出、不更新。大部分“野鸡大学”,网站设计错漏百出,网站上的“公告”、“新闻”等内容,常年不更新,且与学校无任何关系,或都是些垃圾信息。
4.联系方式不靠谱。网站上留下的校址、联系电话,一般不存在或打不通。网站域名、备案号信息在工信部系统查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