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中华临床中药学》、《临证本草》、《现代中药药理临床应用手册》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各位读者。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和您一起探讨一则治疗失眠的便方。
你记下来,然后我说其中的道理:准备夏枯草和制半夏各9克,浓煎服用,仅此而已。临证或有加减。
这个办法,最初载于《医学秘旨》。
我之所以对这个办法印象深刻,源于我的一位师弟。我的这位师弟,也是博览群书的优秀医者。那是十多年前了,有一次,他应邀去异地就诊,恰好,我也去那里办事,于是一同前往。我在闲暇之余,还陪他出了半天诊。所谓陪他出诊,不过是他在一边看病,我在一边看书。
当时,有一个失眠患者来看病。这个失眠患者大概50多岁,女性,一坐下来就哭丧着脸。原来,她已经连续一周,每天睡眠仅仅3个多小时。而在此之前,她睡眠不好的问题就一直存在,时好时坏,已历十年。这种折磨让她感觉生不如死。当时,我和我的师弟正值壮年,和所谓老中医相比,看上去嫩了点。这名患者对我师弟也没抱太大希望,只是说,过来试试,治不好也没关系。
听患者这么说,我师弟来劲儿了,花了好长时间诊脉,反复思考和审阅她之前服过的方药。最后,他非常郑重地告诉患者,你用制半夏、夏枯草各9克,水煎取浓汁服用。效果怎么样,你打电话给我。随后把自己电话给了对方。
回去的路上,我的这位师弟话不如往常那样多了。我知道,他一定是在思考那个失眠患者,他是个“医痴”,我心里清楚。
想不到,回去的第二天,我师弟特别兴奋地给我打来电话:“好了,好了!昨天那个失眠老太太好了,当天晚上就睡着了。你看怎么样”?我嘴上恭喜,心里面也是暗挑大拇指。
这件事我之所以有印象,源于佩服我师弟,对古方,对典籍的涉猎,确实是有价值、有水平。
夏枯草和半夏两味药连用治失眠,这样的做法在古籍里明确记载。《冷庐医话》、《医学秘旨》里面都记载,半夏、夏枯草各3钱,浓煎服用,治疗阴阳违和、二气不交的失眠。《灵兰要览》里面记载,用制半夏和夏枯草各5钱,治疗失眠。
这个道理到底在哪里呢?说老实话,我一直在思考。现在,我把我思考的具体内容写出来,供您参考。
第一个,看夏枯草。
夏枯草这个药,最初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辛苦寒,入肝经和胆经。它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清肝火,清肝明目、消肿散结,比较善于改善肝阳化风的问题。总之,作为一味性味苦寒的药,它给人以克伐的感觉。其实,中药理论中,还有一种声音,就是主张夏枯草有补养肝阴肝血的作用。这一点,《本草衍义补遗》、《本草求真》、《重庆堂随笔》中都有记载和论述。典型的例子,就是血虚失眠的人,应用夏枯草,可以入睡。另外,夏枯草平抑肝阳,其道理,一定是它能平衡肝的阴阳,通过补阴来潜阳。这是它双重作用的体现。这应该是夏枯草助眠的主要机理之一。
其次,夏枯草能清肝火。去火这件事儿,本来就有助于安神。
接下来,看半夏。
半夏这味药,最初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性温,入脾经、胃经和肺经,有毒性。一般应用都是用制半夏。它的主要作用载于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止呕,还能消结散痞。当然,它助眠这件事可比夏枯草有名的多。《灵枢经》记载,秫米1升、半夏5合,治失眠。要求配千里流水8升,扬之万 遍。另外,《肘后备急方》等古籍也有半夏治失眠的记载。
半夏为何能治失眠?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痛、镇静和催眠的作用。用中医理论分析,半夏化湿和胃,能调理中州。脾胃安和,则人体气机的中轴升降有序,这就有利于睡眠。
那么,把半夏和夏枯草这两味药放在一起,一个养肝,清肝火,一个化湿和胃,调畅中焦,两者配合,有助眠之功,似乎在情理之中。不过,如果你用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似乎更有道理。半夏和夏枯草,都带一个夏字吧?半夏,李时珍说“五月半夏生”。夏枯草,夏至后就干枯。两者在夏季一生一萎,阴阳交互,这就暗含了交通阴阳之意。睡眠这件事,不就是阴阳之气交接如常的表现吗?所以用夏枯草和半夏,引阴阳二气相交,故而起到助眠作用。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用半夏配夏枯草的办法啊?说实话,众说纷纭。有的医家,用于舌红、脉细数, 心烦、易怒、易惊的人身上,效果不错,夏枯草用量稍大一些。有的医家,用于脉象浮大而不耐按的患者身上,配合其他药材,效果很好。
我个人认为,半夏和夏枯草配伍,如果单独应用,对于痰热阻遏中焦的人比较适合。这样的人,可能舌红,苔黄腻,心情总是抑郁烦躁,失眠的同时头晕头痛,呕恶痰多,胸前闷。如果不是单独应用,配伍其他药材,那适用范围就广泛了,取它可以调和阴阳的效果,配伍不同,针对的病情也不同。它在这里就是一块百搭的布料,看你想做成什么样衣服。你怎么配都行,因为它调和阴阳,对各种类型的失眠,都有一定的意义。从验案来看,搭配甘麦大枣汤、越鞠丸、交泰丸、归脾丸等,都可以。
总而言之,半夏配夏枯草,的确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药对,是无数失眠患者的福音。读者朋友应该对此有所了解,必要时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应该对健康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