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有权利告诉别人你的感觉
儿童教育专家胡萍老师在《善解童贞》这本书里讲过一个课堂上发生的事,一个女孩摸了几个男孩子的脸,这是她惯常的行为。这时,男孩子们都很生气,不舒服。有男孩说:你经常摸我的脸,讨厌死了!另一个男孩大吵起来:你烦不烦啊。女孩看到男孩们恼怒的样子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大笑起来。胡老师发现,男孩们的大吵并没有让女孩觉得自己做得不对。
胡老师问生气的男孩:你有告诉她你被摸脸的感觉很不舒服吗?男孩说没有。女孩也说他并没有告诉她。
这时,胡老师让男孩直接告诉女孩:我很不舒服,请你以后不要再摸我的脸。
男孩重复了这句话,但声音很小,态度也不坚定。女孩还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胡老师继续鼓励男孩:你再说一次,声音大一点,你有权利告诉他你的感受。
男孩重复了一次,女孩当时就表示以后不摸了。
其他两个男孩笑嘻嘻的对女孩说了同样的话,但被胡老师阻止,她说:你们俩笑嘻嘻的说,会让她觉得你们不是认真的,或许她会觉得你们只是在开玩笑。你们需要认真的表达感受和请求。
男孩们照做之后,女孩也接受了他们的请求,表示以后不再这样做。
想想看,如果没有胡老师这般耐心而又明确的指导,那几个男孩可能还在用大吵大闹、恼怒甚至逃避的方式来应对女孩的行为,而女孩也会对男孩们的感受毫无察觉,这必然会持续性的造成更多关系上的冲突和矛盾。
02
当受到无理或不公平的对待时,
我们真的有效的拒绝了别人吗?
一个女孩说,我感到老公特别不尊重我,总是在我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摸一下我的脸,捏一下胸,有时我就忍着,有时又特别的气愤,和他吵了好多次,他还是一如既往,毫无收敛。
女孩尽管不喜欢老公那样做,可她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要么通过忍受,要么通过发怒的方式来应对老公的无理行为。这丝毫不能让他尊重自己。忍受,其实就是默许了这种行为是可以的,即使你心里不舒服,他也不知道你的不舒服是由他的行为直接导致。而大吵大闹,同样让他感觉莫名其妙,他更多会认为你是一个情绪不稳定和喜怒无常的人,和他做的事毫无关系。
我们看到,在不可接受的行为面前,女孩并没有坚定明确的告诉老公:你不可以这样做,你这样做让我不舒服,我感到你没有尊重我。如果你是想和我有亲密的接触,你可以拥抱我或者亲吻我的脸。我希望下次你能换一种我喜欢的方式和我接触,可以吗?
如果她老公有听到这样的反馈,而不是大吵大闹和忍受这两种不一致的方式,他会明白,原来老婆不喜欢这样。他才有修正自己的方向。他们的争吵才更可能止步,换成真诚有效的沟通方式。
一个朋友说,我常在工作中感到委屈,也不知道为什么,手上有很多工作,可还让我做这做那,难道他们不知道这些工作量已经压得我忙不过来了吗?有时就想哭,还要强忍着泪水。特别不公平。
从朋友的描述中,可以感觉到她不太知道怎么拒绝别人,但内心又极力想要拒绝,她把内心的渴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期望别人能够看到自己的工作量,然后不再给她加工作。但好像没有人察觉到她工作的现状,她的希望落空,感受到的只有自己的委屈。而这种委屈是别人无法知道的。在这种没有明确拒绝的情况下,别人会认为,她应该可以把这些额外的工作完成,她应该有能力和时间帮助我们做更多的事。
朋友一直以这种“饱含委屈”的方式来屏蔽内心想要拒绝的愿望,别人不懂她的感受,她被动的承担着别人压给她的工作,也就长期处于压抑的状态里。
如果能够在面对无理要求时,坚定勇敢的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以及能够接受的底线,那么,她长期的委屈情绪会缓解很多。勇敢的表达自己,有时,就是直面自己的感受,并给这些感受一个出口,让它们见见阳光。
无论是大吵大闹、隐忍还是委屈,都是以不舒服的方式去拒绝别人,而这又会进一步让我们处于更不舒服的关系里。即使能够维持表面和谐,内心常会有不适感。
解决矛盾和问题,是让关系中的双方都不难堪。
更多时候,需要的只是一种坚定和勇敢。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值得尊重的,自己有表达感受和拒绝的权利,你的底线神圣不可侵犯,那么,你一定会捍卫住自己的尊严。
03
拒绝的有效方式:
设立界限,勇敢坚定的表达自己
有个话题讨论,讲的就是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之后,到底要怎么处理?有家长说,不能让自己小孩被欺负,一定要打回去;也有家长说,又不是多大的事,就让孩子忍一忍,也没什么大不了。我说,一定要让打人的孩子道歉。有家长说,那别人不道歉怎么办?但我还是坚持,一定要道歉。
让对方道歉,就是明确告诉对方,我拒绝打人的方式,我受到了伤害,我不允许你打我。同时也让自己的孩子明白,他不可以被别人粗鲁的无理的随意对待,这是最基本的底线。只有他明白他拥有的自我权利,他才能有表达自己的基础和勇气。
亨利.克劳德博士和约翰.汤森德博士在《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这本书中描述过一个案例。来访者雪莉长期处于无法拒绝妈妈的关系里,以至于她大部分时间都需要满足妈妈的心愿。她知道妈妈一个人守寡20年,含辛茹苦的把自己养大,所以总想着要孝顺妈妈,不想妈妈过得不开心。即使再忙,只要妈妈打电话来,她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去陪妈妈。她觉得自己不能拒绝妈妈,否则内心会有巨大的愧疚感。通过一长段心理咨询的工作,咨询师陪着雪莉完成了身体上、心理上、情绪上的界限建立过程,重新修复了她和自我、和母亲的关系,直到有一次妈妈再给自己打电话,她的表达方式有了变化。
她对妈妈说:妈,我很想很你在一起,但现在实在不太方便。我正在辅导学生做作业,他需要我全神贯注。如果你不介意,可以进来看,否则,我明天一定会打电话给你,安排另一个见面的时间。
她知道妈妈又会老调长谈,说自己多么不容易,一个人很寂寞的话,但雪莉已经学会了坚定,不再受制于内心的愧疚感,她在成长的路上已经变得勇敢。
亨利.克劳德博士说:当你处理内心真正的需要,即使尝试之后失败了,但却得到了别人同理心的响应,自己承受了后果,然后在爱你的人扶持下又重新站立起来,每一次的经验都会让你建立更为强壮的内在界限,你就会有自我控制的感觉,而那种自制力将会一辈子跟随你,成为你性格的一部分。
真正的拒绝别人,一定是遵从内心的真实感受,为自己设立界限,勇敢坚定的表达。
李增芬:心理学硕士,心理咨询师一枚,80后,爱生活,喜体验;分享心情,传递温暖;世俗行人,终会相遇,遇见真实的自己。微信公众号:清庵(lizengfen-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