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个朋友过得很丧,没事儿就爱触景生情。
前几天的一场暴雨,带倒了几棵路边的景观树。她对着碗口粗的残根感叹,自己现在的状态和这些树一样,平时看着生机盎然,实际上,根基不深、实力不足,禁不住一点锤炼。
我知道,她是在为自己漫长的职业瓶颈期发愁。
刚入职的时候,她是同期里的绩优股,学历和专业素养都属上乘,上司看好、同事称羡。可不到两年,身边有的人换部门、有的人跳槽,都混得风生水起;留下来的,个个也很拼,她当初的一点优势已经不值得称道。
俗话说,人在职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眼看着自己被别人追平超越,职位薪资还变化不大,她的危机感开始无法遏制地疯长。
我只好劝她,先静下心捋一捋,找突破口。她却说,没用的,越捋越乱,转手给了我一张图,上面列满了关于未来发展的种种可能:原来,她不光考虑过换部门、换工作,还想过要发展一份副业,最好能用上自己的专长... ...更厉害的是,她的眼光放得极远,每一个选项下面,都衍生出很多分支,最后形成了一幅庞大的树状图。
她告诉我,自己早有改变现状的想法,下班后在各种论坛上查资料,跟人打听消息和风向,下了不少功夫。可是规划完却发现,对现在的她来说,哪条路都差不多,风险与收益并存。时间在不知不觉里过去,自己依然活在焦虑里,拿不了主意,定不下方向。
在职场,朋友这种纠结其实特别普遍。很多人到了瓶颈期,总想给自己多加一些选项,以为这样就增加了抗风险能力,能做到游刃有余。但事实是,想得再多、再美,实力跟不上,多少选项都是无效。
那些有选择恐惧症的人,不是不会选,而是明明只有做单选题的能力,却急着做多选题。做不了,不甘心,所以陷入了漫长的纠结。
02
其实,选项很多,听起来高大上,却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
盲人科学家希娜·亚格尔曾在TED做过一场演讲,通过研究人们做选择背后的心理,来探讨选择的艺术。
她提到,常识上,人们都认为自己拥有的选项越多,能做出的选择就越好。所以超市往往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婚恋交友网站会提供各式各样的约会对象,目标很简单,吸引用户、刺激消费。
但事实上,多样化的选择不能和自由直接划等号。要一个人在他没法分辨的东西间做出选择,无异于一种折磨。
比如说,让一个经历了大半生物质匮乏的贫苦人,从20种口香糖里选自己喜欢的;让一个能力和见识都平平的职场小白,从各种亮闪闪的职业规划里,选出自己觉得最有前景的;甚至于,让一个择偶观不明确的单身狗,在一群条件差不多的异性中,挑选自己最心仪的... ...
面对低差异选择的人,一般会困惑又尴尬地表示,都挺好的、差不多,接着感到沮丧和消极,甚至开始怀疑选择的意义。比如那些一到决策时,就拿深思熟虑来拖时间的人,其实是压根儿不知道该怎么决定,一头雾水。
希娜认为,选择的价值,要建立在能识别选择差异的基础上。如果这一堆选项对你而言区别不大,或者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类比分析,光是做这个决定,就已经很亏了。有实验表明,仅列出10个以上的选择,足以让很多人崩溃。
物极必反,太多的选择不仅不是自由,反而会变成令人压抑的枷锁。
03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越优秀的人,生活得反而越简单。
乔布斯在世时也总是穿着他的代表性黑色高领衫,配上牛仔裤和球鞋。每天如此。他说:“我让三宅一生为我制作了一些我喜欢的黑色圆领羊毛衫,他就做了一百件。这些够我穿一辈子了。”
Facebook的创始人特扎克伯格也喜欢深色T恤+牛仔裤的标配。这是因为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决定疲劳”,如果一个人需要做很多决定,大脑就会觉得累,也就是说,如果你把精力都花在研究上班穿什么,中午吃什么,那么你的工作效率就会底下。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给自己太多选项,他们不会花太多时间在选择上。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说,活到极致的人生都是素与简。
作者:Jenny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