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我家那小子》里,其实可以讨论的心理学现象很多。之前因为朱雨辰的妈妈行为太典型,而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
其实,这种家庭,也只是中国家庭的日常而已,不知道有多少。
节目中,这种父母坐镇,通过看孩子独居生活继而来点评的方式,可以给孩子的行为方式带来更多的家庭信息作为参考,让我们在一个相对比较紧凑和独立的空间里,能集中看到父母性格、家庭氛围、教养方式与孩子成长、性格、行为之间的关系。
虽然心理学流派很多,但是各个流派几乎都认同的一个观点是:小时候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
我们很多人基本上也都认同这个观点。其实,童年的影响不仅仅是大,而是大的超出你的想象。
01
《我家那小子》里,陈学冬也是一个典型。
从小父母离异的家庭,使得他被寄养在亲戚家,而且还经常是你家几天、他家几天的轮转。
这样的家庭和成长经历出来的孩子,首先,他就是不开心。小时候父母离异的事件,并且没有跟着父母任何一方,这是一个严重的创伤经历。
在节目中,他曾经抱着自己的老师,在ktv里痛哭失声,一直说的话就是:我过的不开心,我过的不开心。
两只泰迪是他最忠实的陪伴。
陈学冬的性格看上去非常温和,很懂得照顾别人,很细腻。这一类的照顾别人、很细腻是为了讨好别人。
因为,从小寄人篱下的经历——即便那是自己的亲人,但是只要不是自己的父母,就不是自己的家——从小寄养在别人家的经历让他学会察言观色。
只有讨好别人,才能在别人的家里生活下去,别人才会收留你。
虽然他照顾别人温和细心,但是却疏于照顾自己。
朋友过生日跟他自己过生日两个场景,就是很好的对比:
朋友过生日,他亲自做了一桌的美食,让人赞叹;
而他自己过生日,则是布置好的家里空无一人,自己还生病,早早上床睡觉。
结果来了一个朋友,俩人吃的还是外卖,以及冰箱里累次打包回来不知放了多久的隔夜饭。连晚辈后生都劝他,对自己要好一点。
还有,他对别人的好很在意,想要马上回报。朋友庆生给他买了头部按摩器,他竟然问多少钱,要把钱打给朋友。虽然可能这是一个玩笑,但是,佛洛伊德说:任何玩笑,都有认真的成分,都暴露了你的潜意识。
长年的寄养生活让他不仅要看脸色行事,而且对别人的好会牢牢记在心上,生怕自己无以为报,甚至可能还有些会觉得自己不够可爱,或者不值得、不配别人这样去关心、去照顾、去爱。
只有一个从小被父母足够而强大的爱包围着的孩子才足够自信,自信地认为我是可爱的,我值得被爱,值得被他人、被世界,温柔以待。那么,自己对自己,也会好一点。
02
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从陈学冬身上,其实只是你能够看到的。
能看得到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
童年生活的影响,还有很多是你看不到,潜意识深处的影响,那才是真正的可怕。因为它左右了你,你还不自知。
朋朋的男朋友都很好,但是当他们关系越来越好了之后,她总是莫名其妙发脾气,然后就开始频繁吵架,最后分手。
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体现在什么地方呢?比如:
男朋友打电话说,朋友来了,下午一起去逛街吧,她吵架;
比如,逛街路上走累了,她在路边长椅上枕着男朋友肩膀睡着了,醒了她也吵架……
就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就是很想发脾气,好像男朋友怎么做都不对,真的是“莫名其妙”。
她求助于我。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真的“莫名其妙”的事。任何事情都有原因,尤其是人的情绪。
经过很长时间的咨询,才发现,其实是她童年的潜意识在作祟。
小的时候,朋朋总是生病,父母带着她四处求医也未果,每每父母丧气的时候就会跟她说,以后带着病根儿,嫁都嫁不出去,可怎么办?
朋朋就觉得自己比别人矮上一节,好像有什么短处。再加上,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又很自卑,总觉得自己家比别人矮一头。
所以,到了今天,虽然朋朋已经长大了,在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更不会承认的层面上,她觉得自己是配不上自己男朋友的,无论是家庭还是自身。尤其是,当男朋友家庭条件越好、人越靠谱的时候,她越觉得自己配不上。
那么,与其最后会因为家庭原因而分手(因为家庭而分手,这个结果太痛了,朋朋不能直面),不如在俩人关系在越来越亲密之前,自己通过“作”、“争吵”、“找茬”来“自然地”结束这个关系。
让这个关系是因为“俩人不合适”而结束的,而不是因为“自己家里穷”、“自己配不上对方”而结束。
因为“俩人不合适”远比“自己家里穷”、“自己配不上对方”来的容易接受的多。而且,与其等对方结束,不如自己来结束,对朋朋来说,也更容易接受。
说起来原因简单,但是,探索这个原因,朋朋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03
为什么童年的经历对我们的影响如此重要?
童年,是概括的说法,其实包括从出生开始一直到我们小学的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包括了我们潜意识形成最重要的时间段(1-3岁)。
心理咨询的众多目标之一就是将潜意识意识化。极少数人会在咨询的一开始就出现“顿悟”,很多人都是要经历几个月甚至是一两年(可能更长)的时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为什么要如此之久?
因为我们身上有很强的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的形成是为了自我保护,它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段里,为了保护你而形成的,并且真正地履行了保护你的职责。
但是,在这个时间段过去之后,当你不再需要这样的防御和保护的时候,防御机制却忠诚地还在孜孜不倦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这个时候,防御机制可能就变成了阻碍你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原因。
有的时候,因为真相太“痛”,我们会选择去迂回绕过真相,启动防御机制。
童年的经历内化为潜意识,作用于你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觉察和改变的动力,它就会一直在你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当我们作为孩子的时候,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形成今天的我们,不断地去觉察自己,陪伴自己,不断去爱自己,以获得成长的真相。
当我们是父母的时候,因为自己的成长,理应去更加关爱孩子。
因为,你已经知道,孩子童年的经历,对他的一生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而无论他的一生富有与否。
当我们是为人父母,请去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童年,这将是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作者:心灵探路人
来源:儿童心理课堂(ID:guanaibaby)
补充:童年经历影响你一辈子
很多父母和老师都不太重视孩子童年的各种创伤经历体验,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会忘掉这些痛苦的事。其实不然,在心理咨询的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源于童年的阴影,即童年创伤经历体验,表现在:
1、影响他们的婚姻。有一个网友在QQ里向小编求助,她来自于遥远的黑龙江,她在打工时认识了一个我们湖北的男子,她明知道该男子有妻室、孩子,但她就是忘不了他,他走了,回到湖北,但她依然常常打电话找他,在QQ里和他聊天。她从小就是一个孤儿,在贫困、寄人篱下的环境长大,由于从小就缺乏爱,她很容易被爱感动,并执着下去,那男子与她有共同经历,似乎有了共同语言,她对我说,就要嫁给他。现在,他走了,她感到痛苦和日夜对他的思念……
2、影响人的性格。有些成年人脾气暴躁,人际关系差,难以溶于集体中,追溯起来,他们都有创伤的童年经历,或单亲家庭长大,从小就缺乏家庭温暖,或小时候常遭受父母打骂,叛逆性大、攻击性强。在这样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在社会上往往具有攻击性,喜欢动用武力解决问题。
3、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寄人篱下、受人欺负的生活环境,很容易使他们形成反社会人格,典型的例子就是杀-人恶魔张君。小时候他家很穷,没钱看病、没钱读书,除了被人瞧不起,还常受人欺负。一次,他奶奶病了,因为没钱看病,他发誓死以后一定要有钱,青少年时代他就是当地有名的混混。由于他恨社会不公平,他的反社会人格趋向越来越明显,这就是他以后杀-人不眨眼的个性基础。他心灵是扭曲的,因为他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扭曲的。
4、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我曾接待一个患抑郁症的女子的心理求助,她对婚姻和人生非常失望,第一次婚姻不到一个星期就结束了,因为丈夫知道她不是处女;第二次婚姻,她对丈夫又很失望,她曾三次试图自杀,但都因可怜孩子太小,怕孩子以后受苦,而没死成。咨询中,知道她有一段痛苦的童年阴影,即在她八岁时遭人强暴过,这段童年创伤经历的痛苦让她一辈子都挥之不去,以至于已影响到她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