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愤怒、焦虑、抑郁...为什么你的情绪总被他人左右?

我们总说,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方能控制人生。

但我们的情绪,似乎总在被他人左右:

开会的时候,领导暴跳如雷,把同事臭骂了一顿,结果你一天都胆战心惊的。

回家后,孩子作业总做不对,你焦虑不已,担心孩子考不上好学校。

聚会的时候,没有邀请你,你整个人都心事重重,觉得是自己不受欢迎。

其实很多事情,压根就不管我们的事,比如那个暴躁的领导、没有邀请你的新朋友。但我们依然像一个提线木偶一般,被别人的一举一动,操纵着我们的情绪

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使我们愤怒、焦虑、抑郁、内疚的人或事,为什么我们的情绪总被他人左右?我们要如何走出他人的情绪控制?

01:

要想了解为什么我们的情绪总被他人左右,我们先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情绪

很多人以为,是不开心的事情在影响我们的情绪。比如赶时间的时候,刚好碰上红灯,这让你急得骂街。你想当然以为,是红灯让你心情不好。

其实你错了,让你情绪急躁的不是红灯这件事,而是你对红灯的看法。

什么意思呢?

想一想,如果今天你既不用赶飞机、赶高铁,也不用赶着去上班,那变红灯时候,你还会骂骂咧咧吗?

我想大部分人只会在车里安安静静地等着绿灯再通行吧。

你看,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情况下,你的情绪截然不同。

这就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到的诱因ABC"s法则。

A代表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能刺激我们的人或事。B代表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C代表遇到这件事情时,你的想法和行为。

事件A引发了看法B,从而导致了行为C。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能控制事态的发展,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控制自己对于这件事的看法,那我们也就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02:

但不幸的是,我们的认知经常会落入陷阱,从而影响我们的心情。

具体有哪几个陷阱呢?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给我们总结了3个思维陷阱:

1、灾难化思维

也就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往最坏的结果想。最常见的灾难化思维就是“万一……怎么办?”

比如在参加一场重要面试的时候,我们会焦虑不安:

“万一他问的问题我答不上来怎么办?”

“万一没有拿到offer怎么办?”

你的过度紧张,可能会让你不战而败。

再比如现在很多恐婚、恐恋的人,也是对未来有太多的灾难式担忧:

“万一和他性格合不来怎么办?”

“万一我们总是吵架怎么办?”

当我们把这一切都灾难化之后,我们连试一下的勇气都会消失了。

2、绝对化思维

很多完美主义者都会有这样的绝对化倾向,就是觉得他必须或者是应该要怎么样。而如果事情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发展时,情绪就上来了。

我们经常看到新闻里爆出,陪孩子做作业的父母,结果被气得火冒三丈甚至是气出心脏病。

这就是典型的“绝对化思维”在作祟,父母觉得孩子必须要认真做作业,该对的题就应该要对。所以当孩子和自己预期的标注不一样时,情绪就容易失控。

我们容易产生绝对化思维,是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就在被“你应该”的说法轰炸:

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们:“你不应该自私自利。”“你是哥哥,应该要让着弟弟。”

然后老师告诉我们:“你应该做个上进的好学生。”“你应该要考上好的大学。”

于是,在这种“你应该”的教育思维下,我们也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那个模样。

这种思维的可怕之处,在于他带来的负面情绪会一层一层传递给“弱者”,引起踢猫效应。

比如在公司,领导觉得这件事就应该把这个项目做成功,而你失败了,他没有听你的解释,就把你批评了一顿。但其实失败是因为政策变动,你也无法控制。

你心情很不好,回到家看到孩子还在打游戏,你觉得这个点他应该是在认认真真写作业了,于是你臭骂了他一顿。孩子不情愿地放下手机去写作业,心情不好踢了猫一脚。

你看,这种负面情绪会不断地蔓延开来。

3、合理化思维

合理化思维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总是会找一个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

这可能是在情绪化之后的极度无奈,也可能是给自己自我安慰。

比如陪孩子写作业的妈妈,在极度愤怒之后,孩子还是不改,她可能会长叹一口气:“算了,教不听,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这是家长无能为力时的借口,来掩盖自己教育上的“无能”。

再比如我们面试被公司拒了之后,我们可能会安慰自己:“有什么大不了,就算给了我offer,我也看不上你们公司。”

这就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而合理化思维的最大危害是,我们会暗示自己把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也许图了心里的一时爽快,但是却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在一项乳腺癌的调查中发现,患者们从发现乳房有乳块到最后确诊为乳腺癌,平均花了6个月时间,甚至有不少人是很多年之后才发现。她们拖了这么久才去医院,就是因为她们出现了认知失调。

她们把这一切都合理化了,她们觉得这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也许过一阵子肿块就自己消失了。结果也许就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03:

那究竟要怎么做,我们才能避免自己的情绪被他人左右呢?

方法是,调节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我们知道,我们的情绪是因为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引起的。所以,如果改变不了事情的发展动态,我们不妨试着去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避免上述三种非理性的思维模式。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认为,改变非理性思维模式的重点是,当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时,要多问问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感到沮丧、焦虑或者愤怒的。

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总纠结这件事情怎么会这样,而是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看看这件事情究竟是如何引发自己情绪的。

具体要怎么做呢?阿尔伯特·埃利斯曾经有一位受访者,觉得自己的丈夫不再像以前一样爱自己了,埃利斯是这样引导这位女士的:

第一步,问问自己,现在是什么感受,我的这种感受和采取的行动究竟有多么不合理。

女士说,最近几个月,她把自己弄得极其敏感、愤怒和沮丧,一点小事就会让她发脾气。而且她不再像以前一样喜欢聚会,相反,她更加不愿意见人了。

所以,你可以试着,把自己最近的感受用具体的话语描述出来。

第二步,问自己:“我自己是怎么想的,把自己弄得这么不开心?”

这位女士和埃利斯坦白说,她为家庭付出了很多,丈夫凭什么这么不把她当回事。她害怕,害怕自己吸引力不够,丈夫出轨了怎么办。最后她又愤怒地说:“好吧,他以为他是什么东西,你不在乎我,我也犯不着在乎你。”

你看,当受访者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她已经陷入了绝对化、恐惧化和合理化的思维陷阱。

所以,要想摆脱情绪的控制,试着和这位女士一样,说出自己的想法,条理清晰地找出自己被受控制的原因。

第三步,试着反驳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比如,你觉得你为家庭付出了很多,就应该得到丈夫的重视。那你想想,你有和丈夫聊过你的想法吗?也许丈夫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呢?

你觉得丈夫不那么在乎你了,这一切很可怕。但其实只是丈夫最近工作忙,无暇顾及,而你又把它想象得很可怕呢?

试着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寻找事件的另一种可能性。

第四步,寻找更好的想法来替代我们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就像来访的女士会想,她就是想要丈夫在乎她、关心她,但如果丈夫做不到,她是不是可以去和丈夫谈一谈?

如果还是没有起色,那是不是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在丈夫身上获得她想要的呢?

这一步,最大的变化就在于,我们不会再沉浸在这件事带给我们的情绪当中,而是会主动寻找解决方法。

就像这位女士不再只是生闷气或者吵架了,她把她的情绪,化作了行动。

希望你我的情绪,都能不再被他人左右,成为一个可以掌控自己人生的人。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焦虑  焦虑词条  抑郁  抑郁词条  愤怒  愤怒词条  情绪  情绪词条  他人  他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