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似乎越来越多人受到各种情绪问题的困扰,其中有一种,虽“牵连甚广”,却鲜为人知。它叫“边缘型人格障碍”(BPD)。
酸会损伤任何与之接触的物体,更能破坏存放自身的容器。而愤怒,如同酸一般,就是这样一种既伤人更伤己的东西。
似乎越来越多人受到各种情绪问题的困扰,我们生存的社会好似变得复杂了,因为人心不再简纯。不单是社会名流,普罗大众同样是情绪问题的受害者。
或许这并非我们所愿,却是无奈的事实。情绪焦虑、恐慌、抑郁,难以遏制愤怒,饮食失调、药物滥用,还有各类恐惧症、强迫症、注意力缺失症,这些心理名词对于我们也早已不再陌生。
然而,还有一种心理疾病,虽“牵连甚广”,却鲜为人知。它叫“边缘型人格障碍”(BPD)。
这种疾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于人际交往之中,故而多数人误以为是社交能力问题,与心理是否健康无关。
更重要的是,“边缘型人格”这名称容易令人望文生义,联想到患者仿佛立于深渊的“边缘”,距离暗无天日只有一步之遥。谁会愿意承认呢,还不赶紧换话题。
对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我们不能再视而不见,也是时候重新认识它。
以下是其主要症状:
患者与身边人的关系简直可以用狂风骤雨来形容,因而很难维持住一段亲密的人际关系,或是在同一岗位稳定地工作。
患者情绪容易不定期地爆发出来,比如口出恶言、肢体攻击或采取报复。
患者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深恐被遗弃,却同时也很矛盾,唯恐接近他们的人居心不良,故而对至亲者极为苛刻。
在患者眼中,只有“好人”与“坏人”两类。身边的朋友、亲人或是心理治疗师在当下或许还是完美的好人,隔一日便可能幻想破灭,瞬间沦为坏人。
患者无法排遣内心的空虚感,因而可能做出一些危害自身健康、安全、或是形象的行为,比如危险驾驶、疯狂购物、顺手牵羊、撕裂东西、暴饮暴食、酗酒、嗑药、滥交等。
边缘型人格障碍在程度上也有轻重之分。一般情况下,只有与患者亲近之人才会发现患者存在情绪障碍。
也有一部分社会学家认为当今社会便是个充斥着各种“边缘文化”的社会,人们偏执地追求所谓公平合理,常常义愤填膺,却不愿接受他人不同的观点。这点不乏佐证,看看大白天电视台播放的谈话类节目便知道了。
然而最妙的还是国会政客们的演讲,听听他们妙语连珠,再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或者说,根本就是不作为),便是绝佳的诠释。
若是意识到自身可能存在边缘型人格障碍,又决心改变,那么向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求助应该是最好的方法。若是身边有亲友不幸患有此类人格障碍,想必阁下的生活是大起大落,如同坐在云霄飞车上。
建议他们接受心理治疗自然是不错的,只是患者可能并不在乎对方是否理解自己,完全把治疗当做吐槽发泄的途径。所以,假使心理治疗不起作用的话,不妨试试以下几个方法:
自身做到言出必行
阁下要做到言行一致,无论您答应患者会做什么,或是不会做什么,请别食言。患者如果动辄哭闹、歇斯底里,甚至横加指责,必然是苦恼的。
但若就此放弃投降,无疑是在纵容患者,病情只会加剧。对于这样的难题,或许眼前能做的,唯有一个字:等。
鼓励患者承担责任
阁下需牢记一点,您爱他/她是一回事,可您不必急着充当救世主的角色,或者说,对于患者不负责任的行为,责任并不应该由您来承担。比如患者(此情况多为男性)情绪爆发时,把车砸坏了,不必忙着换辆新的。患者要是一时失控,疯狂购物(这应该是女性为多数),把信用卡都刷爆了,不必忙着替她还钱。如果每每患者情绪失控而做出过激行为,阁下就第一时间替其善后,那么患者根本不会愿意去改变,于改善病情无益。
面对患者开诚布公
还有一点也同样重要,便是阁下不必一味迁就患者。患者一般不清楚自己的言行可能造成怎样的结果,因此需要您告诉患者真实的情况。如果患者被解雇,向您抱怨公司不公正,除非事实情况的确如此,不然您不必顺着患者的心意,说认同的话哄骗患者。您可以安慰患者“丢了工作一定很不好受”,但不要附和抱怨,说一些公司里全是势利小人之类的话。
切勿激化矛盾冲突
最后一点比较无奈,就是患者可能会误解阁下的善意。比如您要是指出患者身上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改善的建议,患者会误以为您嫉贤妒能,和您大吵大闹。而当您赞美患者的时候,患者又以为您曲意逢迎。您解释自己其实完全是出于善意,反而愈发激怒了患者。因此,我们的建议是,不要激化矛盾,因为这类的争吵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即便您内心受挫,深感力不从心,也要努力克制,保持冷静和理智。唯有如此,才可能帮到您所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