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努力锁定在拯救衰退,力挽颓势上,其实我们就将心与力绑定在了旧的、没有生命力的、腐朽将亡的事物上了。而如果我们能让自己的心落于“新生事物”,则满眼都是生机!
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商业评论》出版人曹阳。因为做派登洋服的案例,我跟陈乐春董事长有过多次交流。
他从90年下海创业至今,人生经历了多次重大转型。当他跟我娓娓道来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波澜不惊。
但是我知道,他的每一次转身,对于很多人来讲,都可谓是惊天动地的一跳。
转型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
就拿他最近一次从外贸出口代工到智能制造的转型来说吧。在中国,像这样的外贸代工工厂有千千万,大都是在一个被极度挤压的空间里挣扎。
随着这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人工费用、原材料成本都在不断飞涨,而国外经济不景气又使得外贸订单不稳定,利润不断摊薄。很多工厂只能关门了事。
陈乐春在面临代工困境时,却能果断地选择电商和智能制造两个方向进行探索。为此哪怕是砍掉现成的外贸订单不做,也在所不惜。这种壮士断腕的勇气,可不是什么人都有的。
其实派登的这条路也走得非常艰辛。砍掉代工业务,收入马上就会降下来,而智能制造新系统的建设投入却是巨大的。
就像案例中介绍的,西服定制的软件其实并不贵,只要几十万人民币就可以买一套。然而软件只是一个空壳,最最关键的是西装版型的数据。
东方人,西方人的身材非常不同,对版型的要求也不同。除此之外,一套西装要想穿的合身,挺括,必须量体裁衣。人的身高,臂长,胸围,腰围等等,量体数据就有20几个。
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化,都会引起裁剪的变化。所有的这些数据模型都必须在系统中建构起来。单单这个工作,派登就做了三年时间。
再后面就是系统测试。你要拿不同地方来的零星订单去实际生产,出了问题,就得返工修正。然后,对系统中的模型进行调整。只有整个儿系统跑顺了,派登才敢大规模接单。这个工作又做了三年。
曾经一千多人的工厂,在最低谷的时候只剩下不到两百人。这些都还是基于陈乐春对于西装定制和大规模生产都非常熟悉,而且有相当数据储备的前提下慢慢完成的。
照陈总的话讲,前前后后上千万的资金都丢进去了。经过了长达了六七年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派登可以全球接单,12天交付的成绩。
即便有了如此的成绩,派登今天依然面临智能制造生态的困局。
国外的渠道亟待扩展,国内定制市场还没有启动。客户的消费习惯还需培养,生态伙伴的成长也有待时日。但不管怎样,智能制造代表未来的趋势,蕴含着无限生机。
抛弃过去才能创造未来
说到这里,我自己有很多反思。我们所处的媒体行业跟代工制造一样也在走下坡路。
但在前几年中,我们虽然对此心知肚明,但整个儿团队的力量依然被每个月出刊所捆缚。也下了很大的力量减员增效,但在创新业务上投入不够。
其实何止是外贸代工和媒体,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受到新技术发展,新经济格局的冲击和影响。旧格局下越是成功的企业,就越会受到挑战。
很多人看到的是危机,是衰退,是颓势。而这一切哀词,都是针对旧结构、旧生命!
当我们的努力锁定在拯救衰退,力挽颓势上,其实我们就将心与力绑定在了旧的、没有生命力的、腐朽将亡的事物上了。而如果我们能让自己的心落于“新生事物”,则满眼都是生机!
事情讲到这里,我的耳边就响起了德鲁克老先生几十年前说过的话:
没有比让尸体不腐烂更困难,更昂贵,又更徒劳无功的事儿了。有效的管理者深知:他们每天必须要高效地处理很多事务。
为此,他们必须要专注。
专注的第一法则就是要抛弃“行将就木”的过去,要立刻把组织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尤其是弥足珍贵的人力资源从无效的领域释放出来,并投入到充满机遇的未来中去。
如果管理者不能摆脱过去的羁绊,抛弃过去,也就不可能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