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社交平台上都有人抛出这样的问题:
如果不考虑一切现实因素,你最想做的工作是什么?
通常高票答案会包括:开一间咖啡厅,开书店,做民宿老板,做影评人,成为环球旅行家等等。
似乎这些工作就是人生的最高梦想,那么此刻的工作呢?不感兴趣啊。
1:
无关兴趣的工作,就是一纸说散就散的婚约
在早些年工作全靠分配的“铁饭碗”时代,宣扬的主旋律是“干一行爱一行”。然而到了经济飞速发展、张扬个性的消费主义时代,我们开始认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一行,才能干一行。
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年轻人动辄裸辞、跳槽、创业,只是为了寻求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但是结果又如何呢?
某某辞去了大公司的稳定工作,用自己的积蓄开了一间文青们梦想中的咖啡厅。在起初的热情过后,高昂的房租和人力成本就让他不堪重负,缺乏餐饮行业经验让他的店铺在大众点评上收获了诸多差评,没坚持到一年就赔到血本无归,关店大吉。
某某愤慨于在公司里上有乱指挥的老板,下有不靠谱的员工,怒而辞职创业,试图亲手打造一个人性化的办公环境,让核心团队都亲如一家。公司成立半年,和乐融融的表象已经难以维系,先是因为利益纠纷与合伙人一拍两散,然后是因为薪酬问题险些与员工对簿公堂。等到资金链断裂之时,她已经陷入众叛亲离的境地,昔日的合作伙伴、同事、好友都纷纷翻脸。
某某厌倦了一成不变的格子间工作,想要实现儿时的梦想,辞职做了一位自媒体人。却没想到认真考据写出的深度文章无人问津,只有各种标题党才能吸引眼球。尤其是与客户接洽时,所有的坚持都化为泡影,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只能被迫写出极为媚俗的文章……
实际上,任何工作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样光鲜亮丽,永远都是梦想成真的鲜花与掌声。哪怕再新鲜、再刺激的工作,真的投入其中,也免不了日常的琐碎与麻烦。如果全凭兴趣,任何行业都能轻易地消耗掉你的满腔热情。
2:
理想依然丰满,现实依然骨感
还记得之前看过尔冬升导演的电影《我是路人甲》,讲述一群漂在横店的群众演员的生活,各位主演都是真实的群演。原以为会被他们的梦想感动,却被他们拙劣的演技所震惊。这些口口声声谈论着明星梦想的人,却连演好自己都做不到。在大导演的镜头下,他们蹩脚地说着台词,僵硬地诠释着人物的感情,不禁让我们产生深深的怀疑:所谓的梦想,是认真地了解过演员这个职业吗?有想过学习和磨练自己的演技吗?还是说,只是向往明星们五光十色的生活?
许多人会感慨自己没有获得机会,那么对于一个群演来说,能出演这样的电影已经算是莫大的机遇了,可是这些人演完这部片子之后,仍然籍籍无名,或者在一些烂片中出演一个酱油角色,或者继续在横店里飘来荡去。
颇有些讽刺地觉得,这幕关于群演的悲喜剧,像不像在职场中迷茫的我们?
3:
被伪兴趣毁掉的我们
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感到无比的倦怠,渴望着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但却从未真正地了解过那些工作意味着什么。这种叶公好龙式的梦想如此普遍,也难怪寻梦的旅人们纷纷碰壁,我们将其称之为,被伪兴趣毁掉的年轻人。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很多人都把写作的欲望,误以为是写作的能力”。欲望、兴趣、热情,只是开启一个新领域的钥匙,接下来还需要无尽的努力、专注与坚持。不要把兴趣误以为是能力,喜欢的事情未必适合自己,把爱好当做工作,反而更容易失去这项爱好。
在职场规划中,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合理地为自己定位,我们的专业能力如何,强项在哪里,自己最适合的工作是什么,而不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工作是什么。努力把适合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才能真正在工作中获取乐趣与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