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老西藏精神”,是建国初期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下,由进藏援藏大军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后,驻藏部队和全国援藏大军,踏着老西藏们的足迹,同西藏人民一起,艰苦创业,团结奉献,使“老西藏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1990年7月,江泽民同志在西藏视察工作时, 他提出了发扬“老西藏精神”的号召,并将这一伟大精神高度地概括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还提出“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老西藏精神”卓有成效地继承和发展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与雷锋精神、老山精神、抗洪精神等一起,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老西藏精神”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等崇高精神。这些经过实践淬炼的思想精华最终汇流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熔铸了“老西藏精神”。以孔繁森为杰出代表的世界屋脊上的奉献者们,更让“老西藏精神”发扬光大。“老西藏精神”已经超越地域和年代的局限,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
“老西藏精神”是数代西藏军民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老西藏精神”的形成发展,历代西藏军民特别是“老西藏”人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其间既有群体的英雄壮举,又有个体的呕心沥血,既有战斗者的拼搏,也有建设者的奋斗,更有创业者的艰辛。以“老西藏”人冠名的“老西藏精神”,无疑是对“老西藏”人诸多优秀品质的集中概括。
“老西藏精神”具有鲜明的西藏地域和民族特色,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核心内容,科学精辟地诠释了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融合发展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充分体现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使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得到了充分展示。
50至60年代的西藏,外有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的侵略和破坏,内有民族分裂分子的捣乱,气候恶劣、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生活条件艰苦,保卫祖国、巩固国防、建设西藏的任务极为繁重艰巨,“老西藏”人在极为特殊的环境和复杂的情况中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辉煌人生和骄人业绩,同时也付出了鲜血、汗水乃至生命代价。当年进军西藏的路上,每前进1公里就有1名战士倒下。
民主改革50年来,共有5000多名英烈长眠雪域高原,其中,因在西藏高原长期工作而牺牲和积劳成疾因公殉职的西藏自治区党委领导和军以上领导就有20多人。毫无疑问,是他们让“老西藏精神”成为一面影响深远的鲜艳旗帜。现在,西藏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这与西藏和平解放前的百业凋零,与西藏民主改革前基础建设的落后形成了鲜明对比。
今天,“老西藏精神”就是人们所说的“援藏精神”。 自西藏民主改革以来,中央始终把帮助西藏加快发展、赶上全国前进步伐作为一项根本性的方针,在西藏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大量财政补贴、建设投资和组织各类干部进藏,努力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央先后四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维护稳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作出许多决策部署,其中全国对口支援西藏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特殊的自然环境中,面对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在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这块神圣领土的斗争中,用青春乃至生命铸就了 “老西藏精神”。 10多年来,他们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精神状态。到目前为止,已有3747名援藏干部进藏工作,奏响了西藏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强音。
这些怀着崇高理想的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上继续发扬“老西藏精神”,他们自觉维护和树立良好形象,保持着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专业和技能特长,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努力为西藏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他们珍惜在藏难得的锻炼机会,齐心协力,虚心向藏族同胞学习,并与当地干部群众融为一体,为增进民族团结、推动西藏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新形势下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就要像“老西藏”们那样,始终保持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把党的事业视为生命,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作为己任,把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模范践行“老西藏精神”,带头发扬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好作风,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使“老西藏精神”愈益焕发出璀璨的光芒。
尽管“老西藏精神”所产生的时代已远离我们几十年了,也尽管它赖以产生的地域空间的社会条件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西藏各族人民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远未结束,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西藏人民描绘的美好蓝图还没有彻底实现,西藏人民在建设美好家园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挫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广大援藏干部都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自觉地挑起肩头的重任,将“老西藏精神”奉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完善自我的最高境界,为建设和谐繁荣的新西藏而共同努力。 (作者系湖南第五批援藏干部,现任山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