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诸城市区出发,向西南方向行驶近30公里,这里是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故居所在地——枳沟镇北杏社区。我们参观故居的时候虽然是盛夏,烈日炎炎,但丝毫不影响人们对烈士的崇敬之情,来此瞻仰学习的人群一波接一波地涌进故居大门。
故居大门口用石头砌基,青砖垒就门洞,仿古青瓦盖顶,黑色木门正上方的匾额书写着金黄色的“王尽美同志故居”,四周建有围墙,整体感观简朴而又不失庄重。
随人流而入,中间有一条直通故居房屋的大道,道路两旁郁郁葱葱,在树木的掩映下,部分房屋出现在了视野之中。前行数步,在右手边道路旁设有一处简介宣传栏,介绍了王尽美的生平和故居的历史沿革。在宣传栏附近有一盘石磨,这是当时人们生活中经常使用到的工具。迈步而进,房屋便全部映入眼帘。在房屋前左手边的空地上,立有全国重点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块白色标志碑。
王尽美的祖籍是五莲县后张仙村,祖父王兴业为生活所迫举家搬迁到了大北杏村,投奔同族地主当了佃户。当时由于没有容身之所,就借住在这里。故居为三间土坯房,一门两窗,石块打基,青砖垒垛,土坯筑墙,树干架梁,秸秆铺顶。房屋低矮狭窄,地面夯土而成,阴暗潮湿。1898年6月14日,王尽美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20载的艰苦成长岁月。故居长期无人居住,年久失修而倒塌,后在原址上修复重建。
从中间厅堂门口走进房屋,最为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是悬挂在正对门口墙上的王尽美照片,这是王尽美仅存于世的唯一一张正面单身照片的复印件,原件收藏于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内。黑白肖像照片中,王尽美身着盘扣衣衫,短发浓黑,大耳,长方脸,略显清瘦,然目光深沉而坚毅。王尽美积极领导革命运动,无暇回到家中,为解家人思念之苦,就拍下了这张照片,让他人转交给了母亲。后来,母亲刘氏外出躲避战乱,离家前把照片包好,放进墙上的一个洞里,外面用泥巴糊起来。新中国成立后,工作人员来到王尽美的家乡,找到了他的母亲刘氏,老人用颤抖的手抠下墙皮,小心翼翼地取出了照片。照片修复后送往北京,得到了毛泽东和董必武的一致确认。
照片下方的小方桌上摆着鲜艳而叠放整齐的党旗,是在向人们默默地诉说着:王尽美是对党无限忠诚的优秀共产党员,是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典范。纵观他留下的文章和诗歌,皆为革命事业而作,言不及私。他领导了全国多地的工人运动,积劳成疾,病重期间床榻就成了他工作的岗位。弥留之际,他口述遗嘱仍然牵挂着未竟的崇高事业,“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王尽美用自己短暂而耀眼的青春年华为党旗增光添彩,铸就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厅堂右手边是王尽美母亲的居室,内有一土炕,上有纺车、长方形矮桌、木头箱子和被子,这是旧时北方农村人们用来睡觉的地方。土炕与厅堂内的灶台相通,以便生火做饭取暖,土炕对面的墙上悬挂着王尽美母亲刘氏的照片。母亲出身贫苦,勤劳善良,富有主见,口才好,善于讲故事。每当夜幕降临,母亲在油灯下一边摇着嗡嗡作响的纺车,一边娓娓地给王尽美讲述民间传说、绿林好汉和义和团的故事。王尽美聪明伶俐,许多故事听一遍就能讲出来,并且经常讲给小伙伴们听,从而不自觉地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由于家境贫寒,王尽美不能上学读书,当得知地主家的少爷需要一个陪读时,母亲一面托人向地主说情,一面领着儿子登门恳求。正是母亲的坚持和努力,为王尽美读书识字争取到了难得的机会。
王尽美照片的左边是他一家四口的全家福画像,往里是子孙后代的几张照片,其中一张是王尽美两个儿子王乃征、王杰(原名王乃恩)身着军装的合影。王尽美逝世后不久,祖母、妻子相继病故,由母亲含辛茹苦地抚养两个孩子。令人欣慰的是,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王尽美的两个儿子秉承了父亲的遗志,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厅堂的左手边是王尽美夫妇与两个儿子生活的居室,陈设与母亲居室相仿,略显不同之处是墙上挂着一把二胡。王尽美极具文艺禀赋,学会了笛子、唢呐、二胡、三弦等乐器,经常在大北杏村的业余戏班子里演奏并表演一些剧目,这些都为他日后进行革命宣传打下了基础。五四运动期间,为推动反帝反封建运动的广泛发展,王尽美利用这一特长为学生演讲宣传谱写了《长江歌》的歌词。歌词爱憎分明,鞭辟入里,朗朗上口,轰动齐鲁大地。
王尽美故居陈设极为简陋,可谓茅室蓬户,灶台周遭无外乎风箱、油灯、擦床、箅梁子、筷子、碗、盖垫、秤、箩、筐、盆等物品,卧室内仅为席子、矮桌、木箱、被子等物品,这是旧社会广大贫困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王尽美自幼切身感受到了劳苦大众遭受的无穷无尽的残酷剥削和压榨,激发了他为国为民的朴素革命情怀。年幼的王尽美向母亲发出疑问:为什么地主他们不用干活,就能吃好的喝好的,咱们穷人没日没夜地干活,换来的却是吃不上饭穿不上衣?母亲哀叹道:人家命好,咱们穷人命不好。王尽美反问道:命不好,就不能换一换?随着革命思想的不断进步,王尽美坚信穷人翻身得解放就必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进而建立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尽善尽美唯解放”,王尽美是这样说的,更是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矢志不渝地战斗着。
依托故居,这里已经建起了尽美干部学院,主体建筑还有王尽美烈士纪念馆、党性教育主题展馆、教学研究中心等,每年来此探寻先驱革命足迹的人们络绎不绝。在这里,人们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接过革命先辈的旗帜,为建设“尽善尽美”的社会迸发磅礴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