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住在市福寿胡同26号院的一对新人新郎刘宝珠和新娘杜晖专门乘车到开封化肥厂生活区的一户人家,向一位81岁的老人深深鞠躬,感谢老人的一片恩情。
老人名叫席光明,洛阳市孟县横涧村人,14岁参加八路军。在那炮火纷飞的年代里,他与刘家四代人结下了一段长达63年的情结。
1946年6月,国民党部队以数倍兵力向解放区大举进攻,中原野战军艰苦突围。席光明所在部队伤亡惨重,转移途中被国民党搜山部队发现。激战中,席光明左腿负伤不能行走,被部队安置在栾川县西沟村农民刘顺清家里。刘顺清、刘光华父子二人表示:请首长放心,一定冒死掩护这位受伤的战士,让他伤愈后重返部队。
国民党部队在山中展开拉网式搜查,先后有30多名解放军伤病员被抓住活埋,在家里养伤肯定不行。刘家父子趁夜把席光明抬到距家几里地的山洞里,每天送水送饭。席广明吃的是青稞面馍,有时还有点肉和鸡蛋补身子,而刘家父子却吃土豆、玉米、野菜。为给席光明治伤,刘光华跑很远找来民间偏方配制中草药,帮其疗伤。
在山洞养伤那段日子,席光明时常夜不能寐。他心想:一定要好好养伤,重返部队。如果有那么一天,自己一定要报答这里的父老乡亲。
半年过去了,席光明的腿伤完全康复。刘光华一路护送他,翻山越岭,终于在洛宁县附近找到了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席光明和战友们前赴后继,从二次南下到攻打湖北,从进攻洛阳到强渡黄河,从驰骋中原到参加淮海战役,他把对刘家的情谊作为一种动力来鼓舞自己。席光明常对人说:“没有刘顺清、刘光华父子的搭救,就没有我席光明的今天。”
新中国成立后,席光明转业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后来当了一名县级干部,但老人却时常被那段往事魂牵梦萦。2006年国庆期间,他终于实现了探望救命恩人的愿望,此时已过去整整60年,当年的救命恩人刘顺清、刘光华父子已相继去世,刘家第三代人刘大周正当壮年,膝下有两子宝珠、宝金。刘家热情接待与前辈有生死之交的客人,认真倾听席老先生的回忆。席光明看到了山沟农村的一些实情,目睹了刘家生活窘迫的现状。刘大周的老伴患精神经痴呆症,四肢伤残、聋哑,生活不能自理。刘大周家所住房屋破旧不堪,长年失修。
为了救助刘家,席光明动员刘大周走出大山,到开封干起了搬运工,虽然辛苦,但解决了妻儿老小的生计问题。后来刘大周又回到家乡,但每逢年节,席光明总要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拿出一点资助刘家,数年没有间断。他还先后通过开封市老干部局、工业经济发展局等部门出证明信,证明刘家为革命作过贡献,希望得到当地政府救助。
席光明重返小山村,那里的群众和干部都知道刘家曾救助过一位老八路,赞扬席光明“当了大官也没忘山沟的父老乡亲”。
2007年6月,从刘家传来令人心酸的事:刘大周在一次车祸中身亡。席老先生为此几个晚上没睡好觉,连声说:“刘家没有了顶梁柱呀!”随后就让长孙女请位律师一同前往妥善处理后事,没过多久又让大儿媳去了一趟。
大儿媳刘美荣是位退休职工,聪明贤惠,她一直被公爹的精神感动着。这次刘美荣在西沟村一连住了四天,不是帮哑娘洗头就是帮一家老小洗衣服,还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刘美荣的举动受到刘家和村里群众的赞扬,当她离开西沟村时,哑娘拉着不让走。当刘美荣等人离开很远时,只见哑娘出了家门往左十几米,爬到小河上的木桥头,挥着手“哇哇”直哭,使刘美荣和前来送行的乡亲们无不动容。那天,刘大周的长子宝珠送刘美荣30多公里山路。
听了儿媳的述说,席光明唠叨着:“你看看,这家往后咋过?”他告诉孩子们:“咱家都是工薪阶层,收入也不多,但咱们在城市,要比山沟的条件好得多,我们有责任帮刘家脱贫,要不,到死俺也不会心安。”
不久,席家把哑娘连同刘宝珠从豫西大山中接到了开封。哑娘身体虚弱,得有人照料。席广明和老伴年事已高,孩子们都有工作,刘美荣虽已退休,可时下经营修车铺子,常常忙得不可开交。怎么办?刘美荣同丈夫席德义商议后,征得父亲同意,将哑娘送到附近的敬老院,每月承担费用500元。送哑娘到敬老院那天,刘美荣帮哑娘梳洗打扮一番,为她穿上干净衣服,还做了一套里表新的铺盖。当得知席家感人的举动后,这家敬老院的领导非常感动,主动减免部分费用,使哑娘有了安稳舒适的“家”。哑娘在敬老院住了半年多,经过专业护理人员的照顾和席家人的关心,体重增加,情绪稳定,脸上出现了笑容。不久,二儿宝金将老娘接回了家乡。同时,席家还为刘宝珠找到一份工作,解决了一些生活问题。
刘宝珠在席光明一家人的关心爱护下,与席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宝珠亲切地叫席广明夫妇为爷爷、奶奶,叫席德义夫妇为干爹、干娘。并表示要给老人们养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报答他们,宝珠还视席家同辈为亲表妹。
随着岁月流逝,宝珠到了成家的年龄,对此最为关心的莫过于干娘刘美荣。去年,经人介绍,宝珠在近郊找到一位姑娘。俩青年相处恋爱、情投意合,决定今年成亲。席家就在原住处福寿胡同翻新两间老房子,作为刘宝珠结婚的新房,典礼待客所需费用近4万元全由席家承担。
老八路席光明与刘家四代农民的不了情结,从豫西大山中的西沟村到中原古城开封如和煦的春风在群众中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