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两个“大三角”的制衡

——未来十年国际政治格局的变数

两个“大三角”聚焦东北亚

2013年3月,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才一周,就选择俄罗斯作为首次出访的国家。习近平访俄期间受到隆重接待,在经贸、能源、投资、地方、人文、环保等多个领域,两国签订了一系列颇具重要性的合作协议。

2012年底以来,朝鲜接连运用弹道导弹技术发射人造卫星,并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作了核弹小型化、武器化的初步尝试,朝鲜半岛呈现乌云压城之势。在此之际,美国国务卿克里紧急出访东北亚,就处理半岛危机之事,争取同中、韩、日取得共识。

当今东北亚聚焦了足以驱动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国际政治态势业已呈现此消彼长的新局面。回顾一战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形成过程中出现的若干规律,思忖再三,发现一个新的动向,即今后汇聚于东北亚的国际矛盾可能加剧。

昔日说“八方风雨聚中州”,指的是某地在爆发重大历史事件之前,往往呈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兆,用来形容当前东北亚诸大国所处的状况,诚不为过。东北亚已开始迈入区域性矛盾高发期。亚洲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国际人文荟萃之所,在高科技时代乃“兵家必争之地”。国际矛盾若在东北亚发轫,会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牵扯进来,且矛盾爆发周期短、烈度大,当事国之间的回旋余地较小,国际斡旋的着力点也相对薄弱。

基于此,东北亚诸国决策高层若能默察未来国际政治演变的趋势,在大国博弈纵横捭阖、折冲樽俎的过程中,趁早制定合宜的因应方略,方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消祸于未形”。

笔者认为当前以中、美、俄三国为基点的大三角关系已隐然重现,在今后若干年间,对现有的国际政治格局会带来冲击。无独有偶,以中、美、日三国为基点的另一个大三角关系也开始成型,目前这三国之间的关系正处在逆向互动的过程中,日后在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节点,或许会产生制约乃至阻挡作用。

谈到大国战略博弈,智者在进行谋略运筹时,如何料敌机先,也存在一个作用期限的因素。即便谋略运用得当,能产生明显的效果,其作用期限一般不超过十年。

中国崛起成败取决于未来五年

未来十年,东北亚情势何去何从?笔者评估,其间本地区情势变化将出现几个特征——东北亚将进入区域性矛盾高发期,从一个重要侧面看,东北亚情势变化将代表世界大势发展的趋向。此其一。

未来十年,无论区域性矛盾还是以区域性矛盾方式体现出来的全球性矛盾,焦点都将聚集在中国,成为中国崛起进程的一大瓶颈。崛起是成功还是失败,所谓“乌龟爬门槛,就看此一番”,虽然说得粗俗一点,却也十分传神。此其二。

未来五六年尤为关键。能否崛起在于十年,十年关键在于五年。一言以蔽之,倘若北京决策层方略妥当,能安然度过未来五六年,则中国崛起、民族振兴曙光在望。19世纪末清朝各省当局大兴洋务及上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经济发展趋于巅峰,均可被称为即将迈入盛世的前奏,两次均被日本“横刀夺爱”。不旋踵,历史进程遭遇拐点,令人痛心不已。可见盛世之毁,诚转瞬间事耳。此其三。

北京似乎认为,美国为了扯中国的后腿,于是在中国崛起的关键节点将战略重点逐步移向亚太地区,并整合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关系,借力使力,隔山打牛,近年中国周边危机四伏,罡风阵阵,风源盖出于美国美国在外交上纵横捭阖之余,中国顿感周边压力陡增。但凡中国打算往外在西太平洋施展手脚之际,动辄感到碍手碍脚。总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势益炽,美国确实起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作用。明乎此,怨天尤人无济于事,接下来就是如何巧相因应了。

笔者引用《隆中对》一句话,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不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如今北京要伸展手脚,却形格势禁,举步维艰,为何不在开发大战略产业方面多下点工夫呢?恰恰在大战略这一层面,中国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不少中国学者对大战略还是门外汉,却侈谈何时可以取代美国龙头老大的地位,岂非痴人说梦?大国战略博弈,如果在战略谋划的起跑线上就已经输了,执政者可不戒惧乎。往者已矣,来者可追。此其四。

在前述两个大三角中,中、美两国是主轴,日本、俄罗斯仅是配角。同上世纪70年代成型的中美苏“大三角”格局相比,新的中美俄“大三角”格局体现了两个颠覆性的变化。一是老的大三角的主角是美国和苏联,中国仅是配角,新的大三角的主角则是美国中国,俄罗斯成为配角了;二是在老的大三角格局中,是美国联合中国与苏联紧张对峙,军事色彩浓厚,而在新的大三角格局中,则是中国或许将联合俄罗斯与世界龙头老大美国进行“推手式”的巧相周旋了。此其五。

另一个大三角中的配角日本所起的作用则有所不同,与俄罗斯的作用大相径庭。日本在国际矛盾的处理过程中,唯美国马首是瞻,缺乏自主独立性。而俄罗斯尽管在客观作用上是配角,却在决策时具有完全的主观独立性。正是这一点明显的区别,恰恰给予中、美两国在两个大三角处于互动中的相互关系留出大力施为的余地,详情将在下面铺陈。此其六。

中、俄联手与美国抗衡说得形象化一点,可以这么理解:这两个大三角各以中、美两国为主轴,左边一个大三角的另一个基点是俄罗斯,右边一个大三角的另一个基点则是日本。两个大三角所涉四个大国之间的关系,概言之,首先存在利益重叠、荣辱互见之处,而由于在政治体制、地缘政治和历史关系等层面,这四个大国的基因与生俱来各有不同,更可能彼此扞格不入乃至陷入冲突的怪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之所以发展迅速,始终同美国维持“斗而不破”的关系,实有外部世界层面的关键因素。这就印证了邓小平当年作出的“开放首先是对美国开放”的评断的正确性。

然则,为何习近平选择俄罗斯作为首访的外国?在大战略层面,此举包含几层用意:

第一,首访俄罗斯,标志着北京确认,值此四海(东海、黄海、台海、南海)危机此伏彼起之际,俄罗斯作为中国最大也是战略武器威力最强的邻邦,对于中国稳定周边局势的努力究竟能否奏效,具有特殊意义。

当今俄罗斯外交、内政面临一系列问题,也缺乏激活经济引擎的要素,欲振乏力,仅能源一枝独秀而已,GDP仅与印度相若,尚不足中国三成。中国历史上一贯患于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而俄罗斯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不足以构成中国的外患,中国因之扭转了不利的战略态势。假若中国欲在周边地区有所作为,也必须稳住俄罗斯,降低乃至消弭来自北方的压力,才能腾出手来,从容应付来自其他方向的挑战,否则难免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质言之,中国视俄罗斯为周边地区最重要的朋友,时势使然也。

第二,自从北约东扩以来,对于西方国家的强大压力,俄罗斯向来不敢掉以轻心。而近年华盛顿高调宣布重返亚洲(后改口“战略再平衡”),中国在西太平洋方向受到强力挤压,引起对美国战略宗旨的警惕。中、俄两国可以“抱团取暖”,各自从对方取得助力,却又无须彼此提防。

另外,俄罗斯国力陡降,自然对昔日超级大国的地位憧憬不已。至于中国,在精英群体心目中,“振兴中华”的战略目标曙光在望。中、俄两国对现存国际政治格局存在着以强音发言的余地。既如此,为何不趁机发挥一下呢?

第三,中国新领导人治国新政的盘子已经定下。就安全战略而言,还是要聚精会神搞好中、美关系,这是决定中国能否崛起的不二法门,仍是重中之重。正因为今后要着手改善中、美关系,眼下更要加强与俄罗斯的邦交。北京只有在加强与莫斯科的关系以后,才能站在更为坚实的基点上,让华盛顿更为看重中国。在外交博弈中,这是不待智者而决的。

中国来说,无论确保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还是对周边的挑战给予“无害化”处理,美国确实手操解决诸项问题的锁匙。中国能否崛起的关键毕竟还在于中美关系能否平稳发展。至于俄罗斯,充其量仅可在缓急之际作为援手,或仅止于声援而已,何况俄罗斯在危机阶段能否靠得住,还在未定之天,这正是所谓“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可以预言,中国即将把外交重点放在改善中美关系上,而且方向明确,力度也大。习近平首访俄罗斯,宗旨不是要同美国对抗,只是告诉华盛顿,不要动辄对中国施加压力。中、俄靠拢,却没有结盟,这就向美国示意,接下来中、美关系何去何从,既取决于北京如何落子布局,也要看美国是否“识做”了。

日本处处受制于美国自民党胜选上台后,安倍政府在钓鱼岛争端上所持立场之强硬,比上届野田政府有过之无不及。安倍政府对美国依赖的程度也远过于野田。安倍出访美国时大声说出:“日本回来了”,此即针对上届民主党政府对美国闹过独立性之事而言。

二战后,日本如同被美国“割去了睾丸”,从此一贯服从美国,紧随骥尾。由于在外交、军事上,日本同美国有着高度的同一性,又由于美日安保条约的保障,一旦危机降临,日本背后有美国这个庞然大物罩着,因而有恃无恐,犹如城狐社鼠,令俄、中两国颇有投鼠忌器之感。可也正因为日本受到美国全方位的保护,同时又遭到美国全面的强力制约,事情表现为一体两面。东京在大计方针上并不能完全自由行动,此即日本罩门所在。这就给中、俄两国借力施为,四两拨千斤提供了可能性。

即使安倍首相在外交政策层面映射出日本社会整体向右转的趋势,可倘若他摆出日本将承担更大作用的姿态,呈现单方面主动要求联美制华的强烈意愿,则其作为便超越了美国决策“重返亚洲”以来要求日本给予配合的程度,必然不为美国乐见,因而不能持久。

如今美国经济复苏远未进入“曙光在望”的阶段。美国囿于财政困境,自2013年3月开始,强制性削减财政支出,连奥巴马总统都减薪5%,势必波及军事开支。美国官员私下称钓鱼岛为“几块大石头”。在此情况下,美国当然不愿为了他国的“几块大石头”而卷入一场激烈的军事冲突。

美国曾数次警告日本切勿对接近钓鱼岛的中国飞机采用警告射击,用意即在避免中、日矛盾尖锐化、事态扩大化。安倍一意孤行,衬托出东京的战略规划存在严重缺失。然而,北京对安倍政府的强硬表态也无须过度解读。据日本官员说,安倍行事风格是讲得多做得少,何况,这类表态设定的听众主要还是国内民众。2013年4月14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举行会谈后对记者表示,美国在钓鱼岛争端中不持任何立场,不过,钓鱼岛“处于日本的有效控制之下,对任何想要改变现状的单方面行动表示反对”。据信这也是访日时说的应景话。不然,他又能怎样说呢?从华府对钓鱼岛争端态度的变化过程,可以测试出美国中国崛起究竟持什么样的立场。北京在与美、日互动的过程中,也可总结应对国际危机的利弊得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两个“大三角”的制衡  制衡  制衡词条  三角  三角词条  两个  两个词条  
智库

 靠什么拯救全球化?

如果发生在8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尚不能动摇全球化的根基,为什么我们今天会如此担心全球化逆转呢?关键点在于,全球化引起争议的关键不是如何创造财富,而是如何分配财富。...(展开)

智库

 战后70年日本反省对外侵略历史的...

《读卖新闻》舆论调查关于日本“反复进行了谢罪”的提法并不准确。在所有官方文献里,日本历代首相从未明确使用“谢罪”一词对中国、韩国表达反省,而是多使用“お詫び”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