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战后韩国对朝政策的“两条道路”
冷战结束至今,韩国对朝政策先后经历了金泳三政府的“民族共同体三阶段统一方案”、金大中政府的“阳光政策”、卢武铱政府的“和平繁荣政策”,以及李明博政府的“无核、开放、3000)”等四个时期。金泳三根据冷战后新的国内外环境,提出在南北自主统一的前提下,注重周边大国的均衡作用,同时也表示不想以吸收北方的方式统一半岛。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由于苏东剧变导致的国际环境的巨大不确定性,以及在金日成去世后,韩国国内认为“朝鲜快则一年,慢则三年,即将全面崩溃”的主流看法,这一时期韩国政府的对朝政策处于摸索阶段,缺乏实质性举措。在朝核问题停滞不前、朝鲜坚持与美国直接对话的背景下,金泳三政府的对朝政策没有取得实际效果。
1998年2月,金大中就任韩国总统,这是韩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野党执政。4月3日金大中在演讲时引用伊索寓言中“强风和阳光的故事”,比喻自己的对朝政策为“阳光政策”。2003年2月,与金大中同属一个政党的卢武兹宣誓就职,卢武兹提出了对朝“和平繁荣政策”,继承金大中的“阳光政策”。2008年2月,大国家党的李明博就任韩国总统,大国家党在经历10年的在野后重新执政。李明博上台后开始推行“无核、开放、3000)”的对朝强硬政策。此后又先后提出“共存共荣”政策、“朝鲜半岛新和平构想”、“大让步”方案,但核心原则都没脱离“无核、开放、3000)”的对朝政策,全面推翻了金大中与卢武兹的对朝政策。
在金大中与卢武炫政府时期,南北关系得到大幅改善。2000年与2007年首脑会谈的召开,南北各方面交流都迈上新台阶。民间交流逐步增加,经济合作迅速发展,彼此敌意明显减少。但朝鲜2仪陌年的核试验让“阳光政策”处境尴尬。这也成为李明博上台的重要背景。李明博希望通过对朝强硬政策改变朝鲜的行为模式。但朝鲜在全面中断与韩国关系的背景下,不仅实现了与美国的多次直接会谈,而且于2009年再次核试验,并两次进行卫星发射。2010年还爆发了“天安号”事件与延坪岛事件。李明博政府的对朝政策也走进“死胡同”。这就是朴槿惠提出对朝政策要走“第三条道路”的根本原因。
金大中、卢武炫两届政府的对朝政策与李明博政府的对朝政策在阻止朝鲜核开发、维护韩国安全、追求半岛统一上的战略目标一致,“两条道路”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如何看待朝鲜核间题的实质。金大中与卢武炫认为朝核问题只是朝鲜为加大协商筹码的威胁手段,李明博则认为朝鲜的核项目是其战略目标,经济利益让步与安全妥协并不能换取其弃核。
第二,对朝政策是包容还是施压,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双方协商实现统一还是在价值观的优越性下由一方吸收另一方实现统一。金大中和卢武铱采取前者,李明博采取后者。包容政策认为韩朝是对等的,希望通过平等对话与交流逐渐实现协商统一,施压政策认为自由民主的韩国应吸收“独裁落后”的朝鲜,强调价值观的优越性。
第三,政经分离还是政经挂钩。金大中与卢武炫认为应通过政经分裂的原则,即使在朝鲜挑起核危机和六方会谈停滞的情况下,也应保持南北的沟通和经济合作。李明博则认为,朝核问题解决不了,其他对话与合作都要停滞。这实际上选择了双方最难的部分作为合作突破口,合作也变得很遥远。
第四,坚持民族感情第一还是坚持实利主义外交。金大中与卢武铱坚持民族感情第一原则,对朝鲜的无条件援助远远超出“互惠互利”的范畴。李明博却坚持“实利主义外交”,援助、投资和经济合作追求政治与安全利益或者经济利益的回报。李明博上台之初甚至考虑将“统一部”合并到“外交通商部”之下,回避两国关系的特殊性。
第五,如何处理与大国的关系。金大中和卢武炫强调朝鲜半岛问题的“当事人自主”原则,国际合作服从于这一原则,在韩朝关系基础上发挥和协调美韩同盟。李明博放弃“当事人自主”原则,强化韩美同盟,谋求美国帮助下处理对朝关系,是在韩美关系的基础上协调韩朝关系。在处理美韩同盟与其他大国的关系上,金大中与卢武炫奉行较为均衡的大国关系策略。李明博则倚重美韩同盟,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只是补充。
二、影响朴槿惠对朝政策的因素
韩国对朝政策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第一,韩国自身因素,这包括国内政治的角力、总统的个人政策倾向等。做一个实现大统合的总统是朴槿惠反复阐明的目标。本次反对党候选人获得48%的选票,对朝政策又是两位候选人的主要分歧,朴模惠想成为大统和总统就不能不顾及反对党的对朝政策。在野党候选人文在寅具有很强的卢武炫色彩,在竞选中称自己是代表“普通人”的温和派,将通过接触政策与朝鲜实现和平,“我梦想的国家能以互信和合作为基础,与朝鲜实现和平与共同繁荣”。此外,在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韩国国内尽管认为朝鲜“非理性”的声音进一步增大,但认为冷战后对朝政策另外“两条道路”完全失败的声音也更加高涨。
从个人政策倾向来看,在其父亲朴正熙执政期间,朴槿惠作为“第一女儿”在母亲被暗杀后代行“第一夫人”职责,其父的对朝政策也有可能对其有所影响。不同于李承晚武力“北进统一”的政策,朴正熙上台后确立了“经济发展第一”的政策,武力统一只是辅助手段。核心是要通过经济发展的竞赛,在实力上胜过朝鲜实现半岛统一。在双方努力下,1972年7月韩朝发表了《南北共同声明》,首次就实现国家统一的原则达成协议,即“自主、和平和民族大团结”。双方承认共存的现实,视对方为解决问题的对话对象,打破了朝鲜战争后南北关系的坚冰。
第二,朝鲜因素。韩国的对朝政策脱不开朝鲜的对韩政策以及韩朝关系的影响,有时甚至就是对其的直接反应。2012年韩国总统大选中,朝鲜看起来是希望在野党候选人获胜,多次猛烈批评朴槿惠,称其“天生就是独裁者。在北南对决中臭名昭著。即便她用‘变化’和‘革新’来华丽包装,却无法掩盖法西斯、反统一、独裁血统的本色”。但在其当选后的2013年元旦,金正恩在新年贺词中表示“祖国统一是民族史上最迫切的课题,不能再继续拖延下去”,“要想实现统一,最重要的是解除两国间的对决状态”,“尊重并履行韩朝共同宣言是改善韩朝关系、早日完成统一的根本前提”。贺词停止了此前对朴槿惠的批判。看起来是在为双方关系改善营造氛围。在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尽管朴槿惠表态强硬,但朝鲜对韩国的批评仅限于针对李明博政府,为改善与新政府的关系仍然留有余地。
朴槿惠个人的朝鲜经历也是值得一提的影响因素。朴槿惠一直宣称“爱国爱族”,对朝鲜充满深厚感情,2(X)2年5月的平壤之行并受到金正日接见为其加分不少。她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当选前访问过平壤并与朝鲜最高领导人会晤过的韩国当选总统。当时,金正日听取了朴模惠有关设置韩朝离散家属常设见面场所等方面的建议。此后,朴槿惠根据金正日的承诺,带着韩朝专家组成的调查团穿越极为敏感的板门店韩朝军事分界线回到韩国。这使朴槿惠非常感激,自称体会到了金正日的“特别关照”,在访问期间曾多次“鼻子发酸,热泪盈眶”。
第三,大国的影响,尤其是中美两国。中国自古对朝鲜半岛事务具有较大影响力。韩国是美国东亚同盟体系的核心,朝鲜所要的安全保障与国际环境的根本性改善只有美国能满足,朝鲜半岛的适度紧张也能服务于美国的整体东亚战略,这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半岛局势上的影响力。从过去来看,由于中美之间信任不足,战略的互相猜忌直接导致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两国战术与政策很难相向而行,这是过去近十年间在六方会谈多边管理框架下朝鲜仍得以成功拥核的主要原因。
中国对朝政策的最大特点就是连续性。笔者认为,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上台后,会继续致力于通过对话与外交手段实现朝鲜半岛稳定与无核化的战略目标。而美国在冷战后缺乏前后连贯且统一的对朝政策。奥巴马第一任期的对朝“战略忍耐”政策,实质是等待与观望,第二任期的政策还不清晰。接替希拉里的候任国务卿克里在2004年总统竞选时曾表示“为了让朝鲜实现完全无核化,愿意与朝鲜直接对话”;在2011年《洛杉矶时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克里指出“站在美国立场上,与朝鲜直接对话是最好的选择”。2012年3月在纽约举行的东北亚安全研讨会上,时任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的克里还曾与朝鲜六方会谈的首席代表直接会面。尽管克里在参议院工作时的言论比较自由,不能简单据此推测其接任国务卿后的行为,但美国国务卿个人的政策倾向显然会对美国外交政策有着巨大影响。目前美朝对话的环境因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已大大恶化,但从中长期来看,美国有可能加强与朝鲜的直接对话。
三、超越两党之争的“第三条道路”
朴槿惠的对朝政策论述集中体现在其2011年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的《面向新的朝鲜半岛》一文。朴槿惠在文章中批判了对朝“阳光政策”与李明博政府的对朝“强硬政策”,“历届韩国政府均往返于软硬两种基调开展对朝政策,并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变化。韩国应该重新制定对朝政策”,表示“将打破之前非黑即白,非绥靖即对抗的方式”,宣称将走第三条道路。朴槿惠不可能公开支持金大中、卢武兹时期的“阳光政策”,她与李明博强硬外交划清界限的意图也已非常明显。以冷战后韩国对朝政策的另外“两条道路”为背景,结合朴模惠在竞选期间与胜选后的言论,以上述影响因素为分析框架,朴槿惠的所谓对朝“第三条道路”可能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朝鲜弃核与维护韩国安全上,朴槿惠可能继承李明博的保守政策,但在如何看待朝核问题的本质上,有望延续金大中与卢武铱的看法。朴槿惠表示,“对于朝核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容忍。韩国将加强遏制力,让朝鲜的核武器和导弹无用武之地”。“决不允许天安舰和延坪岛事件再次发生,将利用‘积极威慑’迫使朝鲜弃核”。据此推测,一旦再次爆发“天安号”与延坪岛类似的事件,朴槿惠很可能予以直接还击。这一方面是对大国家党一贯的保守政策的继承,对朝“挑衅”行为传达了清晰信号被韩国普遍认为有力阻止了朝鲜对韩的直接挑衅,也被韩国视为是李明博强硬政策的最大遗产。另一方面在朝鲜成功发射卫星和第三次核试验后,韩国国内对加强安保的呼声也更为强烈,同时其父亲朴正熙的强硬风格可能也有一定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朴槿惠主张改善对朝关系就意味着要把最难的朝鲜弃核作为谈判议题,而非前提条件,也就意味着变相承认朝鲜发展核武器是谈判的筹码。
其次,在人权等价值观方面很可能继续对朝施压,但在推动韩朝对话、信任建设,以及召开首脑峰会等方面将采取包容政策。朴槿惠在竞选期间明确指出需要制定“朝鲜人权法”,要始终让朝鲜人权问题在国际社会上被当做问题来处理。与此同时,为了改善韩朝关系,朴模惠多次明确表示不管朝鲜的行为如何,都要与其对话。针对“天安号”与延坪岛事件,她指出“朝鲜道歉不是对话的前提条件。我们需要通过对话讨论道歉问题”。明显区别于李明博政府对待南北对话的态度与条件。在《面向新的朝鲜半岛》一文中,朴模惠明确提出将努力推进半岛“信任建设”,“根据国际规范,履行韩朝互相期待的事情”。这意味着将视朝鲜为平等的对话伙伴,放弃以自由主义的韩国吸收朝鲜的态度。她同时表示,对与朝鲜领导人会面持开放态度,“如果有助于南北关系”,她将推动南北峰会。
再次,将采取一定程度的“政经分离”,在坚持实利的同时,坚持民族感情。对于两次南北峰会达成的《6·15宣言》与《南北10·4共同宣言》,朴懂惠在2002年访问平壤时曾公开承认过,有望尊重宣言精神,但可能先从经济层面人手,推迟落实安全层面的相关议题;对于在“天安号”事件后出台的旨在对朝制裁的“5·24”措施有望有条件放开;金刚山项目有望部分得到执行。2012年在竞选时她承诺,将支持朝鲜经济、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为打造朝鲜半岛经济共同体奠定基础,先实现经济“小统一”,再推进政治一体化,实现“大统一”,这让人联想到朴正熙时期“经济第一”的统一政策。她还指出了制度化的重要性,“为了韩朝经济合作及社会、文化交流的持续发展和制度化,首尔和平壤将设立‘韩朝交流合作事务所’”。她指出要共同开发朝鲜矿产资源、探讨韩国企业人驻朝鲜罗先经济贸易区的方式,暗指要坚持实利原则。她又明确指出,要把人道主义援助与政治分开,将无条件为朝鲜提供大规模粮食援助。由此可见,朴懂惠在坚持实利原则的同时,将更多坚持民族感情。但因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实施步伐会缓慢很多。
最后,在处理大国因素上,朴槿惠有望在韩美同盟的前提下实质性提升对华关系,促使中美共同支持其对朝政策。朴槿惠受大国家党“亲美情结”影响,将继续强化韩美同盟。在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朴横惠提名前韩美联合司令部副司令金秉宽为新政府国防部长,表现出巩固韩美同盟的决心。同时,她表示“在将韩美战略同盟深化的同时,也将把同中国的关系升级为符合‘战略合作伙伴’的水平”。朴槿惠在朝鲜核试验后提名卢武铱政府的“外交通”、前青瓦台统一外交安全首席秘书尹炳世为新政府外长。卢武炫政府时期中韩关系处于“蜜月期”,尹炳世的提名也可被视为一种平衡。对华关系改善会进一步增进中韩在朝鲜问题上的协调与谅解,也会减少韩国在对朝政策上对美国的依赖。况且,从美国的角度看,韩朝关系的尖锐对立甚至可能的失控也不符合美国利益,也希望韩朝关系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因此尽管朝鲜卫星发射后,美国会要求韩国对朝制裁,很难公开支持韩国对朝伸出橄榄枝,但有望对其默默支持。而且克里候任国务卿以前“美国应与朝鲜直接对话”的多次言论,也可能会给朴模惠改善对朝关系带来紧迫感。
同时,由于受到党内保守派制约,在参加防扩散安全倡议(PSI)、美国力推的导弹防御协定谈判等方面,朴模惠很难说不。这些给其如何在提升韩美同盟的同时实质性改善对华关系提出了疑问。但朴模惠要想改善对朝关系,实现半岛和平与稳定,就需要谨慎而巧妙地在中美间采取较为平衡的政策,对此李明博政府是前车之鉴。李明博本想通过韩美同盟压缩朝鲜战略活动空间以逼迫朝鲜改变,为此不惜弱化甚至忽视与中国的协调。但事实证明,韩美对朝共同施压导致朝鲜与韩美同盟的全面对立,朝鲜在压力下进一步加强了与中国的关系,弱化和忽视与中国的协调不仅从根本上使得韩国对朝政策的进一步无效化,而且反过来也使得韩国更加依赖美国的支持。鉴于朝鲜一直致力于改善对美关系以及“通美封韩”战略,朝鲜与美国的对立是策略性的,根本是为了改善对美关系。在美国对朝政策无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李明博的政策实际上压缩了韩朝的谈判空间,两国关系更为恶化。韩美在对朝利益上也有区别,当美朝双方出于利益需要彼此接近时,李明博政府就更显得手足无措,只得进一步依赖美国。
四、问题与前景
从冷战后韩国对朝政策的“两条道路”来看,南北关系改善首先要遵守一条“底线”——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放弃一方吸收另一方的统一模式。要认识到韩朝关系的特殊性,不能拿国家间关系的一般原则与惯例规范南北关系。韩朝关系的当务之急仍然是累积信任,政经分离、任何情况下保持多管道沟通的畅通、包括经济合作在内的交流的制度化,都有利于这一目标。同时,要巧妙处理朝鲜弃核问题。对于韩国以及中美两国来说,朝鲜弃核是一个共同的、不可妥协的目标,但也要理解朝鲜反复挑衅的背后逻辑。应该说,在目前的朝美关系背景下,朝鲜弃核是韩朝间最难解决的问题。
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尽管朴槿惠对朝政策实施的环境被严重恶化,但总体方向没有改变。朴槿惠指出,“虽然韩国的信赖进程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如果朝鲜继续泼冷水,就只能承担相应的后果”,也暗示了这一点。而且金正恩选择在朴槿惠正式就职前进行核试验,也可被视为是韩国旧政府对朝政策的产物,与朴槿惠“第三条道路”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国际社会的劝阻与压力下,如果朝鲜不再进一步挑衅,逐渐回到弃核与对话的道路上,朴槿惠的对朝政策很可能会摸索着推进“第三条道路”。
朴槿惠的“第三条道路”实质就是在安全与价值观上继承大国家党李明博政府的政策,在经济合作、对话交流、处理大国关系上更多采取民主党金大中与卢武铱两届政府的政策,试图超越两党之争,“统和”国民共识。应该说,朴槿惠吸收了另外“两条道路”的积极经验。尽管包括朝鲜本次核试验在内的诸多行为理应受到国际社会谴责与惩罚,但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如果朝韩关系仍冤冤相报,恶性循环,美朝关系也难以有实质性改善,朝鲜在拥核道路上很可能越走越远,最受伤的仍是韩国。首先,一个拥核的朝鲜使得半岛分裂将固化下去;其次,固化的半岛分裂与敌对的南北关系,将使韩国时刻生活在朝鲜核威胁下;最后,安全感进一步缺失的韩国会在安保外交上更依赖美国,国家自主性丧失也将固化下去。应该看到,退p使核武发展是朝鲜的目标而非工具,以外交手段迫其放弃的可能性仍存在。因为对朝鲜而言还有比拥核更重要的目标,比如摆脱国际社会孤立彻底获得国家安全,发展经济解决民生最终获得政权安全,若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与中美在内的相关国家合作。也就是说,中美联合迫使朝鲜“两利相权取其重”仍是解决问题之道。朴槿惠在中美间奉行平衡的外交政策有利于这一目标实现。
在吸取另外“两条道路”经验的同时,如何避免两者间张力,朴槿惠至今仍没给出答案,蕴涵着韩朝两国关系发展恶性循环的种子。比如,她提出要加大对“朝鲜人权”的关注,言辞中隐含的价值观的优越性与居高临下的态度显然违反互相尊重与平等相待的精神;她表示对朝让步必须与朝鲜愿意弃核挂钩,但如果朝鲜在弃核方面一直消极应对,最后是否又回到李明博的“老路”—先“弃核”后经济合作与政治对话?南北经济合作与政治对话需要良好的安全和解氛围。朴槿惠表示“为了遏制朝鲜的挑衅,韩国将加强包括韩美同盟在内的一揽子防卫力量”。暗指围绕针对朝鲜的美韩联合军演不会停止,而且可能进一步加强。她提出将“积极威慑”迫使朝鲜弃核。什么是“积极威慑”?如果仍然延续李明博的“积极遏制”政策,就意味着韩国将提升军队的攻击性战斗能力,保持主动进攻的态势,甚至非常时期可先发制人。这不仅可能加强导弹部署,致使南北军备竞赛,而且双方因突发事件失控的可能性大增。届时朴模惠改善南北关系的愿望与努力可能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