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亚洲“核事”纷扰

2月26-27日,伊核问题谈判在哈斯克斯坦的阿拉木图落下帷幕,虽然各方没有达成最终的解决方案,但会谈气氛良好,“和谈”成为各方的共识,并商定了下一轮会谈的时间。相比于2月12日朝鲜第三次核试验,伊核“六方会谈”还是给人们带来了一丝轻松的感觉。朝核与伊核成为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动荡源,一旦联动,便会形成一条从太平洋到地中海的“核不稳定弧”,造成地缘大动荡。2013年2月,亚洲为何事发愁?答曰:核。

朝核问题与伊核问题之所以延宕不决,核心的根源在于核武器的扩散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但却依托于“地区性”的临时框架进行探讨与解决。关于朝核的六方会谈已经被朝鲜抛弃,而伊核的六方会谈依靠于联合国“五常”加德国形成谈判的框架。类似的机制与框架如同用一个小锅盖遮住一口大锅一样,顾此失彼,无法真正防止“核”蒸汽冲锅而出。

各方对伊核或者朝核问题各有思量。英国、法国并没有参与朝核问题的谈判之中,虽然朝核没有对英法两国带来冲击,但是两国却是“五常”成员国;伊核谈判却仅仅是大国的游戏,伊朗的周边国家却没有参与其中,这样的谈判是否能够“接地气”是令人怀疑的。

地区性谈判机制在解决核扩散这一大问题时显得过于局促,但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又显得过大,成员过多难以达成集体行动的共识。从本次伊核会谈就能看出其中的奥秘:会谈之后,各方依然是自说自话,表达各自的立场,唯一令人宽慰的是,各方都强调和谈的重要性,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尖锐的对立情绪下降。对于伊核,英法德等欧洲三国及其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夫人是高度关注的,伊朗的导弹或许无法对美国本土构成威胁,但是却可以轻松打到欧洲地区。而俄罗斯更偏向于伊朗,俄方代表称赞伊朗对本次谈判高度重视,做了充分的准备。大国之间难以形成集体逻辑,从而为核扩散打开了缝隙,自核武器诞生以来,核扩散的步伐缓慢,却是不可逆的。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核不扩散”只是一个共识,并没有强制性与约束力。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自1968年签署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加入其中,它表达了一种共识,那就是人类不能再次使用核武器。可惜的是,这种原则性的共识容易达成,真正将原则变成一种集体行动就难上加难了。加入“核不扩散”俱乐部的门槛是非常之低的,因此,各国均是俱乐部成员,由此导致的一个问题是,退出该俱乐部也可以是单方面的行动,朝鲜便是一例。一个俱乐部的成员“来去自如”,那么这个俱乐部也就没有什么诱惑力了。反观,核俱乐部就是另外一种场景:门槛非常之高,成员非常之少,俨然是一个特权俱乐部,想迈入大国行列的国家汲汲以求,一旦进入便不可能再退出。简而言之,核不扩散更像街边小店,无论贵贱都可以饱餐一顿,而核俱乐部则是高级会所,会费高得令人咋舌。

核武器产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一直生活在核威慑的阴影之中,在“核”的世界中,人类艰难地学习“和”平共处。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当人类族群的规模达到上千人的时候,就不得不学会与陌生人相处,当人类不再杀死陌生人时,便向文明跨进了一大步。在核武器的世界中,国家是竞逐的主体,从美苏两强的核军备竞赛,到后“冷战”时代核武器的扩散,各国依然没有从“核”的诱惑过渡到“和”的包容之中。唯有“核”,才能成为“大国”,追求核武器的国家都是有大国诉求的国家。

朝鲜,无论规模还是实力都算不上大国,但其“先军政治”的一个假定前提就是“强盛大国”,伴随着朝鲜半岛的有核化,朝鲜自感距离“大国”越来越近了。相比于朝鲜伊朗一直有大国的传统,作为波斯帝国的后继者,伊朗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独树一帜,虽然波斯人被伊斯兰化,但是伊朗依然保持了在伊斯兰世界的独立地位。在近代,波斯帝国与突厥人的奥斯曼帝国持续对峙,如今,什叶派的伊朗与逊尼派掌权的阿拉伯诸国不睦。从19世纪英俄在中亚的大博弈开始,伊朗就处于大国争锋的漩涡之中,如今依然,伊核问题又何尝不是大国博弈的筹码呢?地缘安全环境恶劣,加之大国传统不断,核武器便成为中等国家手中的法宝或者救命稻草。南非、巴西之所以弃核,并非放弃大国地位,而是在本区域内没有实实在在的威胁,核武器的开发反而不利于区域内各国的信任与整合。而伊朗朝鲜对核武器的追求也反映出中东与东北亚险峻的地缘安全态势,如果不从根本上设定地区安全架构,朝核与伊核是无解的,朝鲜已经拥有了核武器,一旦拥有便不可逆。

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经过十年的时间而成为有核国家,这给伊朗带来了示范效应,既然朝鲜发展核武器不受到惩罚,为什么伊朗就不能一试呢?这也是国际社会所担忧的。目前核俱乐部成员主要在欧亚大陆,从朝鲜到印度到巴基斯坦,再到伊朗和以色列,这是“非会员员”或者“准会员”的有核国家,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所讲的“边缘地带”变成了核动荡地带,这将是未来世界安全的巨大隐忧。

美国结束在中东地区的两场战争之后,中东从“无大国”到“五大国”,美国主导之下,中东地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称为“大国”,美国撤出中东,埃及、土耳其、沙特、伊朗与以色列称为中东五强。从地缘政治态势而言,伊核要比朝核更为危险,东北亚地区中日韩三国在经济上有比较深的依存度,同时美国的战略再平衡意味着回归亚太,虽然东北亚没有形成稳定统一的安全与经济合作框架,但是约束战争的因素依然强劲。相比之下,中东五强之间缺少信任,尤其是伊朗与以色列之间更是怒目相向,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从2012年开始便鼓动美国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加上叙利亚危机久拖不决、巴勒斯坦问题时时发作,中东地区正进入新一轮动荡期,伊核问题的风险会持续上升。

本轮伊核六方会谈的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平衡弃核与放松对伊朗的制裁,伊朗希望以弃核换取解除对伊朗的所有制裁,包括安理会的联合制裁决议以及欧美国家的单方面制裁。而欧美则只愿意放松伊朗在贵金属以及金融交易等有限领域的制裁。制裁,对于伊朗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在过去一年中,伊朗的油气出口减半,货币贬值,经济动荡,严重依赖出口的伊朗对国际经济制裁还是比较敏感与脆弱的。而朝鲜是个封闭性的国家,经济制裁的效应并不明显。从这个角度而言,伊核有可能通过外交与妥协的途径解决,而朝核的教训也会让国际社会对伊核更加警觉。从这个角度而言,伊朗模仿朝鲜拥核之路并不容易。

弃核与制裁的讨价还价,既说明各方缺少信任,也为各方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伊朗代表贾利利声称并不需要与美国进行双边会晤,或许让美国没有面子,但至少说明伊朗还认可六方会谈这一谈判的平台,这与朝鲜寻求与美国对话大异其趣。古诗云: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对于伊核问题,或许不必过于悲观,东边不亮西边亮也不是没有可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亚洲“核事”纷扰  亚洲  亚洲词条  纷扰  纷扰词条  亚洲“核事”纷扰词条  
智库

 北京论坛(2015)聚焦“文明的...

新华网北京11月6日新媒体专电(陶一萍 饶力文)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不同的道路和共同的责任”为主题的北京论坛6日在京开幕,各国学者代表、商界精英600余...(展开)

智库

 党治下的司法困境及改良

党治就是为了用党来控制整个国家,社会,政党似乎是超越于国家机关之上的,其权力分布自上而下呈金字塔型等级控制关系,国家的司法机关亦不免于此,国家司法机关事实上有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