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陈功:武汉城市发展策略简析

图:武汉长江大桥全景图

历史上的武汉,曾经是九省通衢的商业中心。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能和“大”字连在一起的,除了“大上海”,就是“大武汉”。“两江交汇、三镇鼎立,山水相间,河湖密布”的独特空间形态,长江与汉水在市区交汇,将武汉一分为三,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武汉具有了鲜明的城市魅力。

然而,武汉的城市发展及建设已经落后于东南沿海的珠三角地区及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作为中部的核心城市,武汉应该显示出更强的实力与竞争力。

关于武汉的城市发展策略研究很多,但基本都是“历史重镇”、“九省通衢”的老生常谈,无论你怎么用心,很难找到那种让人感觉震撼的观点,更找不到能针对武汉城市发展问题,富含经济规律和产业逻辑的观点。

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先生认为,武汉的城市发展策略,就是没有策略!

其中最直接的例证,便是贯穿于2011年全年的“满城挖”。武汉城市管理者不顾城市历史和城市发展规律,大拆大建,满城开挖,无序建设,以至于市民抱怨不堪。在城市改造和再开发铺了很大的摊子,完全忽视了“开发时序”,在开发策略上存在很大问题。显然,这不过是武汉城市开发的冰山一角,城市策略的缺失可见一斑。

城市的策略不明朗,城市发展遭遇各种问题也就在所必然了。武汉2011年的GDP总量只有6500亿元,虽然号称“大武汉”,但GDP总量的排名在中国的城市中是10名开外了。低于无锡市6900.00亿元、成都市的6800.00亿元、佛山市的6613.00亿元以及青岛市的6600.00亿元。

陈功认为,武汉在发展思路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与我国的城市规划大环境有关。在我国,常见的城市规划问题都交由中规院规划设计,作为一个技术部门,中规院实际上没有能力完成城市的战略规划和远景规划,只能跟风传媒而走,自然造成了很多问题。遗憾的是,众多城市在中规院的规划下已经覆水难收了。

另一方面,与上海、北京的发展路径不一样,武汉需要走自己的路。上海北京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搞服务业,这是区域城市地位决定的;而武汉应该大力吹鼓、发展的是第二产业

武汉具有良好的第二产业基础,近年来却迅速衰败。武汉作为位于内地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无论是利用外资的能力,还是进出口增长率,与一线城市都有较大的差距,在国内的经济地位渐渐衰落。然而,就在2005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是成都的1.4倍、郑州的2.5倍。到了2011年1-11月,成都、郑州工业反超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多122亿元、979亿元。此外,2011年,武汉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20元,这甚至低于湖南长沙的水平。这与武汉近年来大搞低水平的房地产业而忽视原本的第二产业基础有密切的关系。

因此,产业空间布局上,应该以整个汉阳为中心来做大、坐实“中原工业区”。以武汉的区域地位而言,这里是制造业的中心,而不是服务业的中心。所以在产业政策方面,武汉不要争议该不该搞第二产业武汉不但要搞第二产业,而且重点要“搞厚”第二产业,凝聚和提升财政资源,首先应该开工建设的是从汉阳到汉口的地铁。通过空间布局的调整,争取令汉阳为重点的第二产业形成GDP总量达到或接近6000亿元。整体上,让武汉的GDP总量接近1万亿,进入中国排名前5名。

从产业空间上来看,汉口则应该做商业区和CBD。以汉正街为例,发端于明朝中叶的汉正街,依托现金、现场、现货的“三现”模式,成为商业重镇的金字招牌。不过,汉正街昔日的风光已掩盖不了今日的没落。进入21世纪以来,汉正街的总交易额依然在400亿-500亿之间徘徊,再难有寸进。传统的商业在没落,现实的武汉急需新的商业形态,培育更好的商业氛围,而汉口应是主要的商业区和商务中心区。

武昌有“因武而昌”之意,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高校林立,在全国的同等城市中也并不多见,一些大学甚至中学都有百年以上的根基。因此,武昌应重点布局文化产业和教育产业,辅之以住宅房地产,而造船厂可以从武昌搬迁到对面的汉阳,沿长江布局。

武汉应以第二产业为支柱产业,同时汉阳、汉口、武昌的产业定位各得其所,差异发展,我们期待看到一个“三镇鼎立”的繁华大武汉,而不是一个满城挖盲目发展、“三镇”各行其是的大武汉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陈功:武汉城市发展策略简析  简析  简析词条  武汉  武汉词条  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词条  策略  策略词条  
智库

 “一带一路”最大的痛点

一、“一带一路”的大脑,嘴巴和身体相互配合不容易“一带一路”有四大主体资源: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政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两者如车之两轮,需要同步驱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