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便出任印度总理一职的曼莫汉·辛格(Manmohan Singh)目前举行了当前五年任期中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并且很快就不了了之。辛格违背了他对获得承认的渴望,他对云集的记者说,他希望历史对他的政治生涯的评判会比他的政治对手更加宽容。
他的这一愿望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必将适得其反。辛格所属的曾经很伟大的国大党如今走上了政治死路,只有摆脱有害的王朝式领导,才有复兴的可能。在执政了半个多世纪、横跨印度作为独立国家的大部分现代历史后,国大党一统江湖的局面似乎要结束了。
或许国大党最明确的衰落信号发生在12月,它在四个关键邦的邦大会选举中遭遇惨败。在拉贾斯坦邦,国大党仅赢得21席,而印度第二大政治力量印度人民党(BJP)赢得162席。这和2008年选举形成了鲜明对比。2008年国大党赢得96席,BJP赢得78席。
类似地,在德里,国大党在执政15年后议席数从70席下降到只有八席,甚至长期担任德里首席部长的希拉·迪克西特(Sheila Dikshit)也拱手让出了席位。国大党只是在东北边陲小邦米佐拉姆邦还保持多数。
这是从未有过的溃败——对国大党来说,这也绝非即将到来的全国选举的好兆头。要究其原因——并了解国大党是否能扭转颓势——我们需要知道自2004年国大党从BJP领导的国民民主联盟(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手中夺回国家领导权以来发生了什么。
作为最大党,国大党成为新成立的联合进步联盟(United Progressive Alliance,UPA)的主导者。但是,该党领导人索尼娅·甘地却出人意料地拒绝出任总理,而是提名身为学者兼公务员但毫无选举经验的辛格作为UPA的总理人选。在经历了近40天的拉锯后,辛格终于宣誓就职,尽管他从未在任何选举中赢得过直接的选民支持。
这一不自然的安排马上遭到了抨击。一位观察者敏锐地指出,“有权力就没有能力;但有一点能力就没有权力。”尽管辛格具有学术能力,但其作为印度最高政治人物的潜质是极为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然辛格政府连“效率低下”这一评语都配不上;它的倒台是必然的,因为辛格的优势在于担任顺从而胜任的下属,而不是雷厉风行的日程制定者。
以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印度财政部长时管理印度经济转型的经历为例,他的支持者经常援引这段经历作为他的远见和能力的例证。去年,前外屋部长纳特瓦尔·辛格(Natwar Singh)披露,实际推动印度经济改革和重组的是英明而经验丰富的国大党老牌政治家、时任总理拉奥(Narasmha Rao)。辛格对于需要他做的事情无动于衷,要不是拉奥提供了追求政府日程的平台——以及所需的政治支持——辛格根本办不成事。很早就有传闻说,决不能低估辛格作为政治操纵者的能力,也不能高估他作为高效经济管理者的能力。
但辛格在担任领导人方面的不称职在拉奥的作用被披露之前便已显露无疑。自他主持大局以来,经济改革便一直处于事实停滞中,但他仍然满足了甘地的所有要求,不管是否合法。
结果,国家治理变得一塌糊涂,经济亦然。印度超越宪法的非政府组织(NGO)所绑架,这些NGO聚集在国家顾问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uncil,NAC)的名义下,并以甘地为首脑。内阁沦为了附庸,NAC的决定——包括受欧洲福利国家启发形成的不成熟的想法——就是政策。
结果,辛格造成了经济的急剧减速和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的急剧上涨。与此同时,自2004年国大党执政以来,政治丑闻、金融诈骗和其他犯罪行为层出不穷。可以说UPA政权洗劫了印度,猖獗的腐败和缺乏问责摧毁了其领导政党的信誉。
于是,本应是经济学专家的辛格还不如一言不发的旁观者,只知道否认责任和放一些类似于政治局外人的陈词滥调。此外,尽管他给国大党造成了一个很大的烂摊子,他的冷漠所造成的对总理制度的伤害已经成为影响全体印度人民的问题。
曼莫汉·辛格领导的十年是灾难性的十年,是疲软和衰败的十年。印度将在未来多年中体验这十年的后果。历史是公正的,它知道谁应该受到千夫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