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从莫斯科到索契

索契冬奥会是冷战期间莫斯科举办1980年夏奥会后俄罗斯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显然,在此期间,政治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但这次奥运会仍是一次很好的契机,可以借此回顾俄罗斯最近一段时间的经济史并展望未来。

许多记得1991年苏联解体及其混乱后果的人认为如今的俄罗斯经济一定是穷困而不稳定的——并且远远落后于繁荣的中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13年俄罗斯人均收入(以购买力平价衡量)大约为18,600美元,是中国人均收入10,000美元的近两倍。而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9年(目前为止的最新数据)俄罗斯极端贫困率接近于零,而中国是11.8%。

是的,助推俄罗斯经济的不但有可靠的宏观经济政策,也有世界油价和气价高涨的因素。事实上,1985年世界油价崩盘造成了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和90年代初俄罗斯的严重经济危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经济改革因此面临着强大的阻力。

在1992年和1993年这两年中,我是俄罗斯总理盖达尔(Yegor Gaidar)和财政部长费奥德罗夫(Boris Fyodorov)的经济顾问,试图帮助俄罗斯结束困扰苏联最后几年的高通胀和极度短缺,并开启俄罗斯的市场经济转型。我所建议的宏观经济稳定战略在临近的波兰取得过极大的成功,该战略需要美国、欧洲和IMF的及时的金融援助,就像波兰所得到的那样。

不幸的是,和我(以及其他许多人)的建议相反,西方没有提供需要的金融援助,俄罗斯经济和金融业因此陷入了更严重的危机。当时我将西方的不作为归咎于美国政府和IMF的不称职。现在回想起来,显然这也是时任国防部长切尼(Dick Cheney)等美国新保守主义有意为之,目的是削弱新的俄罗斯国。美国政府在90年到中期俄罗斯国有资产大掠夺(包括被无序私有化的石油资产)中也起到了帮凶作用。

好消息是是俄罗斯能够在没有西方和美国政府援助的情况下从可怕年景中恢复过来。俄罗斯的市场经济尽管饱受腐败影响,但仍立稳了脚跟。在多年的政治内斗和毫无必要的拖延后,宏观经济终于实现了稳定,俄罗斯经济增长也得到了恢复,特别是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开始回升之后。从2001年到2013年,俄罗斯GDP以平均每年4.4%的速度强健地增长着。

俄罗斯在金融稳定方面也表现卓著。IMF预测俄罗斯2013年通胀率为6.9%,失业率为5.5%,但预算赤字只占GDP的0.3%。此外,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也相当健康,高达5,000亿美元。

但如果俄罗斯经济可以用两条而不是一条增长之腿走路,还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在未来几年中,石油和天然气将继续为俄罗斯提供强大的推动力,特别是在中国成为主要客户的情况下。但俄罗斯在许多全球高科技行业还有巨大的未开发的潜力。

苏联时代,俄罗斯生产种类繁多的基于科技的工业产品,飞机、电脑、复杂机械都是他们的强项。与中国的工业不同,拜冷战和苏联计划经济所赐,俄罗斯制造业几乎与世界市场完全脱节。当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开放自身拥抱贸易时,其工业企业在尖端科技方面大大落后了,特别是动态信息和通信技术(ICT)部门。

由于被忽视、缺少国际合作者和金融混乱等因素,许多行业都崩溃了。存活下来的行业也只是勉强生存,大幅下降后的产出也主要流向前苏联市场。

俄罗斯拥有雄厚的技术、工程和自然资源基础,能够在一系列主要高科技行业成为全球竞争者,包括和能源、商业航空、商业空间技术(包括卫星和GPS)、ICT硬件和软件、电动汽车、高速铁路、制药和矿业和能源业重型设备等等。

但实现高科技行业推动的长期增长需要鼓励私人部门投资的商业环境,包括对外国竞争的开放性。此外,社会和政治环境必须有利于高科技劳动力,提供有吸引力的生活质量、保证公民自由、支持企业家精神和创造力。最后,经济政策必须有利于技术进步和新型部门的全球科技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最近完成了匈牙利核电厂的融资协议,并有望在土耳其也签署类似的协议。核能源的需求将作为世界能源系统脱碳化的全球效应的一部分而出现增长。俄罗斯的新反应堆安全性好,并对其他国家的产品有竞争优势。类似地,我们可以看到俄罗斯产民用飞机在国际公司和合作下进入全球市场,特别是那些可以在先进ICT设备上与俄罗斯公司合作的企业。

1991年,许多人认为俄罗斯不可能摆脱高通胀、采取市场经济并在世界市场上展开高效竞争。二十年后,俄罗斯证明了怀疑派是错误的。是的,俄罗斯仍然太依赖于石油和天然气,也应该进一步在商业和治理方面实现透明、开放和竞争。但趋势是积极的:俄罗斯已成为稳定的高收入市场经济体,如果在未来几年中采取明智的经济战略,俄罗斯未来几十年中将迎来GDP的高速增长和高科技进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从莫斯科到索契  索契  索契词条  莫斯科  莫斯科词条  从莫斯科到索契词条  
智库

 “海丝”催生中国南海新战略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南海争端的关系日益引人注目,人们疑惑:南海争端会否因此迎来一个转折的契机?抑或,南海将成为中美最可能爆发冲...(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