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综复杂的国际组织旨在构成全球治理的网络,但其疏远低效的运营,已招致无人再期待取得成果。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地盘之争和自我边缘化,这些国际组织必须团结起来完成可持续城市化这项日益紧迫的全球任务。
世界正在经历史无前例、不可逆转的城市化浪潮,到2030年全球城市人口比例将达60%。但飞速城市化推升了工业化石燃料消耗和家庭用水量,同时增加了耕地稀缺地区人们的食品需求。总之,当前的城市化轨迹是不可持续的。
但改变现状的努力仍然严重不足。尽管联合国大会责成其人居机构——联合国人居署推进可持续城市化,但该机构的影响力无法确保这一关键问题进入全球议程。
此外,尽管联合国机构、非政府组织、企业公民计划和其他慈善组织等国际发展机构的干预行为日益集中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但各机构却很少相互协调形成合力。
鉴于促进可持续城市化及增进协调可以推动妇女权利、气候变化、青年失业及扫除文盲等众多其他领域的合作,因此官方必须重点推进可持续城市化运动。同时可持续城市化必须辅之以技术创新,引导资金流向使城市更宜居、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成果的研究及分配领域。
其实,产能建材及零排放交通等众多有用的创新成果已经存在;要做的仅仅是向最需要的人进行推广。小型水过滤系统、便携式心脏监视器和低成本平板电脑等设备,已经显著改善了世界最贫困民众的生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竞争环境。
能否建立从多样化源头向全球城市人口传播重要知识技术的新联盟,将会决定今后全球执政的影响力。强化可持续城市生活的工具不再单纯地由北向南、由西向东。中国现已成为太阳能光伏电池最大的出口国,而环保技术产业园正在阿拉伯世界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政府、企业、供应链管理者、企业公民战略师、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各种力量应全力降低碳排放,同时利用各项资源为实现可持续城市化助力。所有经济领域都将不断出现诸如此类的贡献机会。
比方说在建筑领域,承包商与实验室结成伙伴,对隔热性能更强并吸收热能驱动制冷系统的材料展开测试。公用事业企业运用全新软件工具在家庭和办公室安装智能电表。纽约和西雅图两座美国城市对新建筑物能效标准做出了史无前例的提升。
同样,汽车制造企业、移动服务企业和地方政府正联手推动机动车的高效非占有制,希望借此让交通运输持续性更高。拼车也因此日渐成为柏林等城市的流行趋势。
此外,麻省理工学院研发出折叠电动车CityCar,4辆电动车仅仅占据一个传统的停车位。在里约+20峰会上,八家最大的多边开发银行承诺投入1750亿美元用于可持续交通建设。
信息技术也可以缓解交通系统的压力。比方说,新加坡充分利用目前已接近完工的光纤网络系统,通过引入一系列劳动者远程办公激励举措来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相关措施收效后将可能出现大批自给自足的卫星城,在进一步节约交通能耗的同时培育更积极主动的公民社会。
在另外一个领域新加坡也一马当先:那就是再生饮用水的生产和销售。全世界众多城市都积极仿效,大力发展水收集和处理计划。
此外,旨在利用摩天大楼大棚栽培作物增加城市粮食供应的垂直农场试验正在从美国中西部向日本大阪蔓延。印度也在生物及食品废物产能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当然,我们绝不能忘记全球数十亿农村居民。实现农村电气化、提供抗旱种子、农业技术及扩大小额保险等举措不仅对农村人口福利至关重要,还可以促成新一轮“绿色革命”,让城市居民免受粮食短缺的困扰。
虽然新的创新方案天天出现,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借助国际合作实现创新成果规模化应用。虽然“最智能”城市并不一定在技术上最为先进,但它们的技术和公共政策必须注重民众的福利和愿望。这一关键事实将指引以“人类城市”为主题的新城市基金会第二届年度峰会的讨论,并理应成为可持续城市化举措的核心议题。
将可持续城市化作为战略重点,或许是克服无就业增长危机、青年失业及收入不平等的唯一方法。虽然某些工厂岗位可以实现外包或自动化,但机器人还不能改造建筑、在屋顶安装光伏太阳能电池或者建造垂直农场。就连新加坡和东京等某些城市的无人驾驶地铁或汽车项目,也需要大量人力建设和管理相关系统。无论过去还是将来,最需要密集劳动的岗位往往包括住宅、生产设施以及社区建设。
Copyright Project Syndi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