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

据报道,历时8年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即将出台。笔者认为,只有认识到当前的严峻形势,回答好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一系列问题,才能算是一个好的方案。

一、只有相对公平才能提高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在分配领域一直提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问题一起牵动着各社会阶层的高度关注。

对这一问题人们之所以不断地进行争论,主要是一方面对公平与效率的理解上差距太大引起的,另一方面更多的则从现实的宏观的角度上分析公平与效率而引起的。分配上要更加注重公平,是因为现实中公平问题已经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在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区域差距等方面。

我们的改革只有在提高效率、实现公平方面都取得成效,才能算是真正成功的改革。而在当前,我们必须正视公平缺失的问题。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制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另一方面要采取其它方式方法和手段避免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这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发达国家已经在此进行了相对成熟和成功的探索,但恰恰是我们的实践在维护公平方面出现了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各级的高度关注。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只有相对公平才能更有效率:有效率的配置、有效率的利用、有效率的持续。

二、尊严生活需要公平共享  

收入分配的再改革,我们已经讨论多时,但共识却较少。我们一再提要共享成果,实际上也这么做了,但问题在于共享的比例严重不公平。我们不能沾沾自喜能够共享,必须考虑公平共享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国家整个层面上来思考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而不能仅仅从政府层面或个体层面来安排。当前引起共愤的存在于各个领域、层面和区域上的巨大差距,以及相应的调控措施的失灵,包括今天极力推行的转方式、调结构政策的无力,根源就是现在的收入分配体制。今后,我们可将区域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改为领域分灶吃饭体制、将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从各阶层相互独立改为相互关联,开征财富转移税等,才能破解公平与平均的难题,实现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良性互动。而对于公仆们的工资水平要与整体发展水平(而不是局部发展水平)相联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与最低社会阶层的收入水平相联系,才符合公仆的实质。

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统一、全面、平等和较高水平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是一个国家民众真正得到国家呵护的基本体现,是激发人民爱国热情的现实基础,也是一个社会平等、健康与成熟的标志。一个社会最可怕的不是个别人有多高的收入,而是最低收入阶层是否能够有尊严的生活。如果结合国际发展的经验来看,我们没有理由不建立和完善起一个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体制。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所要求的,也是我们现在的国力完全可以承受和解决的。低水平、不全面、差距大的公共服务不仅与当今的社会发展水平严重不符,也与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格格不入。如果我们在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还满足和歌颂从无到有的局面,而不尽快在全面、统一、平等和提高上进行下功夫,则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亵渎,也是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极端不负责任。如果认为财力不足,我觉得完全可以放缓与我们的发展水平严重不符的庞大公务开支增速、切割国有企业的高额垄断利润来解决。

三、借鉴过去、学习他国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最应该抓紧进行,且最容易成功的一项举措。因为我们在实践上已经走过了一个循环:计划经济体制和当今的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我们都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另一方面,国外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也都有现成的东西可供我们学习借鉴。只要我们敢于思考总结、敢于学习借鉴,尤其是要敢于放弃特权,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为进一步推进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再改革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由此,我们就必须 对“大锅饭”、“铁饭碗”、“平均主义”等问题和现象进行辩证地分析。过去一定时间内,它们曾经发挥了其激发普通大众积极性的重要作用,如官兵平等、劳资平等、合作医疗等等,但后来在所有方面和层次都不加区分地实行这些东西,从相对走向了绝对,则日益显现或突出了其减弱动力等方面的消极性。今天看来,在一定意义上,它们的存在也有其稳定社会等方面的积极方面和历史合理性。能否将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首先就是个观念问题,其次则是在政策措施上的“度”的把握问题。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固然有着比较强大的发展动力,但也是容易激化矛盾的不利于协调和稳定发展的社会。

笔者认为,我们的改革与发展走到今天,结合国内外的发展经验与教训,可以提出:在工作岗位上要争取给予更多人“铁饭碗(有饭碗不一定吃饱,更不一定吃好)”,以体现就业是民生之本的理念;在收入分配上要通过动静(固定和浮动)组合的收入结构兼顾公平与效率,体现个人的长期贡献与当前贡献的统一;在基本权益的维护上要实行“平均主义”,在主要的社会保障上仍然需要“大锅饭”,才可能实现更加公平的社会目标。改革不能意味着下岗失业,绝不能剥夺民众的利益,更不能制造弱势群体。通过改革,我们要强化人们的职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和认同意识,而不能仅仅突出危机意识,更不能没有认同意识。这绝不是回归过去,而是走向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的正道!如果你反对,那就请你换位思考。

我们的党政机关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理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收入分配改革方面能否顺利推进,关键的要把我们公务人员与其他行业的民众的收入分配关系理顺理好,减少或放弃一部分或全部特权、特供、特收、特利,是最应该、最简单、最急迫的事情。像美国与欧洲许多国家一样,公务员工资不得高于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任何公务员工资的变动都要经过人民的同意、公务员加薪当任不得受益等能否先行在一些地方试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分配制度  分配制度词条  收入  收入词条  改革  改革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怎么  怎么词条  
智库

 我国大学国际化战略研究

●每所大学的发展都具有自己的特质。“985工程”大学作为一个群体,有着发展中的共性特征和问题。●“985工程”大学在制定本校“十二五”规划纲要时都具体阐释了本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