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经十年,总体理念是希望倡导有利于人的创造性品质、健全人格及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的课改方向。其中,三维目标设立,并要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统整的思想,集中表达了新课改的理想。新课改为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空间,期望学生产生对该学科的兴趣、爱好,对知识的好奇、惊异乃至美感,以及把学习看作智力劳动的愉快过程的情绪情感体验;将不同学科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价值观,以积极的情绪情感为表征,作为目标要求,还要求通过学科的内容与特定方法培养独立思考、批判质疑、合作分享、乐于助人以及克服困难的坚韧意志等。这个大的方向应当坚持,并逐步在实际的操作中得到落实。
教育改革很重要的条件是教师的观念与行为改变,其中教师信念是个体改变最显著的观测变量。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日常的课程决定深受着教师个人信念的影响,只有教师的信念发生变化,才会有真正的变革。福克斯根据教师在访谈中对“您是怎么理解教学”问题的回答,归纳出了教师关于知识的四种不同类别的信念,即:知识可转移,是商品;知识是模具,有形塑作用;知识具有未知性,可探索;知识是为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福克斯进一步指出这些关于知识的信念是互动的,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和选择。在我看来,它们之间没有排他性,但教师怎么选择一定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过程,影响其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教师本人对所教学科的挚爱甚至痴迷、执著的情感,对胜任该学科教学的自我肯定的积极体验与表达,对学生产生情感传递、分享与教育作用。对学科中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内容,教师要敏于发现与捕捉、善于挖掘、主动建构,并结合学科史实与栩栩如生的人物进行延伸和拓展性介绍,将其自然而艺术地呈现与表达。那些富有价值含义的传递往往是描述性的、叙事性的、富有个人感情色彩,特别吸引人。教师可以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过程,创造对学生有意义的、大大小小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情境。脑科学与神经科学的新发现进一步证明正向的、积极的情感对于人的自我意识、创造想象的作用。我们需要回到认识生命现象是怎样的,创造性的活动是怎么出现的,人才的思维、情感特征是怎样的等方面来思考,寻找课堂教学改革之路。需要思考学校教育如何通过知识传递这一媒介,教师如何通过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激发出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情感品质,从而为培养完整的人、优秀的人奠定基础。总之,教师对于人的培养的知识还很不够,对于人的德性与创造性是如何产生的了解还很不够,教育学科在这方面给予教师的帮助还很不够。
钱学森的大成智慧教育学恰恰体现着上述我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和所要探究的话题。其一,钱老教育思想的核心和聚焦点是追求和探索有创造品质的人的培养。其二,钱老的人才培养思想并不仅适用于学术精英,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普遍意义。他认为并推崇创造性人才应有如下特征:在思维上,具有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特征,具有系统、整体的特征;在人格上,具有伦理道德的美德,具有心理健全的性格。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期望培养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基本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