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黄岩岛和钓鱼岛事件先后爆发,中国在海洋问题上一度与邻国密集陷入摩擦。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南海争端再度成为国际舞台的焦点。先是越南冲撞中国船只,继而菲律宾抓捕中国渔民。在事件的发酵过程中,越南出现大规模排华打砸抢暴力事件,该事件尚未平息,越南总理阮晋勇又公开声称,考虑要将中国告上国际仲裁法庭。
近期南海事态的紧张不是孤立现象,而是持续几年不稳定状态的延续,地域上又涉及多个与中国存在争端的声索国。因此,有必要追问,中国的南海麻烦不断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中国处理南海争端的策略为何会出现调整?未来南海问题可能的突破口在哪里?
中国在海洋问题上面临挑战和各种摩擦不断,大致可以追溯到2009年之后周边环境的复杂化。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美国“重返亚洲”的战略布局和中国周边声索国对美国战略的配合调整。中国的南海的麻烦不断,是中美邻在亚太地区战略互动的结果。
美国近年来的战略东移和针对中国的制衡行为,是一个实力相对下降的霸主对新兴崛起国采取预防战略的合理反应。美国重返亚洲和再平衡战略,重要手段是借助亚太地区盟国力量,利用周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矛盾,扩大制衡中国的亚太安全体系;同时,美国还通过影响这些国家国内政局,推动他们在海洋问题上的机会主义挑衅行为。这一战略的主要目的是给中国崛起制造麻烦,提高中国周边国家对美国安全保护的依赖。
从周边国家的角度看,它们普遍对中国实力的继续上升有预期,担心中国在未来地区事务中的议价能力不断加强。而与中国有领海争议的国家,对中国的焦虑心态尤其突出。自然地会认为争议“搁置”或现状维持的时间越长对中国越有利。因此,为了避免未来中国会主导争议领土、领海的解决方式和规则,它们倾向于在中国实力获得压倒性优势之前,将己方对于争议海域和岛礁的实际控制巩固为法理控制。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和制衡中国的行为,对中国周边与美国有盟约或伙伴关系的周边国家是一种鼓励,他们才会大胆地在海洋争端中主动挑战中国,致使南海问题不断地成为地区安全焦点。
除此之外,对中国战略底线的错误认知也强化了一些周边国家的冒险决心。这种误判基于中国过去十多年温和与高度克制的外交实践。怀柔的外交实践曾为中国发展塑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但同时也使一些国家形成了一种主观印象,即中国为了谋求稳定和发展可以一再忍让,在利益受损时不会采取强硬手段维权。而这些主观印象的客观后果就是,鼓励了周边国家的机会主义行为。
中国在南海转向“如何作为”并已有威慑效果
而面对南海的情况,中国新上任的领导人已经做出外交调整,扭转自2009年之后中国在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领域的被动局面。
在主权问题上,中国的对外战略底线更为明确,开始逐渐消除周边国家的机会主义心理预期。其实在黄岩岛和钓鱼岛的解决方式,就是在向声索国传递出如下信号:一是中国在主权问题上不会迫于国际舆论而退让,二是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争端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但在对方主动挑战中国战略底线的情况下,不排除通过武力解决争端的可能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在中国外交由“韬光养晦”向“奋发有为”的转型过程中,中国海洋战略的核心问题已由“要不要作为”转向“如何作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权重放在哪里。但中国在周边海洋问题的突破口究竟应放在何处,国关学界一直有分歧。
南海问题是中国区域战略整盘棋的一部分,策略上有轻重缓急和全盘考虑。中国目前在亚太地区的核心问题,是要突破美国的亚太军事同盟体系的遏制,正是因为美国将战略重点东移亚洲之后,周边国家才纷纷利用中美矛盾,在海洋问题上挑衅并试图改变现状。这是中国周边海洋争端升级的基本背景。
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选择将越南作为主要目标和突破口,是因它不是美国军事盟友。这一“先捏软柿子”的策略给周边国家释放的信号是:不成功跟随美国从中寻求安全保护,就要成为“重点被关照对象”,这一导向可能产生的后果是,那些对中国崛起心存疑虑或恐惧的邻国,甚至本来相对中立的周边国家可能会选择与美国捆绑,美国同盟体系的效力由此加固和提升。
当然,如果剔除美国影响力因素,越南是东盟第二大国,也是唯一有实力与印尼争夺东盟主导权的国家,先威慑住越南对于稳住东盟内部的作用更大。
相对而言,如果将菲律宾作为南海问题的突破口,所释放的信号则是:谁跟随美国挑衅中国,谁就要受到更大惩罚,这对于周边国家在中美之间的战略选择更能产生威慑作用,让它们不敢轻易利用美国重返的所谓“战略机遇期”给中国制造麻烦。
日本是美国亚太最重要的盟国,而钓鱼岛问题又是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涉及中日在东亚的主导权角逐。如果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展示强硬的战略决心,而美国又不能对日本提供实质支持,菲律宾这类次级同盟伙伴就会明白,美国在关键时候不会为其背书,越南更不敢心存侥幸单向押宝美国。丧失对美国强势助力的期待,菲律宾和越南也就没有实力在南海挑战中国,南海地区的主动权还在中国。
所以,中国将重点放在菲律宾、日本这两个美国亚太同盟伙伴上仍是首要。从地缘战略角度,现在的越南政府意识形态上没有倒向西方。但其国内原本就因领海争端存有与美国军事结盟的倾向,一旦政局动荡,就有可能因此出现一个亲美的政权。越南的势力范围辐射到中南半岛的老挝和柬埔寨,届时中国周边形势的不确定性会提升。
因此,现阶段中国对越南的挑衅行为需要施压,通过经济、外交等多种方式实现,但不需要将其作为重点针对对象。
目前有一种流行的悲观说法,称东南亚各国的举动表明,中国正在“失去”南海。个人认为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中国近两年来的海洋政策转型,促进了亚太地区与中国无领土争端国家的中立化趋势,对日本、菲律宾基本实现由被动转向战略主动。
从整个地区来看,中国利用海洋危机和挑战后发制人,对声索国产生了一定威慑效果。这些周边国家虽然仍不断伺机在海洋问题上给中国制造麻烦,但已经不敢轻易像2012年黄岩岛和钓鱼岛事件事件那样,试图改变主权的法理现状。
尽管菲律宾和越南不断争取东盟在南海问题上共同发声反对中国,但多数东盟国家并不愿意跟从,其集体行动的可能也在下降。此次越南呼吁要和菲律宾团结起来在南海问题上针对中国,而菲律宾也并未积极响应。
事实上,美国在东南亚的盟国们态度已经转变,从几年前对美国重返的兴奋状态已变得意兴阑珊。中国并未失去南海大势,相反正在以南海问题为筹码,获得更多与美国和周边国家博弈的空间。更何况,还有那句尽管饱受争议但笔者一直深以为然的话:“时间,在中国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