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当我们双方坐在谈判桌的两侧,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进行磋商时,我们明白这一工作殊为不易,但我们更深知,这是在为两国开辟至关重要的新时代。随着该任务的达成和时间推移,这项历史性努力的成果可谓有目共睹:中国融入了全球经济,强劲的双边贸易已成为美中两国关系的基础,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也在不断强化着全球经济。
在约15年后的今天,我们两国又迈出双边经济关系中的重要一步:详细商讨一份双边投资协定(BIT)。我们在中国入世谈判中所获得的经验,以及中国在加入WTO后所收获的诸多成果,都在引领我们双方携手努力,推动两国尽快解决仍然存在的关键问题。我们相信,此次双边投资协定的签署,将像中国加入WTO那样,为两国带来可观的收益,并且进一步加强美中整体关系。
长期以来,两国双向投资的发展速度一直快于相关政策。根据荣鼎咨询(Rhodium Group)的统计,中国2000年在美外商直接投资(FDI)几乎为零,而2013年已增长到了近140亿美元。虽然这彰显出了一种持续的上升趋势,但在美国去年2.6万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总存量中,中国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小(不足1%)。其进一步增长空间无疑非常广阔,有望在创造就业方面为美国经济作出巨大贡献。
就另一个方向而言,据中国商务部的官方统计数据,中国目前每年接收来自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额约30亿美元,而其总体对华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也已超过了500亿美元。虽然美国企业已在中国建立了显著的市场地位,但如果两国可以通过双边投资协定来消除市场壁垒,那么与其所能达到的规模相比,目前的投资流量(例如中国流向美国的资金)实在是少之又少。这种增长潜力不仅体现在宏观数据上,而且我们想再次强调的是,投资增长还可以在创造就业和提升生产力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双边投资协定能够提供基础框架,极大推动双方向的直接投资。它将确保投资不再遭受歧视、可以遵循明确的标准(例如:国家安全审查、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范围),并且建立投资争端的解决机制。2013年7月,美中两国的谈判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即双方达成协议,双边投资协定将努力消除和限制针对特定领域投资的“否定列表”,在最初的市场进入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一个与本土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国民待遇”),而且只要投资开始进行,便可授予营业许可和批文。
美中两国目前谈判中所遗留的问题均相当棘手,其中包括:缩小“负面清单”的范围、知识产权保护、去除业绩要求、参与标准制定、增强投资审查的透明度,以及建立可信赖的争端解决机制。但我们有信心将这些问题一一化解。
这应当成为两国政府最优先考虑的工作之一。一旦双边投资协定的保护作用生效,对彼此经济的贡献将立竿见影。此外,我们还有更广泛的理由证明,双边投资协定符合两国利益。通过协议扩大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将有助于中国实现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提出的各项经济改革目标,以及近期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从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经济转向更为平衡的、以国内消费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与此同时,双边投资协定将为中国在美外国直接投资提供更加积极有利的环境,从而有助于为美国经济注入所需资金,使其从刚刚过去的经济衰退中不断实现复苏。总而言之,一个成功的双边投资协定将推动两国进一步向外国投资者打开大门,令双方经济互惠互利。
当然,我们不会低估达成最终协定的困难。但回想之下,WTO谈判曾更加艰巨。当时和现在一样,每个国家都在协商中承受着显著的政治阻力,不过得益于强有力的领导者,这些障碍被成功突破——他们能够全面考量各国的利益,所以在坚守自身立场、不会就核心问题作出妥协的同时,也可以找到足够的双方共同点,由此签订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历史已充分证明了这些领导者的正确决断。入世为中美两国均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而此次的双边投资协定必将同样对彼此大有裨益。我们强烈呼吁美国和中国的领导人及谈判代表能够切实把握机遇、突破藩篱,尽快缔结符合两国最佳利益的双边投资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