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海陆复合型国家,长期以来,辽阔的海洋与广袤的陆地既是我们对外发展的机遇,也在许多情况下,给国家安全带来了双重的风险和挑战。中国,既有成就陆权国家和海权国家的潜力,又有在两者选择中面临资源分散的困境。作为邻国最众多的国家之一,中国边界线较长,因此,中国地缘战略发展趋势十分值得关注。
一、海陆复合型国家身份与中国的西进战略
(一)中国的海陆复合型国家身份
作为一个地缘政治概念, 海陆复合型国家有着独特的地缘优势,“海陆兼备是成就一个世界大国必不可少的地缘政治基础,是一个国家力量的最佳配置”。豪斯浩弗认为陆权国、海权国都无法发展成完整的世界控制权,“最理想的是一个国家要具有在陆域和海域彼此相当的力量,能够使它对陆地的控制成功地转向对海洋的控制。”当今除了美国之外,很少有国家能够做到海陆都稳固的状态,虽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毕竟可以通过努力向这种理想状态迈进。世界大国基本都是海陆复合型国家,例如: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海陆复合型国家;德国、法国、印度、巴西、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也都是海陆复合型国家,或已成为世界大国,或具备了将来成为世界大国的条件;而俄罗斯在争夺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后,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
从地缘环境看,中国位于被地缘战略家麦金德称之为“世界岛”的亚欧大陆的东部,不仅紧挨麦金德所说的亚欧大陆的“心脏地带”,同时部分领土也属于“心脏地带”。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亚洲大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国土面积在亚欧大陆上仅次于俄罗斯。
因此中国国家政治、军事安全的首要保证,第一要务是陆地的安全,也是其稳定的根基;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中国地缘政治重心的转变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需求,虽然海权的发展更具有战略性意义,但来自陆上的挑战使中国不能松懈陆权的发展。
(二)中国外交中的西进战略构想
中国与中亚的关系历史悠久。自西汉起,中亚地区和中国新疆都被称之为西域地区。如今,中国青海、甘肃、宁夏,尤其是新疆地区,当地的少数民族与中亚一些民族长期跨界而居,在民族和宗教上联系密切。同源跨国的民族语言相通且居住地相邻,使中国与中亚地区有一种自然形成的联系,为国家间的合作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向中亚地区的蔓延,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被称为世界的枢纽地带。这一地区是大国战略博弈之地,连接俄罗斯、中国和欧洲,同时也是美国联通世界的关键地带。加之多种民族、宗教、文化错综复杂,关系着周围地区的稳定。中亚极其重要的地缘战略价值,像磁铁一样吸引了世界主要大国和力量中心的关注,成为他们竞相争逐的重点地区,同时也激发了中国西进战略的构想。
王缉思教授在《中国的西进战略》一文中指出,近年来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以“重返亚太”为主题的“战略再平衡”设想,俄罗斯、印度、欧盟等全球主要力量也纷纷调整自身地缘战略。大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新一轮竞争日趋激烈。当美国战略重点“东移”,欧印俄等“东望”之际,地处亚太中心位置的中国,不应将眼光局限于沿海疆域、传统竞争对象与合作伙伴,而应有“西进”的战略谋划。
所谓“西进战略”,指国家实施“向西开放”,扩大与西部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与中亚、西亚、南亚国家的深度“战略整合”,拉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施“西进战略”,对于扩大中国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安全利益均可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政府一直倡导加快向西开放,打通欧亚大陆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3日—14日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其实质是一样的。中国需要加强与西部周边国家的双边、多边合作,强化政治安全互信,建立起利益共同体,缓解东部战略压力,避免腹背受敌,确保能源安全,拓展国际活动空间。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关注重点一直是欧美国家,东部对外开放水平很高,但是西部长期闭塞,国内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不利于国家总体发展。而加快向西开放就必须打开门户走出去。
中国自2000年便推行了西部大开发计划,把大量资源转移到西部,目的是缩短东部富有沿海区域和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差距,但问题是该如何满足广大内陆地区在发展上对能源的需求。中亚的水、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2012年为4.5亿吨,到2015年将增加到5.4亿吨,2013年中国对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60%,中亚石油和天然气的资源比较丰富,如果从中亚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畅通,那我们在天然气方面自给自足的能力将大大提高。
因此中国在中亚加强合作发展,从维护安全稳定到加大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大力推动“西进战略”,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战略地位,改善中国的周边环境与国际环境,
为中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陆强国”奠定基础。同有关国家共同塑造地区安全与发展环境,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边安全机制与和平解决地区冲突,都可以成为中国发展的切入点。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国、哈萨克斯坦以及费尔干纳盆地之间,四面皆为高山,很难想象还有什么国家比吉尔吉斯斯坦拥有的战略选择更少了。1991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吉尔吉斯斯坦独立。1992年1月5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双方高层交往密切,政治互信日益巩固,能源、交通、安全、人文等领域合作不断扩大,取得丰硕成果。目前,中国是吉尔吉斯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2013年前6个月,中吉双边贸易额达22.3亿美元,同比增长3.9%。整体而言,两国在双边和多边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上一直相互支持。吉尔吉斯斯坦始终以坚定的立场在台湾、西藏、新疆和打击“三股势力”等问题上给予了中国明确的支持。同样,中国政府对吉尔吉斯斯坦在主权、独立和国家安全等方面也给予了坚定支持,为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中吉两国边界线长达1100公里,两国又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自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来,双方关系发展顺利,在维护国家安定和能源安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而对于中国,其政局的不稳定也会对中国在中亚建设经营的基础设施网络,如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等方面,构成潜在的威胁,使中国多年来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投资建设遭遇严重的挑战。
(二)中吉关系存在的难点
关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前景,中吉两国在应对传统威胁与新的挑战以及在消除安全威胁和维护地区稳定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充分挖掘两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间的合作潜力,以下简要概述影响两国发展中的一些关键因素。
1.贸易的影响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一直保持密切的贸易关系,是与中亚经贸合作重要的物流通道之一。中国输往吉尔吉斯斯坦的产品主要是一些日用品和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不像石油或者原材料那样具有战略价值,不易产生依赖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之间有比较密切的经济联系,但仍然不能提升中国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影响力。而且从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地区爆发骚乱以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之间原本非常活跃的贸易往来也有所停滞。
2.交通的影响
1997年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方就修建一条联通三国的铁路项目签署了备忘录。中吉乌铁路起自中国新疆南疆铁路的终点喀什站,经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边境的伊尔克什坦吐尔尕特山口,再经吉尔吉斯斯坦的卡拉苏,至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铁路全长约504公里,其中中国境内175.9公里,吉尔吉斯斯坦境内278.1公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约50公里,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中国新疆乃至整个中国西部的交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还将成为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南部通道,形成东亚通往中亚、西亚和南欧的便捷通道。有利于中国新疆的开放发展,繁荣稳定,贸易开拓,能源安全;有利于中亚、里海石油的开发和利用。但吉尔吉斯斯坦最近宣布拒绝中国修建中吉乌铁路的计划,导致该项目陷入僵局。建设横跨中国与中亚的大铁路构想提出已有十多年,而至今未能实现,也受到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政治的干扰。
3.油气管道的影响
资源是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发展合作的关键点,
吉尔吉斯斯坦虽然不富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有铁、锌、钨等多种金属矿产,水资源也比较丰富,中国也有兴趣开发相关资源,并已经开始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资。此外吉尔吉斯斯坦也是中国通往乌兹别克斯坦以及里海的重要中转站,因此为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确保充足的能源和运输的安全性,与吉尔吉斯斯坦的合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中吉合作关系的未来发展
(一)政治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国的邻国,国家虽小但很重要,是中国向西开放重要的一站。吉尔吉斯斯坦也是美俄战略博弈的重要地区,在“九一一”恐怖袭击后,美国以反恐、军事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为借口进驻中亚。截至目前,美国军事力量已从除吉尔吉斯斯坦外的中亚其他国家退出。从2001年至今,上海合作组织、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俄罗斯政府等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过要求美国军事力量退出吉尔吉斯斯坦,但美国总是能留下来。有专家分析认为,吉尔吉斯斯坦其实与阿富汗并不接壤,但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美国在吉尔吉斯斯坦设立军事基地表面上是为了立足于中亚、瓦解阿富汗的恐怖主义,但其实最主要的意图是对付中国輥輯訛。简单来说,美国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军事基地,对于中国国家安全的意义,远远超过向阿富汗战区补给物资的威胁。
吉尔吉斯斯坦与俄罗斯并不接壤,哈萨克斯坦处于两国之间,但俄罗斯选择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军事基地,也是因为中国。目前美国和俄罗斯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巨大影响力对中国新疆安全稳定构成一定的威胁。美俄两国在吉尔吉斯斯坦是一种博弈对立的关系,不论是美国或者俄罗斯单独控制吉尔吉斯斯坦、还是美俄共同控制吉尔吉斯斯坦都对中国不利。同样,美国和俄罗斯操控吉尔吉斯斯坦局势还会在非传统安全和能源安全两方面对中国造成不利的影响。
俄罗斯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同吉尔吉斯斯坦相邻的中国应比俄罗斯和美国更担忧吉尔吉斯斯坦政局走向,如果当地局势继续恶化,未来在中国身边将出现“中亚地区的索马里”。
(二)能源
吉尔吉斯斯坦是保证中国能源多元化的重要渠道之一。中亚的能源目前在已探明储量和产量方面都不能与中东地区相比,但中亚能源的潜在储量非常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是世界能源的“新贵”,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基地”,又因其毗邻中国,所以是中国实现能源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依托。中亚五国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三个国家,吉尔吉斯斯坦的油气资源相对缺乏。但由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两个内陆国与中国不接壤,其油气需要途经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才能到达中国(塔吉克斯坦因自然条件的限制不能向中国中转能源)。目前中亚向中国出口油气的渠道只有哈萨克斯坦(借助中哈石油管道和土—乌—哈—中天然气管道),而如果中国只依赖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势必会对中国进口中亚的油气资源形成垄断,这与“多元化”的要义相悖。所以,要想真正实现中国能源的多元化、进而实现中国能源的安全,吉尔吉斯斯坦的作用不可忽视。
(三)安全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麦金德所说的“中心地带”,美俄在此进行战略博弈,都希望控制吉尔吉斯斯坦,在传统安全方面会对中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而言是个战略要地,如果某一大国操纵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局势,中国的安全也许就会受到威胁。当今美俄两国都希望操控吉尔吉斯斯坦局势,进而扩大自己在中亚,即“中心地带”的影响力,这对中国非常不利。
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打击中国新疆地区的“三股势力”至关重要。中国新疆的“东突”分子得到了国外“三股势力”的扶持与鼓励。在中亚,尤其是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费尔干纳地区,是“东突”分子在国外活动的重要基地、从中国潜逃的通道和落脚地。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都是与中国新疆交界的国家,也是协助中国打击“东突”势力的最关键的国家,而吉尔吉斯斯坦则更重要一些,因为哈萨克斯坦的伊斯兰教气氛并不浓厚、国家局势比较稳定。而吉尔吉斯斯坦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国与中亚以及西方的主要通道。所以,吉尔吉斯斯坦对于阻断“东突”分子的往来路线、铲除“三股势力”,进而维护中国的非传统安全至关重要。
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新疆与中国东部地区的差距较大, 同时中国新疆还存在着试图分裂中国的极端势力。201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国家作出了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部署,并提出了到2015年新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家加大了对新疆建设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并要求各兄弟省市加大对口支援新疆的力度, 努力打造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陆上能源进口“安全大通道”和中国商品进入南亚和中亚的“发射台”。并希望中国新疆喀什地区成为“中国向中亚和南亚国家出口及开拓外国市场的窗口”
。在此次会议上,喀什地委委员、喀什市委书记曾存表示,“喀什将以‘东有深圳、西有喀什’为目标,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的特殊扶持政策,面向东亚、南亚、西亚广阔市场,加快超常规发展步伐,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化大都市”。
2011年,中央将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为新疆对外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于新疆来说,直接面对中亚,与中亚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是新疆经济“走出去”的最主要途径。商务部欧洲司长孙永福在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新疆新政”一项重要内容是要与中亚地区相关国家,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开展经贸合作。共同发展,形成良好沟通互动,从而保持中国新疆发展的可持续性,实现中国新疆地区的稳定进步。
四、结论
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既是中国西部安全的屏障,又是中国与俄罗斯和土耳其、伊朗等大国相交的缓冲地带。吉尔吉斯斯坦的外交走向直接关乎中国的战略利益,具有重大地缘政治经济价值,美俄在该地区激烈竞逐,对中国构成不容忽视的挑战。
中国在和谐世界的理念引导下,以和平、发展、合作为原则,不谋求军事存在,不争夺势力范围。吉尔吉斯斯坦学者阿什拉夫·霍加耶夫在其《能源安全与中吉经济合作》一文中也说到,中国给吉尔吉斯斯坦提供大量资金和贷款,同时坚持不干涉内政,也不将自己的民主、人权和价值观强加于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认为中国是有潜力的长久战略的友好合作伙伴。
中吉两国在维护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谋划本国发展和繁荣等方面,都有共同的愿望。对于中吉未来的发展道路,有理由相信两国关系将越来越密切,合作发展将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