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货币读懂世界格局
作者: 小林正宏 (作者), / 中林伸一 (作者)
副标题: 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
译者: 王磊
ISBN: 9787506064965
受惠于2008年11月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中国率先比发达国家恢复了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2009年的出口总额超过德国,从而跃居全球第一。2010年期间,中国的GDP已经被确认超越日本跻身全球第二。舆论把能够左右世界经济动向的中美两国合称为G2的呼声渐高,因此人民币和美元的关系愈发引人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实体,倘若要和美国相提并论,那么管理人民币汇率水平的自由度将被限制。如果中国对美国持续保持巨额的贸易顺差,同时为了维持人民币汇率而不断使用巨额的市场干预,那么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似乎是理所当然。
关于人民币均衡汇率,存在各种各样的估算。例如,“对中国而言,正常的经常收支应处于何种水平,汇率对经常收支会产生何种影响”,若用上述参数进行估算,亦得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40%以上的结论。另外还有意见认为,目前的水平大约就是均衡汇率。由于各种看法存在如此大的差异,故两国间的协议,并不是通过相关均衡汇率的经济理论得出的结论,而是变成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结果。换句话说,受美国国会动向的影响颇大。
3月,130位超党派国会议员致函于财政部长盖纳特与商务部长骆家辉,称中国操纵汇率损害了美国中小企业及制造业就业能力,要求奥巴马政权采取根本性的对策。信中还要求,对实施汇率操纵的国家课以惩罚性关税,并敦促财政部把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
在这种状况下,美国财政部4月3日宣布,将原定于4月15日向国会提交的有关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的报告,往后推迟3个月。从2010年年初开始,由于达赖喇嘛的访美及向台湾地区输出武器问题,谷歌的退出大陆市场等,中美关系因此而变得紧张,而美国财政部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向中国方面表达了一定的顾虑,并给予中国更充足的时间去考虑。
汇率调整的三原则
中国为了维持盯住美元汇率制所采取的是管理汇率制,但没有仅仅因此而被视为是汇率操纵。只是,若中国企业据此而对美国企业具有显著的高度竞争力,那么就会成为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2010年3月中国贸易收支时隔6年变成赤字时,成为当时的一大新闻。但是,这是由于原油、汽车等输入增加所造成的暂时现象,4月又小幅度恢复到贸易顺差状态。
面对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中国始终坚持外汇政策由本国自身决定,绝不屈服于外来压力的态度。2005年7月,当进行人民币升值的汇率制度改革之时,中国依然坚持遵循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三原则来进行汇率调整。
由此,可以推测出此次中国进行汇率调整时,亦可能会坚持上述三原则。美国方面也似乎意识到,若对中国实施过于明显的压力,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人民币的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否有益,成为中国政府判断的重点。具体而言就是中国投资热与流动性过剩问题,目前究竟有多么严重?人民币升值究竟有多大必要?
若把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的状况,与现在的中国国内状况相比较,我们会发现有一些相似点。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与之后银行贷款的增加,使得人们产生对投资质量的担忧。另外,一部分地区的房地产价格已经发现泡沫迹象。住房价格的高涨,威胁着中低收入者的生活,过剩生产能力将会带来严重的通货紧缩的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人民币升值,促使需求由出口及投资转移至消费,能够提高资源分配的效率。
此外,主流意见认为2010年消费者物价指数将上升3%左右,但是由于目标的设定是上升4%左右,因此尚未出现太高的通胀担忧。2008年时由于从金融紧缩转为金融宽松的时机较慢,中国人民银行为此受到了强烈的批评。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沿海地区,对人民币汇率上升持有较强的戒备心,而中国商务部反对升值的态度一直没有改变。另外,近期由于欧元贬值,中国面向欧洲的出口也受到了影响。中国方面,也对汇率上升能减少贸易顺差的影响力持否定态度,以放宽对中国战略物资输出限制有效为由,要求美国解除输出品种的禁令。
在这样的局势下,中国人民银行在6月19日(G20峰会召开1周前)宣布,将提高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由此,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时隔两年之后,再次开始缓慢上升。奥巴马总统在峰会后发表了声明,对中国的应对表示欢迎,但同时也期待能有更大幅度的调整。然而,由于近期受欧元贬值影响,中国也可能因此对汇率上调比2005年时更为慎重。但是,像这种小幅度的升值,对解决因外汇干预带来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所起的效果则较为有限。而中国大概试图想通过推进从外需转变到内需这种方式,去应对这个问题。
中国经济状况就宏观而言,其投资的比例非常高,而消费的比例却很低。造成消费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因此,若能完善农村地区的养老金保险制度,对促进扩大消费的效果会非常明显。此外,对于投资热钱的流入,中国可能将持续对资本流入进行外汇管制的方式加以限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
小林正宏
1965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现任金融住宅支援机构综合住宅调查室首席研究员(负责海外市场)。1988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院,之后供职于住宅金融公库,曾派驻OECF马尼拉事务所,并在美国房利美接受过特别研修,2011年开始任现职。专著《对次贷问题的正确思考》(原书名,サブプライム問題の正しい考え方,共著,中公新书,2008年)、《世界复合性萧条没有结束》(原书名,『世界複合不況は終わらない』,东洋经济新报社,2009年)等。
中林伸一
1963年出生于日本山口县,1986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院,之后供职于大藏省(财务省前身)。1990年,获得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历任OECD日本政府代表部一等书记官,IMF亚洲太平洋局审议官,东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等,IMF国际经济顾问。专著《1997年物价报告》(原书名,『物価レポート97』,经济企划厅物价局编,部分执笔,经济企划协会,1997年)等。论文“The Reform of the Lao Banking System”,2006等。
本文节选自 《从货币读懂世界格局》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