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赵永升:欧盟经济的竞争力软肋

新近“南欧猪国”葡萄牙又让人捏了一把汗:该国最大的上市银行BES圣灵银行爆发危机,其母公司圣灵金融集团延迟对部分短期债务的利息付款,大股东提出债务重组并暂停公司股票交易。由此造成投资者的恐慌,进而引发欧洲股市“抛售潮”——7月10日收盘,葡萄牙PSI指数大跌4.18%,收于6,105.24点,是2013年7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也是去年10月以来的最低收盘点位;葡萄牙十年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同期大涨21个基点,至3.97%。同时引起“金融传染”效应,不但连累美股,欧股市场金融板块也普跌:意大利大众银行跌2.87%,锡耶纳银行跌4.29%,西班牙萨瓦德尔银行跌2.40%,德国商业银行跌2%。

后来尽管姑且为虚惊一场,但也反映出久而未决的欧债危机,实际上并没有远去;而细看上半年世界的宏观经济指标,近期数据更是突破市场的预期底线,发达经济体复苏前景再次笼罩阴翳。那么,究竟为何欧盟的经济依旧难以走出危机、迈上复苏之路呢?在笔者看来,实际上要归咎于欧盟经济结构中的“工业竞争力”这个软肋。

然而,根据国际机构的竞争力报告,作为发达国家最集中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欧盟的总体竞争力却一直位居前列:在去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3-2014》中,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欧盟成员国就占据了5个:芬兰(第三)、德国(第四)、瑞典(第六)、荷兰(第八)和英国(第十),还有挪、丹、奥、比四国也排在前20名之内;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14》,排名结果也大同小异。

芬兰怎么会第一,仅次于瑞士和新加坡?可是在过去的5年中失业率高达9%,芬兰经济更是停滞不前。其实,社科院欧洲所的江时学研究员7月10日,就提出了是否应该重新确定竞争力指标的问题:英国《金融时报》(6月23日)的一文认为,芬兰的竞争力并不强,“如果芬兰是欧洲的最佳,那么我们就应该担忧了”。

兴许是由于工业竞争力所涵盖的指标过多,计算起来也颇为复杂的缘故,加上世界上各个机构的算法也是五花八门。那么,在量化统计部分失效的背景下,为简单起见,笔者在本文中只采用人工、技术、资本和消费这四个变量,来考察欧盟经济体的“工业竞争力”构架。

首先是人工。欧盟成员国尤其是欧洲北部国家,劳动力成本之高是出了名的。尽管2008年以来一直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欧盟失业率高企,但劳动力的价格仍居高不下。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去年欧盟平均劳动力成本为23.7欧元/小时,成本最高的是瑞典(40.1欧元/小时)、丹麦(38.4欧元/小时)、比利时(38欧元/小时)、卢森堡(35.7欧元/小时)和法国(34.3欧元/小时)。人工在生产成本中的占比过高,也是导致欧盟发达经济体成员国的企业,纷纷被迫迁往人力成本更低的亚洲和东欧的一个重要因素。

只要不大刀阔斧地对薪资进行改革,人工这个变量的贡献业绩就难以改观。而实际上,由于西欧“福利”社会的历史,以及例如在法国工会力量的强大,笔者将其称为法国政治力量中除了常规的“三权分立”之外的“第四权”,还有相对独立、却受收视率或受众率左右的“第五权”的媒体,任何对薪资的下调尝试,都会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危机,因而政客们谁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图11

其次是技术。在“后工业化”的时代,人工固然重要,但生产的核心实际上已经由人工转向技术,尤其是能够一两拨千斤的“核心技术”。而这又在极大程度上,有赖于这个国家或企业对研究与开发(R&D)的投入。从表1可以看到,发达经济体研发支出百分比呈下降趋势:从2010年到2012年,欧洲从24.8降到24.1个百分点,美洲、日本从分别37.8降到36.0、从11.8降到11.2百分点;中国和印度则分别从12.0升到14.2、从2.6升到2.9个百分点,亚洲从34.3升到36.7个百分点。

不难发现,从研发和GDP占比而言,发达经济体两者都下降,而新兴经济体则两者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不同经济体的研发投入占比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存有关联。而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去年德国(2.30%)、法国(1.90%)和英国(1.70%)分别位居总量的第四、第六和第七位;而冠、亚、季军是美国(2.70%)、中国(1.97%)和日本(3.67%)。这和这些国家的GDP总量排名基本吻合,也表明不同经济体的研发投入总量与经济总量之间存有关联。因此,与中国这样的新兴“金砖国家”经济体不同的是,欧盟经济体对研发投入占比的下降趋势,其实已经直接在“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处于劣势,也就间接导致欧债危机久而未决、欧盟的经济复苏原地踏步。

图12

第三是资本。随着“后工业化社会”逐渐向“信息社会”尤其是“金融社会”的过渡,除了人工和技术,资本在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乃至必不可少的作用。根据美国顾问业者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T. Kearney)公布2010年外国直接投资(FDI)信心指数调查,中国FDI信心指数排名当仁不让地还是第一,美国则从自2005年被超越的印度手中拿回亚军的宝座。排名前十的国家分別有:中、美、印、巴、德、波、澳、墨、加、英。

根据该调查,只有德国和英国两个欧盟成员国位居前十之列,而作为三大金砖国的中国、印度与巴西,2010年首次同时挤入前四名。将近1/3的投资人对中国(32%)和印度(31%)的前景,抱持比前一年更乐观态度,22%认为巴西前景改善。

尽管势头不能和新兴经济体相比,但欧盟经济体对资本的吸引力还是相当强。但如果我们对“外资吸引力”进一步细分,可以看到例如对法国的投资,实际上还是集中在葡萄酒庄园、房地产和奢侈品等行业。这些固然不错,但由于这些都不是我们称之为的“就业创造型”行业,因而对法国经济复苏的拉动作用实际上颇为有限。

最后是消费。消费在凯恩斯笔下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经济变量,那么欧盟是否可以通过刺激消费的套路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呢?实际上,由于消费者的心理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对未来的预期值。如果预期乐观,就会放开手脚消费;反之,就会注重对预算的约束,从而对经济的增长不利。

至于前不久欧洲央行实行的负利率政策,在我看来原因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宏观上,欧元区其实除了德国,其他国家还没有真正从欧债危机中走出来,尤其是“南欧猪国”。前几天葡萄牙的银行危机,尽管惊险过摊,但也凸显了欧盟经济的结构软肋。微观上,由于宏观经济让人堪忧,因而欧盟各国银行对放贷业务,大部分实际上采取的都是“惜贷”的做法。由此导致欧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链频频告急。除了德国和奥地利,欧洲大陆国家的企业业绩平平,企业裁员日增,进而引起诸多的社会与政治问题。

我们不可否认,欧央行启用负利率的初衷是好的。但实施近一个月来,效果不甚理想。由于央行负利率的带动效应,欧盟成员国的银行确实被注入了不小的流动性,该流动性的分配基本与各国的实力份额相当。但由于流动性的“传导效应”中间环节还有很多,欧央行的美好愿景经过来回一传导,实际上能到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流动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当然,尽管欧央行的这个政策效果一般,但由于暂时别无良策,估计欧央行还会继续采用这工具。至于下半年“欧版QE”是否会出台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东施效颦”之举,一旦实施,弊大于利。

总之,欧盟经济的“软肋”已经清晰,那就是工业竞争力,尤其是核心竞争力;而要提高经济体的竞争力,人工、技术、资本和消费是四大关键变量。基于“虽慢犹稳”的观点,就下半年的欧洲经济形势,笔者认为经济效率会比上半年略好,但经济总量仍会呈持平势态。如果欧央行不出台更为切实的刺激措施,欧盟经济恐难有大的起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赵永升:欧盟经济的竞争力软肋  永升  永升词条  软肋  软肋词条  欧盟  欧盟词条  竞争力  竞争力词条  经济  经济词条  
智库

 峰会不断,危机不断

欧盟峰会达成了一项协议,其措词之含糊,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对此迅速做出反应,揭示决定了什么,什么还未决定。结论是,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这项协议远远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