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的含Base-Up工资上涨率达“2%以上”
针对工会要求上调工资的春斗(日本每年春季会举行劳资谈判,工会方面将之称为春斗),各个企业基本上都在3月给予了答复。根据经团联统计发布的“春季劳资谈判与各行业大型企业回答状况”(2014年4月16日)显示,2014年4月提供的工资协议额增长了2.39%。尽管这是包含了定期涨薪部分的幅度,但相较于13年协议额1.88%的增幅,可以认为实现了0.51%的Base-Up,即基本工资(Base)得到了提高(Up)。由于国外没有定期涨薪和基本工资的概念,所以“Base-Up”这个词显然是日式英语。
不过,此项调查的统计对象只是一部分大企业。要观察整体形势,就必须等待厚生劳动省公布“民间主要企业春季涨薪要求与协议状况”。一般财团法人劳务行政研究所发布的涨薪预测报告是现阶段可以获得的数据之一。从以往经验来看,该报告通常会给出比较符合实际的预测值,而它这次也预计增幅为2.07%,因此可以认为工资整体上涨幅度在2%以上。
Base-Up与定期涨薪的区别
对于1990年以前进入公司的那一代人而言,Base-Up是众所周知的一个概念,但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企业不再实施Base-Up,为便于理解,在此简单解释一下“Base-Up”和“定期涨薪”。
所谓Base-Up,并非单纯地提高薪金,而是上调基本工资部分。由于日本企业采用年功序列型工资制度,所以工资会随着工龄逐年上涨,这个上涨部分被称为定期涨薪。图1采用假定年龄的工资数据说明了两者的区别。
按图1所示,从30岁到31岁,工资从28万日元涨到了28.5万日元,这是定期涨薪形成的年功工资(图内箭头A)。相对于此,2014年时各年龄段都上涨了3000日元,这就相当于Base-Up的部分(图内箭头B)。
对于企业来说,Base-Up和定期涨薪同样需要增加人工费,但企业往往更加不愿意实施Base-Up。如果只是定期涨薪,由于存在到年龄退休的制度,所以只要每年录用相同数量的新员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都不会发生变化(当然,如果新员工人数每年增长,那么平均工资会下降,人数减少,则平均工资上升)。
但如果实施Base-Up,那么平均工资乃至工资总额都会上涨。泡沫经济破灭以来,作为长期苦于日元剧烈升值和需求减少的企业而言,效益好的时候采用奖金形式犒赏员工自是无妨,但Base-Up则会成为固定费用,可能对企业经营构成压力,这是企业希望极力回避的。出于这一理由,多年来企业一直避免实施Base-Up,所以报纸上纷纷登出时隔20年再度实施Base-Up之类的标题。
未必称得上“官邸主导的Base-Up”
此次Base-Up,官邸主导的色彩明显。这是因为媒体和在野党加大了批评力度,他们认为安倍经济学发出第一支箭,试图通过大胆的金融宽松政策摆脱通缩状态,刺激景气复苏,但如果只是物价上涨,工资不上涨的话,国民生活恐将愈发艰难。
因此,政府于去年设立了“旨在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的政劳资会议”,召集企业主、工会的代表,要求将日元汇率止升和景气复苏所产生的利益用于调高工资。对此,有人批评称,工资原本就应由劳资双方决定,政府插手便是多管闲事了。笔者也赞同这种观点。
不过,本次Base-Up未必称得上是政治主导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实际上景气回暖后,劳动条件较差的领域逐渐出现用工荒问题,企业已经面临不得不上调工资的状况了。恐怕本来企业也不会单纯到对政府提出的涨薪要求惟命是从吧。可以认为,这不过是人们将企业根据自身需要而加薪的行为说成是对政府的配合而已。
此前工资一直没有上涨的原因在于正式员工人数没有增长,增长的只是非正式员工。作为企业而言,一旦雇佣了正式员工,当经济形势不好时,想要解雇他们就会非常麻烦。即便当下需求有了增长,但如果对其持续性缺乏自信,企业还是会首选雇佣便于解雇的非正式工。
由于非正式员工的工资低于正式员工,所以如果非正式员工的比例升高,工资自然就会下降。当然,非正式员工即使与正式员工从事相同工作但工资却相对更低的现象也是一个重大问题,但其中一个原因在于非正式员工的月度劳动时间少于正式员工。由此来看,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单位时间的工资。
要判断工资是否有所上调,必须参考时薪,但日本并没有官方的时薪数据。不过,厚生劳动省的“每月劳动统计调查”中收录有包含加班费的月度总工资(现金酬劳总额)以及包含加班时间的总劳动时间等相关数据。因此,只要用现金酬劳总额除以总劳动时间就可以算出单位时间的工资。不过,由于现金酬劳总额中包含了奖金,所以在发奖金的月份,金额会较高。所以,只要观察对这种季节性变动加以调整后的修正数据,应该就能看出每月单位时间工资的变动了。
安倍经济学推出以来,劳动时间呈现增长趋势
图2展示了1990年至今的现金酬劳总额、总劳动时间、单位时间工资、合计劳动时间、合计工资的变化情况(均为将2010年参数设为100所得出的指数)。合计劳动时间是员工人数乘以平均劳动时间得出的数值,相当于所有员工的劳动时间之和。合计工资为合计劳动时间乘以单位时间工资得出的数值,即所有工资之和。现金酬劳总额、总劳动时间、单位时间工资均为员工的人均数值,合计劳动时间与合计工资为所有员工的合计数值。
观察推出安倍经济学的2012年12月前后,现金酬劳总额、总劳动时间、单位时间工资每月波动都十分剧烈,无法准确判断到底是增加还是减少了。不过,合计劳动时间、合计工资自2012年12月以来有所增长。换言之,截至2014年年初,虽然工资没有上涨,但由于雇佣人数增加,工资的合计额也随之增加了。假如工资合计额实现了纯粹(非雇佣人数增长引起——译注)的增长,那么国民应该切实感受到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若想得出更多结论,必须经历更长时间,收集到更多数据。但正如前文所述,由于预计2014年4月以后工资将会上涨,所以单位时间工资今后可能也会上涨。此外,从长远角度观察上述数据会发现,还存在更有意思的事实。
强行上调工资导致经济发展停滞
追溯到1990年的数据来观察图2可以发现,从1990年到97年,现金酬劳总额不断增加,总劳动时间不断减少。当然,现金酬劳总额除以总劳动时间得出的单位时间工资上涨速度比酬劳总额的上涨速度还要快。1990年至98年,尽管出现过多次景气恶化的状况,名义GDP增长率仅为15%,但单位时间工资与合计工资分别上涨了23%和25%。在恶劣的经济形势下,如果只有工资在上涨,那就必然导致企业利润缩水,设备投资减少,经济发展停滞。这正是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低迷的原因之一。
之后,工资逐渐下降,在2002年前后趋于稳定,此前过高的工资水平得到了纠正。日本经济随之回暖,开始以2%的增长率向前发展,但雷曼危机爆发后,经济发展再次停滞,目前在安倍经济学刺激下又恢复了增长势头。
综上所述,违背经济实际状况的工资上涨将迫使经济发展停滞。换言之,如果强行上调工资,反倒有可能导致经济形势恶化。甚至在小泉政权下毫无实际感受的经济增长时代,工资也出现了上涨。为了保持安倍经济学激发的景气复苏势头,首先应借助当下景气回暖的大好形势,降低失业率,然后等待用工荒倒逼工资上涨为佳。
作者介绍:
原田泰,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院教授、东京财团高级研究员。生于1950年。1974年东京大学农学系农业经济学科毕业后,进入经济策划厅工作。1979年获得夏威夷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历任经济策划厅国民生活调查课课长、该厅海外调查课课长、财务省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内阁府经济社会综合研究所综合政策研究官、大和综研首席经济学家、专务理事等职,后任现职。著书有《对年轻人见死不救的日本经济》(筑摩新书,2013年)、《日本经济为何发展不顺》(新潮社,2011年)、《日本国的原则——再问自由与民主主义》(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2007年,获得石桥湛山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