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实施“创新工程” 打造新型智库

实施“创新工程” 打造新型智库

——学习贯彻《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座谈会暨山东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启动发布会发言摘要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工程,也是社会科学院系统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抓手。自这项工程被写入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发展改革纲要以来,在我国哲学社科界尤其是社科院系统产生了强烈反响,推动了实施进程。在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之际,山东社会科学院正式启动实施“创新工程”,并以此为抓手建设中国一流新型智库。至此,我国已有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山东社科院三家社科院实施创新工程。2月6日,山东社科院在济南举行学习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座谈会暨山东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启动发布会,来自中国社科院、上海社科院的代表分享了实施“创新工程”、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经验与心得,山东社科院代表介绍了该院“创新工程”总体设计与实施计划。

一个共识被与会者多次强调:实施“创新工程”,是社科院系统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建设中国特色一流新型智库的重要路径,是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迈上更新层次、更高台阶的重大战略举措。这是对“社科院系统如何发挥智库作用”的有力回应。本版特刊发专家观点,以期为更多智库建设者、研究者提供借鉴——

把握智库内涵 建设新型智库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李扬

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赋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神圣使命。为此,要准确把握新型智库内涵,将新型智库建设落到实处。

为什么要建设新型智库?

首先,要从全局高度深化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新型智库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有大量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需要研究解决,需要智库解答。

其次,要从世情、国情变化的角度深化对新型智库建设的认识。当代世事、国事高度复杂,从国际形势来看,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从国内来看,中央对国内经济形势提出了“新常态”的概括,但新常态的各种表现,其实体经济基础、发展周期因素等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决策部署特别需要集思广益,特别需要智库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决策需求的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从两个层次来理解。一是“新型”,这是相对于国内原来的智库类机构和智库类活动而言的。依照职能划分,国内具有政策研究咨询性质的机构,如党政机关政策研究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包括一些企业和民间的机构,都可以称之为智库。而“新型”是指智库服务决策的渠道是多样的,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通过不断整合协调,充实完善智库要素,切实履行智库功能。二是“中国特色”,这是相对于国外智库而言的。与西方智库相比,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最大的特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就是要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就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新型智库怎么建?按照《意见》标准,智库应当具备研究机构、研究领域及成果、专家人才、稳定的资金来源、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信息采集分析系统、治理结构及组织章程、对外交流等八项基本要素。建设新型智库,必须按照智库基本要素进行重构;必须在组织架构、功能设置、治理结构、薪酬待遇、决策机制、成果评价转化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调整和改革;必须重点解决智库成果不能连续性发挥作用的问题,解决智库专家单兵作战的问题,解决智库成果转化渠道少等问题。各类智库要做到有确定的研究方向,长期追踪某一研究领域的问题;有好的带头人和稳定的智库队伍;不断拓宽成果转化渠道,提高转化效率和服务能力。在智库评价方面,必须建立起客观的智库成果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在评价中充分体现智库成果的特点和多样性。

新型智库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唐洲雁

新型智库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决策需求增加,智库参与重大决策的渠道更加畅通。《意见》对智库参与重大事项决策作出了制度安排,这表明专家学者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的渠道越来越畅通。我们要组建政策研究室,有针对性地开展决策咨询研究,鼓励专家参与重大事项的听证、座谈和论证,进一步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通过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成果发布会、推介会等,在重大事项决策中发出社科院的声音。

信息公开力度加大,数据获取及分析处理更加及时准确。《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和程序,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受理处置机制,拓展公开渠道和查阅场所,为智库及时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这样,我们获取信息数据将更加及时、便捷、准确,更有利于准确把握省情。为此,我们要成立省情研究院,科学分析汇总省情资料,充实完善省情研究数据库,打造权威省情数据发布平台。

政策评估制度更加健全,智库第三方评价作用凸显。《意见》强调,重大决策事项出台前,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建立有关部门对智库评估意见的反馈、公开、运用等制度。这表明,智库参与决策是全过程的。为此,我们要完善科研动态监测平台,引入国际先进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向政府和社会提供评价服务,实现对我省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监测、评估、预警、预测,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方案。

政府购买服务更加规范,智库提供社会服务更加灵活。《意见》明确了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的体制机制,这表明智库提供各级政府所需的决策咨询产品成为常态,智库发展空间大大拓展。为此,我们要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团队,参与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竞争,提供决策咨询所需的智库产品,充分发挥智库的社会服务功能。

同时,也要充分认识新型智库建设的严峻挑战。

从外部来看,智库竞争压力加大。智库建设的主体更加多元化。随着智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重大事项决策咨询、政府购买智库服务、政策评估等方面,各类智库参与其中,各方投入的精力和力量越来越大,竞争会更加激烈。

从我院自身情况来看,研究能力和水平距离省委、省政府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院启动创新工程,目的就是要以实施创新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科研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成果转化和评价考核机制、人才培养方式以及经费使用配置机制,努力建设国内一流新型智库。

社科院智库建设须理顺六对关系

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 潘世伟

上海社科院2006年作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社会主义新智库的决定,2014年正式实施创新工程。在初步实践中,我们努力推动地方社科院工作转型,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智库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关系。社科院系统是“学府型的智库和智库型的学府”,明显区别于党政机关研究部门和高校。因此,我们提出了“智库建设和学科发展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以学科支撑智库,以智库引领学科,使两者在互动中有效融合。

本地化和国际化的关系。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有着鲜明的原创性、独特性和主体性。我们既要立足本土实践,形成自己的解释体系、论证体系和话语体系,也要认真学习先进国家的成功做法,减少盲目性,降低不必要的成本,避免可能的失误。

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宏大的整体,各省市只是全局中的局部,只是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很好地结合起来,以国家战略指导地方发展,又从地方实际出发,找到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的具体举措、具体办法。

服务和独立的关系。地方社科院无疑要努力成为本地党和政府的智囊团、思想库,以建言献策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但同时,作为学术机构,必须坚持自身的独立性,在短期考虑和长期考虑中更注意长期考虑,在利益权衡和学理判析中更注重学理判析,在实际操作和战略谋划中更注重战略谋划。

项目推进和机制变革的关系。新型高端智库的建设和创新工程的推进,必然成为地方社科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任务和标志性项目。然而,更需要努力的是推进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自身体制机制的改革。围绕智库建设目标,如何形成公开的遴选机制,活跃的竞争机制,外部第三方的评审机制,严格的科研流程考核机制,科研成果的合理评价机制,社会化传播、影响和转化机制等等,都是我们要花更多心血的改革着力点。

成果和队伍的关系。智库要有自己的主导产品,创新工程要有名副其实的优秀成果,这是评判地方社科院发展的主要指标,也是体现竞争力、影响力的核心标志。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出成果的同时出人才。人是社科研究过程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科研生产力的实质性载体。造就一支坚持理想信仰、富有创新精神、具有为民情怀、充满聪明才智的决策咨询队伍,才是确保智库成果源源不断的根本关键。

新型智库提升齐鲁文化软实力

山东省副省长 季缃绮

山东社会科学院作为山东省委、省政府直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是我省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近年来,山东社科院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积极建言献策,突出加强应用对策研究,在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培育了一支了解世情、熟悉和掌握国情省情的专家学者队伍。目前,山东社科院正积极推进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这是深化社会科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社会科学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全省社会科学研究和新型智库建设起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山东社科院应如何实施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首先,强化改革创新。要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平台建设,强化协同创新,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发展新格局。要按照中办国办《意见》要求,以实施创新工程为契机,整体谋划,进一步创新科研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激发自身活力;完善以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办法,深化成果转化和评价考核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育方式,加大一流人才引进力度;创新经费使用配置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其次,着力服务决策。要聚焦重大问题,服务科学发展,多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努力做改革发展决策方案的建言者、政策效果的评估者、社会舆论的引导者。一是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依法治国等重大任务,增强战略谋划和综合研判能力。及时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苗头性、趋势性的重大问题并作出客观、准确的研判,对事关全省发展的重大问题,能出大思路、大战略、大举措。二是构建服务决策的研究保障体系。从准确把握决策需求、快速组织开展研究、提高成果质量、加强政策建议的及时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建立起完善有力的服务保障体系。三是及时开展政策研究、决策预评估、政策实施后评估和政策解读工作。组织自身力量并协调、集聚高校等方面智力资源参与决策咨询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系统化、整体化运用水平。四是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夯实政策咨询研究的理论基础。

最后,加强合作交流。要立足山东,体现山东特色和气派,同时也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新型智库建设的经验做法,学会整合各方面的研究资源和力量,学会用国际视野思考问题、探求办法。坚持高起点、高要求、高水准,积极构建和打造开放式研究平台,扩大对外的人文社会科学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开展政策对外解读,进一步提升山东社会科学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提升齐鲁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成国内一流新型智库。

山东社科院创新工程“六要素”

山东社科院创新工程的目标定位和思路举措,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

“一”是实现一个总体目标——打造国内一流新型智库。围绕这一目标,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的“思想理论高地”、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的高端学术殿堂、山东省情综合数据库和研究评价中心、服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创新型团队。

“二”是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在重大思想理论、学术前沿和现实问题研究方面完成一批高质量精品成果,理论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围绕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服务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三”是深化三项重点改革——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经费管理三方面改革。一是整合优化科研资源,推进院所机构改革。成立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山东省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政策研究室、省情研究院等机构,创办“山东社会科学在线网站”和《山东社会科学报》。二是建立创新岗位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竞争择优、灵活高效”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和“退出”制度。抓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资源配置等关键环节,建立“人才—学科—平台”一体化发展、部门协同联动的人才工作机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名家支持计划”“青年英才计划”“特色学科人才计划”和“技术支撑人才计划”,引进和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理论人才和重点学科骨干人才。三是改革科研经费配置办法,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智力报偿制度。探索建立科研经费按预算总额控制、专项任务单列预算、优秀成果后期资助的经费配置机制。借鉴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的经验做法,开前门堵后门,通过实行智力报偿制度,使复杂的智力成本得到合理体现。改革现行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按照“统筹使用、分项核算”的原则,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

“四”是强化四大支撑——体制机制支撑、人才队伍支撑、数字信息化支撑、精品成果支撑。使符合科研规律、充满生机活力的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和经费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定型,科学合理的成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优秀成果产出的科研组织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有利于创新人才选用的新型人事管理制度基本确立,以高端人才为龙头、学术领军人才为重点、青年英才为骨干的优秀人才队伍更加壮大;科研手段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具有山东地域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数据调研、分析、研判中心;以加大成果考评力度为手段,以提升绩效为目标,形成保障持续创新能力的精品成果产出机制。

“五”是发挥好五大功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省委、省政府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山东地方特色人文学科研究取得丰硕成果,在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切实发挥好我院在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方面的新型智库功能作用。

“六”是推进六个方面的制度创新——探索建立准入制度、退出制度、报偿制度、配置制度、评价制度和资助制度等六大创新制度,推出以科研组织运行方式、科研成果评价考核体系、科研辅助手段和方法、人事管理制度、人才培育方式、经费配置和使用管理改革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六个方面的改革举措。争取到2015年下半年,全院有50%的人员进入创新工程;2016年上半年有65%的人员进入,2016年下半年有80%的人员进入,之后始终保持20%的人员作为创新工程的后备力量。

链接:社科院系统“创新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1年9月5日,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正式启动。创新工程以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导向,以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优化科研资源分配为基础,大力推进学术理论创新、方法和手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传播平台创新。其中,体制机制创新是突出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事管理体制创新、科研管理体制创新、经费配置机制创新创新工程实施以来,中国社科院在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及科研组织管理等方面改革创新效果显著,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四年来,中国社科院学者共完成专著近2000部,论文15000多篇,研究报告5000多份,学术资料、古籍整理、译著、普及读物、教材等千余种,在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服务发展的决策咨询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4年6月3日,上海社科院创新工程正式启动。上海社科院由此成为第一家实施创新工程的地方社科院。共有60个团队申报创新型智库和创新型学科。经过严格评审,40个团队被确定为首批创新型智库和创新型学科团队,其中创新型智库团队18个,创新型学科团队22个。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创新工程的实施,涌现一批在全市乃至全国领先的专家和成果,决策咨询研究更具前瞻性、战略性,学科建设更为厚实、更为系统,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上海社科院作为理论研究重要阵地更加名副其实,真正成为综合型、创新型智库机构。

上海社科院将创新工程作为今后五年的工作中心,提出切实抓好创新工程的常态管理,严格各阶段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创新工程的带动作用,使上海社科院相关各项工作紧密配合、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推动智库、学科、人才建设全面发展。

山东社会科学院——

2015年2月6日,山东社科院创新工程正式启动。该院计划以此为突破口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充分发挥山东社科院在人才智力和服务决策、服务社会方面的优势,着力解决体制机制、管理方式、绩效考核、人才队伍、经费使用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科研规律、有利于科研创新、有利于出成果人才的制度体系。山东社科院将遴选组建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团队,发挥团队攻关和协同创新优势,组织开展一批重大项目研究。具体目标是:争取到2017年,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经费管理创新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到2020年,使符合科研规律、充满生机活力的科研管理、人事管理和经费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定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在国内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增强,努力打造国内一流新型智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新型  新型词条  实施  实施词条  创新  创新词条  打造  打造词条  工程  工程词条  
智库

 中国与拉美:艰难寻求新愿景

1月中旬,委内瑞拉总统尼古拉斯·马杜罗现身俄罗斯,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商讨石油价格问题,在这之前他刚刚访问了中国。由于委内瑞拉国内经济衰退,其总统希望寻求中俄等国家...(展开)

智库

 匡贤明:均权利是收入分配的核心

收入分配改革无疑当前最重要的话题。对第四季度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大家均抱以很高的期望。从我国中长期公平可持续出发,收入分配改革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展开)

智库

 免费之下的长期性经济停滞

在资本主义世界肯定有些什么东西彻底出问题了。尽管采取了前所未有的低利率,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投资水平依然远远低于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而就业率则依旧一蹶不振。但即...(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