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传统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打通中亚和西亚走廊在陆路直达欧洲。其二为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别通向东南亚、中东以及欧洲。中国希望借助这两条经济之路与世界经济开展更为紧密的互动。新近又有声音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应该将非洲囊括其中。如果中国高层认可了这一提案,无疑将为中非合作带来更强大的动能。但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扩大“一带一路”的战略内涵很有可能将中非之间现存的某些问题也推上风口浪尖。
新近有关将非洲纳入这一战略的提议来自林毅夫先生。他的观点是,通过对非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中国既可以帮助非洲经济发展,也可以将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非洲转移。官方的行动似乎也反应出了类似思路。新近中国和非盟之间签署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备忘录就是一个清晰的例子。由此,外界开始将非洲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并称为“一带一路一洲”。对此,非洲的回应十分积极,甚至有领导人坦率地表示欢迎中国将非洲纳入“一带一路”战略。那么,这样做对双方来说是否必要呢?
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地区交通运输项目——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要素。在中国经济学者看来,如果将非洲纳入“一带一路”,至少会从两个方面惠及中国经济。其一,通过向非洲输出本国产能过剩的建筑行业生产力,在帮助非洲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经济规模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宽中国的海外市场、带动国内经济增长。其二,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助于中国破解由劳动力成本升高等因素带来的结构性困局。
但是,无论“一带一路”的内涵是否拓宽,中国的对非政策基本都会保持上述基调。如果仅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将目前的战略变成“一带一路一洲”,不仅有招摇过市之嫌,还会导致资金投入的水涨船高。相反,对非洲而言,自己在对方的战略中的地位越高,得到的实惠也就越多。
不容否认,非洲从中国的战略中获益匪浅。但是,中国政府在规划中非合作伙伴关系的美好蓝图时,也亟需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投资开发和资源买卖的关系、某些中国公司不负责任的经营行为等等。但是,在中国专家的分析之中,这些尖锐的问题却有意无意地被排除了。
另一个潜藏在玫瑰花丛中的毒刺,是资金问题。中国对非洲的基建投资力度是惊人的,如果没有大量资金支持将难以为继。但是,如果投资以借贷的方式进行,非洲国家是否有能力偿还贷款?考虑到目前非洲并不平稳的投资环境,中国大型国有银行很可能会在贷款问题上愈发谨小慎微。想要劝服企业参与如此高风险的建设项目也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
在北京一直强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输出上,缺乏系统性也是困扰全局的问题。虽然非洲大陆上已经有成型的中国企业在运作,但这些试点往往宣传意义大于实际经济效益。北京必须在非洲树立更为稳固的投资形象,切实带动当地就业。想做到这一点,系统性强、合作调配模式成熟以及产业定位准确的投资方式是重中之重。
综上,现在讨论将非洲纳入“一带一路”为时尚早。在将中非合作上升到核心战略层面之前,中国必须首先解决双边合作中的现实问题,避免政策与目标背道而驰。此外,随着中美在国际安全事务上的合作愈发紧密,中非的经济合作无疑也将为两个世界大国维护国际秩序稳定提供更多契机。
注:
本文为瞭望智库摘编自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报告“Inserting Africa into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A new opportunity for jobs and infrastructure?”,原文发表时间为2015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