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发生的一些当地人与观光客纠纷事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观光客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大量不便,甚至是骚扰。有媒体报道,随着中国游客和投资在短期内大量涌入,韩国济州岛政府和居民开始担忧中国的 “入侵”(invasion)。去年访问韩国的600万中国人,其中一半去了济州岛。中国游客在岛上亚洲最大的家庭主题公园和赌场挥金如土,中国投资者在那里盖高楼建宾馆,按说这本是再好不过的事,是当地政府怀着发展旅游业和招商引资的美好抱负求仁得仁的结果,可现在当地人居然为此烦恼不已,考虑将中国 “财神”推出门外。
开门揖客,客至心烦,这其中的原因何在?济州岛官民所担心的,一是中国游客的某些行为破坏了当地的风俗习惯,二是整个或部分区域的“中国化”。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一种普遍存在的“一面想赚游客的钱,一面看着这些外地人烦”的狭隘心态。
但不可否认,蜂拥而入的游客也在世界各地造成与本地人的紧张关系。如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西蒙·库柏指出的,游客扰乱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这是一个世界性现象。一年要接待800多万游客的阿姆斯特丹,游客和当地人在自行车道上差点打架;威尼斯只有26.5万居民,每年要接待2000万游客,重负之下,当地甚至考虑收入城费。尽管还是希望赚游客的钱,当地人更担心那些美丽的欧洲城市成为 “属于游客而不属于当地居民的城市”。此外,西蒙特别指出,欧洲当地人“对中国游客抱有一种成见,和上世纪70年代他们的先辈对美国游客的成见如出一辙:认为这些游客堵塞交通,对文化漠不关心,只知道购物”。
平心而论,这种成见所针对的行为,并不缺乏实证根据。事实上,连习近平主席出访马尔代夫时都亲自对中国游客耳提面命素质问题。在飞机上打架、泼空姐方便面、在寺庙里踢钟、旅游场合随地吐痰、地铁上让孩子大小便、在景区为了拍照而互相大打出手、在卢浮宫水池泡脚、在埃及神庙浮雕上刻下 “××到此一游”,这些都是公开报道过的不良行径。我本人行走四方,亲眼见过不少。一次在韩国首尔机场过安检后等候过关,排在我前面的是个韩国人,再前面是个中年女性中国同胞。队伍朝前移动了一小会,忽然那位女士转身兴奋地大喊,招呼一堆亲友到她前面插队。前面的韩国人面色很难看,嘟嘟囔囔几句,不知是在抱怨还是咒骂,随后扭身走了。我采取了半绥靖的手法,说了他们几句,但鉴于那个亲友团有两个老人,也没有坚持要他们排在我后面。毫无疑问,这种情形之下,旁观的韩国人对中国游客能有多少好印象?
当然,低素质并不是中国游客所独有。新闻报道过的某些行径,如脱鞋洗脚牛背照相等,其他国家游客也有,有些确实是媒体吹毛求疵甚至有些哗众取宠的成分。但必须认识到,素质这东西,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可改变的。低素质仅仅是源于缺乏教养而已,而教养之形成,需要时间和金钱的投入。
部分中国游客的 “低素质”行为,其实是长期物质和精神匮乏后导致的 “疾病”,在物质精神双丰盈的条件下,假以时日,完全可以 “治愈”。“仓廪实而知礼节”,这并非虚言。事实上,在过去几年,若干调查说明中国游客的素质确实是在逐步提高。历史角度讲,这也符合其他国家的情况。以前美国人韩国人都因为在外旅游时言行粗鲁而被称为 “丑陋的美国人”和 “丑陋的韩国人”,但现在其形象已经大为改善了。
毫无疑问,某些素质的改善需要一个过程,也许要几十年的时间。这其实就是说,关于某些中国公民在海外的低素质表现这个问题,一时半会是没有解决方法的,有关各方都得怀抱希望忍一忍。中国人揣着财富四海游历,这本身也是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行万里路,见万国人与事,一定会增广见识,逐步学会恰当的言行方式和别人相处。而那些 “大地方”,包括国内国外的大城市,应该认识到它们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承担着教化的功能,这也是它们为自身的繁荣发达开放所必须付出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