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们是如何“误会”了银行?

一些可能会导致糟糕政策的关于银行业的错误传言,因在媒体以及选民中广泛传播而一直没有销声匿迹。我很担心它们催生的政策可能削弱金融系统推动经济增长的能力,并可能增加未来爆发危机的风险。

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我们只能解释每一个谬误及其有害的原因,希望了解更多的读者,笔者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分析;第二,为了节省空间,不得不过分简化对这些传言的描述。在很多案例中,这些谬误可能会以更合理的面目出现,但无论如何我仍然认为它们是错误的。

谬误之一:“大到不能倒”的银行是主要风险,应该被拆分。这种论调的核心问题,是其认为目前的金融危机是这种巨型银行引起的,因此要通过法律拆分它们,以消除威胁金融稳定的风险。

如果一家大银行被拆成10家或20家小银行,这些小银行所犯的集体性错误将与大银行一样。它们也会乱发房贷和商业抵押,也会通过红利刺激机制小钱冒大险,将大银行所犯的错误重复一遍。监管机构也会犯下同样的错误,并且同样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不安全的住房政策也是客观存在的。

拆分大银行将会失去规模经营带来的好处。此外,各种监管改革措施以及投资者们的积极作为,都使得大银行比此前安全得多。如果拆分大银行,将会破坏真正的经济效率,导致银行服务漫长而糟糕,也不会增加更多的安全性。

谬误之二:将投资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剥离,会使得金融体系更安全。这一想法有几个明显漏洞。首先,危机中倒下的银行既有近乎“纯投资银行”的雷曼兄弟、美林等,也有近乎“纯商业银行”的华盛顿互助银行、美联银行等。综合投资银行及传统商业银行模式的是花旗银行,但该银行的问题不是混合经营,而是在两个领域的经营都很混乱。

其次,混业银行集团内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该如何合作,也有很大的约束。

第三,在困难时期,业务经常会此消彼长,混业银行因为经营多元化而获益,降低风险;

第四,要在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画上一条“三八线”几乎不可能。企业客户,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显然希望银行能够提供包括贷款、证券及衍生品交易在内的“量身定做”的服务,银行业务必须适应新的商业模式。第五对于“银行可能会拿储蓄冒险”的问题,美国法律已经解决了,现在银行已经大大减少在股票和证券方面的业务,即便存在类似“冒险”,也大为减少。

谬误之三:提高银行的资本安全边际不会有任何社会代价。乍一看,确实如此,“资本”主要由银行股东提供,银行拥有的资本越多,其成本也越高。因为股东承担的风险更高,会要求得到比储户或证券购买者更高的回报。

两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莫迪利亚尼和米勒认为,在理想状况下,增加资本不仅能带来安全,而且可以减少所有融资方式的成本。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认为,银行拥有越多资本越好,并进一步指出,这样做的社会成本是零。而问题在于,现实世界与理想状况不同。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由于企业通过分红课税也比利息课税多很多,这意味着高资本确实成本更高。

危机爆发时银行资本确实太低,笔者个人强烈支持将资本水平提高到巴塞尔协定(III)所要求的水平,但并非越高越好。

注:

本文为瞭望智库摘编自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网站文章“Political myths about banking make for bad policy”,原文发表于2015年3月24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我们是如何“误会”了银行?  误会  误会词条  银行  银行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  
智库

 习近平访美的“东西平衡”思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次访美具有历史意义,将为两国关系奠定基调。这次访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体现出了“东西平衡”思维,即对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的同等重视。习近平在西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