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依法治军必须彻底破除本位主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并要求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高国防和军队法治化水平。毫无疑问,加强依法治军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现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和有效履行使命的迫切需要。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有的部队在贯彻依法治军过程中还存在与法治要求相违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其中,本位主义就是一种表现形式。本位主义是指在处理单位与部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只顾自己,而不顾整体利益,对别部、别地、别人漠不关心。加强依法治军,必须认清本位主义的现实危害,深挖本位主义的产生根源,找准破除本位主义的方法路径,让法治真正成为军营新常态。

围绕依法治军效能发挥,认清本位主义现实危害

我军是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走向胜利的,是秉持“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走向正规化的,也是在坚持依法治军中发展壮大的。实践证明,加强依法治军是保持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完成能打仗、打胜仗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和制度保证。但本位主义画地为牢,心里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信圈子规则不靠法规纪律,对加强部队建设十分有害。

制约集体智慧发挥,影响强军兴军力量凝聚。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制度有个最大优越性,就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一下决心,一做出决议,就可以立即执行。实现强军目标同样需要用法规制度的权威性、优越性保证部队建设的有序性、协调性。但因本位主义思想作怪,有些单位处理问题习惯从自身需要出发,凡事只考虑本部门本单位利益,不愿受法规制度约束,不考虑全局工作需要,千方百计通过组织会议、设计活动、搞检查评比来显示存在,把分工搞成了分家、片面强调各自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政出多门重复建设、工作争时间抢位置等。特别是关于改进会风文风考风的问题,之所以屡禁屡犯,甚至愈演愈烈,根本的还在于缺乏按制度开展工作的意识,缺乏主动关照全局的精神。结果是资源被浪费了、时间被荒废了、组织威信被损害了、官兵积极性被挫伤了,还何谈干事创业,强军兴军。

造成战斗资源被分割,有碍能打胜仗要求落实。未来作战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其联合性、精确性、协调性等要求不断提高,秩序、规则、程序对战斗力生成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参战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必须丝丝相扣、精确对表,而对法规制度、操作规程的严格遵循恰恰是实现精确的重要保证。《孙子兵法》也把“法”列为兵者五事之一,提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但如果各地区、各部门固守本位主义,就会以邻为壑,各行其是,各搞一套,各吹各调,不沟通、不协同、不支持,看着近在咫尺实则远似天涯。结果造成战斗资源条块分割,战斗要素不能互通共享,导致难以形成有利于系统作战的建设标准,难以打造有益于能打胜仗的作战体系,进而延长了战斗力生成周期,产生巨大内耗。甲午战争的悲剧,就是这方面的历史镜鉴。

削弱法律法规权威,动摇部队安全发展根基。依法治军追根溯源是依靠法规政策的权威性稳定性,营造“有法授权可为,无法授权不可为”的建军治军环境。但现实中,在“从实际出发,创造性执行”的正确口号下大搞变通、塞进本位主义“私货”的情况仍然存在,“情况特殊”成为不执行法规政策的“挡箭牌”,“创造性”蜕变为“歪曲性”。在倾向性问题纠治上,不是抓条令条例学习贯彻,而是着眼本单位本部门需要定这“不准”、那“严禁”;在选人用人上,以强调客观搞特殊,超编制配干部,总想把本单位的干部用起来,声称“知人善用”;在工程建设上,定潜规则,搞利益内部流转,让招投标变成“形式主义”;在违规违纪处理上,分亲疏远近送人情,对条令条例“视而不见”。诸如此类的行为有的看似照顾了个人情绪,实则损害了法规制度严肃性;有的看似促进了部队建设,实则动摇了发展基础;有的看似维护了单位荣誉,实则败坏了部队风气。近年来,发生事故案件的单位,多数可以从上述方面找到教训。

紧贴依法治军法治原则,剖析本位主义存在根源

本位主义是一种产生已久,社会和军队共同存在的现象,成因虽然比较复杂,但惯性思维作祟、现实利益羁绊和追责措施不力是主要因素。

惯性思维作祟。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其实质就是“官本位”社会,“学而优则仕”就是证明。这一惯性思维在人们头脑中有着深刻烙印。虽然随着依法治军力度不断加大,类似“我的地盘我做主”等思想观念有所转变,但因这种意识历史积淀较深,具有很强的顽固性,致使“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白头、白头不如口头”的传统观念不会马上被摒弃。坚持条令怎么讲的就怎么执行、制度怎么规定的就怎么贯彻、职责怎么要求的就怎么落实,也不会马上成为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法治思维自然也不会马上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和一种素质。

现实利益羁绊。利益是推崇本位主义的原动力。本位主义屡禁不止,就是因为对“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现实利益看得过重,始终把眼睛盯在小圈子、小山头上,怕贯彻法律规定使小集体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失,怕贯彻法律规定使小集体的资源被共享,怕贯彻法律规定使小集体的威信被削弱,怕贯彻法律规定使小集体的潜规则被曝光。想方设法为小圈子设置“篱笆”,为小山头修筑“围墙”,表面上看是为本单位负责任,实际上是谋求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最大化,导致依法治军不易真正立起来落下去。

惩戒措施乏力。“法无严不威,无威而不立。”本位主义之所以能够登上“大雅之堂”,对其打压不够、惩戒不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现实中,没有就如何纠治本位主义一级一职定责任、一岗一位明责任、一事一物清责任,没有形成封闭的责任体系;没有立起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搞本位主义要坚决惩处的鲜明导向;没有营造对搞本位主义的人,无论职务高低还是关系远近坚持一把戒尺、从严查处的法治风尚。结果是对不该姑息迁就的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本该问责的因为人情关系而“豁免”,致使本位主义现象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对本位主义给部队、集体和官兵利益造成的损害没有进行有效处理,进而助长了本位主义之风的盛行。

着眼依法治军落底见效,找准破除本位主义方法

毛泽东曾经多次强调要反对本位主义,在历次整风运动中,都把矛头指向本位主义。习主席指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强军之基,是建设强大军队的铁律要求。要让依法治军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以整改整风精神,突出破除与其相违背的本位主义,开创依法治军新局面。

破除本位主义要把强化对党忠诚作为核心要求。新形势下坚持依法治军,就是要进一步把党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主张和治军经验从制度上、法律上确定下来,通过充分发挥法治的强制作用,确保党的意志主张和决策部署在军队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强化贯彻法规制度就是践行军魂,搞本位主义就是亚忠诚、伪忠诚,甚至假忠诚的政治意识,确保执行法规号令雷厉风行、原原本本、彻彻底底,不“三心二意”、不“半心半意”、不“虚情假意”。规范完善党委决策程序方法,提高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纠治“潜规则”,防止“团团伙伙”,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制度落底见效。围绕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机制,拆除本位主义“土围子”,确保全军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破除本位主义要把服务战斗力作为根本目的。把战斗力提升作为全部军事法规制度的现实价值所在,破除靠搞本位主义进行自我循环、自我服务的错误行为。规范作战训练各领域各环节各要素,构建覆盖战斗力生成和释放全链条的标准体系、评估体系,使之科学化标准化具体化、可操作可监控可问责。用法规制度立起鲜明导向,激励督导各级党委把统兵打仗作为第一要务,领导干部把带兵打仗作为第一职责,广大官兵把练兵打仗作为第一追求。加大检查监督力度,端正训风演风考风,纠治“难不练兵,险不施训”,切实做到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任务是什么就要突出练什么,用法规制度解决本位主义导致的“烟囱”林立问题,保证一切建设切实向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聚焦用力。

破除本位主义要把培育法治文化作为有效载体。运用法治文化把个人的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部队建设有机整合在一起,凝聚成一种无形的合力。采取教育、训练与培养等方法,树牢法的权威不容挑战、法的地位不容置疑、法的作用不容削弱的理念,使之成为制约言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通过加强依法治军环境建设,弘扬我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优良传统;通过组织警示教育宣讲、案例图片展示等,让各级时时处处受到熏陶和启迪,使法治精神真正进入思想、融入血脉;通过常态组织送法活动,让军营法治文化蔚然成风,让本位主义没有生存发展的“软环境”。

破除本位主义要把推进法规执行作为坚强保证。法律法规被遵守、得到刚性执行是控制本位主义行为的有效手段。要强化主体责任,明确职责权限,以严格的责任制保证法规制度有效落实。综合运用党内监督、层级监督、专门监督、群众监督等有效方式,坚决纠正上级管不到、同级管不住、下级管不了的问题。加大过错追究力度,执纪执法要坚持动真的、来实的,做到正视问题敢揭“盖子”,处理问题敢动“刀子”,追究责任敢打“板子”,真正体现法之公正律之威严,保证各级不敢搞本位主义、不能搞本位主义、不想搞本位主义,进而强化领导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运转、官兵依法自律的治军意识。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依法治军必须彻底破除本位主义  本位主义  本位主义词条  治军  治军词条  破除  破除词条  依法  依法词条  彻底  彻底词条  
智库

 关于竞争性宽松货币政策的担忧

在经历了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正在努力重新回归常态,金融市场也进入上涨通道。这可以部分地归因于各国中央银行集体实施的极宽松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对当前的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