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谈台湾大学甄试入学制度

近期大陆刚办完“高考”,数百万计的学生,期盼通过考试,使自己浸润于高等教育,精进能力、获得加持,在未来人生道路上,更顺遂一些。当然,每到这个时候,就有不少人要“喷”这样的考试制度,再上线上纲到整个国家、民族的教育体制与思维……其实,在东南一隅的小岛台湾,经过大学扩招、教育体制改革,多年漫长摸索,至今也是每到升学季节,引来热议不休。前阵子约四五月时,最被岛内媒体、高中毕业生及家长重视的,就是“大学甄试入学制度”。

2002年以前,台湾的高中毕业生若要进入大学,只能通过俗称“联考”的“大学联合招生考试”一途,以成绩结果分发志愿,与大陆“高考”制度异曲同工。世纪交替之际,台湾面临教育改革热潮,当局广设高中、大学,开放教科书版本,企图引进欧美自由开放的教学特点,改善岛内教育环境、减轻学生压力。当教学的内容起了变化,家长与学生受到政令宣传,对大环境有更积极的想象,那么旧有的“联考”制度怎么能满足时势需求呢?于是,大学入学考试的改革方案便出现了。

每年1月底或2月初,举办“大学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不分组别地统考国文、英文、数学、自然、社会五科。每年7月1日至3日,举办“指定科目考试”(简称“指考”),视各类组选考六至十个科目。“学测”的成绩,一般用作4月至5月的“甄试入学”参考,而“指考”的成绩则用作登记分发入学,类似传统“联考”及大陆“高考”的模式。

之所以设计成两套考试、制度,是考虑到若学生心中已经向往某种科系领域,并且在课余时间累积相关经历,但学科成绩并不太理想,则可透过甄试入学,让大学教授们从书面资料、面谈等过程,发现学生长才,进而使之有就学机会;又若学生很会考试,学科成绩颇佳,符合传统意义上的“用功”标准,那么通过笔试成绩登记分发,是最简单方便的。

起先方案,有“学校推荐”与“个人申请”两个环节,前者是学校根据校内成绩排名,申报推荐给大学校系,但这过程在“学测”考试前完成,很有可能考生受到母校推荐予某校系,但“学测”成绩不达标,只能铩羽而归。“个人申请”则俟“学测”成绩发布后,由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报名申请,最多可提交五个志愿。现在台湾教育界,多以“推甄”一词概括这一套制度,便是由“推荐、申请甄试”说法简化而来,事实上,现今已无“学校推荐”,而是由另一套“繁星计划”制度替代。

甄试入学制度中的“个人申请”越来越重要,招生名额也从最初的一到两成,扩充至将近五成,甚至有些校系招得更多。这也使得台湾高中学生,最看重这套入学制度,它并非完全参照智育及考试成绩,有更多建立在个人兴趣或生涯上的机会变数,且若能通过甄试入学,可提早三到四个月自高中校园“解脱”。只是,理想与现实往往是冲突的,在过去那么长时间的填鸭式教育下,家长、教师与学校管理层,仍不免依循相当落后的思维,认为任何制度不过就是不同面貌的“考试”而已。要考什么,准备什么就得了。于是,莘莘学子为了应付甄试入学的个人申请管道所需,总会出现许多违背最初良善立意的景象。

高中三年的课程里,并不会有任何科目教授如何培养自身兴趣、参与社会活动,以及制作书面资料、培养口语表达技巧……但这都是参与甄试入学的重要成功因素,如果学生平时没有积累教科书以外的知识与兴趣、投身社团,不懂得搜集证照、奖状或相关凭据,也无法从嘴巴流畅地说出自己的人格特质与理想求追求,那么大学教授们要怎么知道这名考生到底有什么优点呢?于是,越来越多学校,在高三生考完“学测”的那个寒假里,开办三到五天的“推甄应对课程”,聘请校外教师临时恶补,笔者就曾经教授过类似课程,帮助学生阵前磨枪。

当我面对即将要参与甄试入学学生们,便发现大多数人露着彷徨的眼神,可怕的是,他们内心里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读什么科系。请再留意前文所述:甄试入学的个人申请制度,基本上是为已有目标、方向、理想的学生准备的,如果一切从零开始,那么完全失去这套制度存在的价值,又回到了传统教育思维下的套路一一应付。

少数能说出心中“大概”想走什么路的学生,则是发现相关活动经验或成果,并不如预期的丰富,甚至涉及科系领域的相关知识少之又少。在模拟面试过程,我扮演主考官,问了学生许多问题,经常得到啼笑皆非的回答。问:“阳宅与阴宅怎么区别?”某欲投考建筑系的学生回答:“一种能照到太阳光,一种照不到。”问:“秋千要怎么荡才会荡得高?”某欲投考物理系的学生回答:“使劲!”问:“为什么我在商场买的1TB硬盘,接到电脑上只剩下900多GB?”某欲投考计算机资讯系的学生回答:“大概那是瑕疵品吧!”……此外,想考中文系的学生把辛弃疾的词作形容成“温柔婉约”,自称学过日语的学生无法以日语自我介绍,种种情况,都是极为尴尬的表现。

这些学生也是受害者。教育政策美其名适性发展,但校园内、教室里大多数的时间,仍是背诵、考试、标准答案。一但要求学生展现个人性格、优点特质时,却发现没有什么好料拿得出手。又岛内媒体经常模糊焦点,经常报道“家长代表”表示甄试入学制度令考生家庭开销增大,为制作备审资料、置办面试服装所用,事实上,现在甄试入学的备审资料仅需缴交电子档案,而面试时亦不需穿着华服正装,所谓“家长”的种种控诉,只是因为孩子在压迫之下无法于此制度伸展,又未能侥幸靠恶补蹭入榜单之内的开脱之词罢了。

究竟有没有很懂状况、充满才气、熟知志愿科系相关知识,并累积丰硕成果的高中应届毕业生呢?有。但他们不需要多余的补习,自能通过甄试入学升进大学,开展新人生,即便原先他们的在校成绩或许不理想。一切事在人为,端看思维、心态,能不能跟上时代而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谈台湾大学甄试入学制度  台湾大学  台湾大学词条  入学  入学词条  制度  制度词条  
智库

 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该向何处去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关键是要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利,目前试点地区在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权和收益权时已经进行了顺利而充分的探索,但有偿退出、继承、抵押、...(展开)

智库

 农地转让权的经济分析

放弃农地的代价农地一旦转成工业用地或城镇用地,其市值上升数倍甚至百倍。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农地的产权主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分享农地转为他用引起的增值,是由农...(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