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亚地缘政治博弈及其新动向

近代,特别是中亚五国独立以来,中亚地区日益成为大国及各种政治势力博弈的场所。去年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构想,在国内外都引起巨大反响。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枢纽地带的中亚,地缘政治上的博弈之动向,是本文关注的视角。

一、地缘政治主题

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中亚地区,受限于地理、人口诸因素,本身并不能成为地缘政治的中心。它为各大文明的交汇之地,同时也是各大文明的边缘地带,只是最近的一二百年方为地缘政治角逐的对象。随着苏联解体和中亚地区建立起五个独立的共和国,新一轮的地缘政治经济博弈开始。

当然,近些年来中亚及周边的情况比较复杂:2014 年北约及美军撤离阿富汗,后撤军时代的前景一直为诸方分析和猜测之中:是全撤还是部分撤,塔利班是否还会卷土重来?特别是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异军崛起,搅得中东一团乱象。乌克兰政变以及俄罗斯被指控“干预”,俄罗斯与美国、北约、欧盟的关系骤然紧张。但这些都改变不了的现实是:其主角或大国博弈的主要对手,在欧亚大范围是北约和俄罗斯,在欧亚的腹地则是美国与俄罗斯

(一)美国的“愿景”

苏联解体后,中亚被认为是地缘政治的真空。

早在1992 年美国便出台涉及中亚的“自由促进法案”(The Freedom Support Ast ),其基本内容是:非核化、自由和民主。1997 年华盛顿推出“丝绸之路战略法案”(The Silk Road Strategy Ast),其战略目标是遏制俄罗斯、获取能源和推广美国的价值观。

尽管美国千方百计地想打入中亚,但成果甚微。中亚国家相继被纳入北约和平伙伴计划,但这些国家仍然跟着俄罗斯,至少不敢背向俄罗斯。“9·11”后,美国得到千载难逢的机遇,即以反恐为名打入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玛纳斯基地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汉纳巴德基地。随着美军进驻,打出“持久自由行动”(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致力于民主化,鼓动起“颜色革命”,通过郁金香革命推翻了吉尔吉斯斯坦阿卡耶夫政权,但引起俄罗斯中亚国家的警惕。此后,美国推出“大中亚伙伴计划”(Greater Central Asia Partnership),但未有响应者。2010 年,希拉克在修改“大中亚伙伴计划”

的基础上推出“新丝绸之路愿景”(New Silk RoadVision)。最近十年美国的“计划”和“愿景”,就是以重建阿富汗为名,挖空上海合作组织,排斥俄罗斯与中国,力图将中亚往南拉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所谓的“新丝绸之路”,只是借此掩盖其真实的政治目标。

(二)俄罗斯的“联盟”

苏联解体之初,在很大程度上,中亚被认为是卸去的“包袱”。但一厢情愿地融入“西方”美梦破灭之后,俄罗斯愈来愈认识到,中亚地区于俄罗斯安全与发展具有的重要地位。“格乌冲突”后,普京、梅德韦杰夫郑重宣布,包括中亚在内的独联体地区是俄罗斯“特殊利益”地区。其所谓的“特殊利益”就是传统的“势力范围”。在一些俄罗斯政治家和地缘政治学家眼中,中亚无论如何是不容他人染指的后院。

与美国不同的是,俄罗斯中亚地区有着广泛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并有不同内容和层次的平台:独联体(СНГ)、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СНГ,ОДКБ) 和欧亚经济共同体(ЕврАзЭс)。2010 年开始,俄罗斯效仿欧盟,开始打造俄白哈关税同盟(ТСРБК)。2014 年5 月29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领导人在阿斯塔纳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宣布欧亚经济联盟(ЕвразцǔскцǔЭкономцческцǔ Союз)将于2015 年1 月1 日正式启动,在此基础上建立超国家的联盟,旨在政治、经济上整合独联体。

(三)欧盟的“计划”

欧盟对中亚关注有限。1995 年通过《欧盟对中亚国家战略》,但相互伙伴关系与合作协议长期并未有实质性落实。2007 年欧盟推出新版中亚战略,2008 年出台“东方伙伴计划”。欧盟于中亚聚焦两个方面:能源、交通与民主、人权,前者实,后者虚。

欧洲本来就能源紧缺,主要依靠俄罗斯之油气。欧洲愈来愈想直接获取中亚的油气,而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近十年来一直在经营里海、高加索、土耳其的巴库- 杰伊汉油管和纳布科(Nabucco)气管。这些与中亚油气东输形成竞争关系。

在交通上,欧洲则致力于“欧洲- 高加索- 亚洲运输走廊”(TRACECA)计划。这是由欧洲通过土耳其、高加索,穿越里海的宏伟计划。其最诱人前景是:以标准轨与我国向西铁路在中亚对接。最新消息是,连接亚欧大陆的马尔马雷海底隧道,于2013 年10 月29 日(土耳其共和国成立90 周年之际)正式通车。隧道深度为海平面以下60 米,为世界之最。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在开通典礼上表示,海底隧道横跨博斯普鲁斯海峡,连接伊斯坦布尔的欧洲和亚洲地区。从理论上讲,这条隧道的开通会使从伦敦乘火车经伊斯坦布尔去北京成为可能。标志着北京和伦敦将通过这里连接起来。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什么

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后,学界已有很多很好的解读。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很重要:一是源于悠久的古丝路历史传统;二是相关地区国家人民顺应当代全球化的大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景。

对于古丝路历史传统,大家都已十分清楚,这里就不多说了。而关于“全球化”这一概念要说上几句,一般而言,它说的是经济全球化,即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当然,关于“全球化”争议很大,拥护者憧憬它会给整个世界带来空前的进步和繁荣;批评者断言它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贫困、战争甚至文化灭绝。但我认为,无论你喜欢或不喜欢,无论你赞成或反对,全球化总的来说是历史大趋势、大潮流。借用孙中山先生的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

从这点看,当代全球化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时代背景。

宽容与不排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所有其他的计划最重要的区别。“丝绸之路经济带”,不是论坛,不是要搞什么国际组织,更不是策划什么排它的经济的,或意识形态的“同盟”,而是相关地区国家共同努力奋斗的美好“愿景”。中国只是倡导者、推动者,而不是主导者,更不是主宰者。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丝绸之路经济带”要在相关地区国家人民“共建”,这应是一个平等、协商、共赢的“水到渠成”的过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两端,是互为方向的大开放之“梦”,而在其枢纽的中段———中亚地区,却是摆脱封闭的多方位的大开放之“梦”,归根到底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共同之“梦”。

中亚地区已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这个组织成立已 13 年,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迄今为止,中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还局限于双边,也就是说,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合作。有些利好的项目和机制建设进展缓慢,如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银行、能源俱乐部。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在具体操作中总有一定过程。比如说,“成员国协商一致”的原则,即凡事须成员国协商一致,方能成决议。这充分体现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无论大小一律平等,固然很好,但问题的另一方面,那就是“一票否决”,即若有一成员国不同意,那就什么事也做不了。我想,“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亦可反过来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范围的多边合作。这些年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如火如荼,这是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四方合作,其中土库曼斯坦不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因此不能说是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经济合作,却可以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版块中的经济合作。这种合作更灵活,不受组织限制,还反过来可推动组织的合作建设。笔者甚至想,可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地灵活地搭建经济合作发展银行、能源俱乐部之类的合作平台,参加者自愿。这或许能更便捷地办一些实事。

三、中俄两“带”之对接:前景广阔记得2013 年底北京召开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国际学术座谈会上,俄罗斯学者提出:要避免用“中国梦”“绑架”他国。此说讲得很客气,实际上体现了外界的,特别是俄罗斯方面的一些疑虑。

2014 年2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索契冬奥会上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普京表示:俄方积极响应中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愿将俄方跨欧亚铁路与“一带一路”对接,创造出更大效益。此后,俄罗斯学术和实际部门重量级人物亚库宁(В.И. Якунин)、奥西波夫(Г.В.Осипов) 和萨多夫尼契(В.А.Садовнич) 提出“ 跨欧亚发展带”(Транс-ЕВразцǔскцǔ лоясразВцмця)的构想。

俄罗斯信息分析中心网站2014 年5 月26 日文章就此评论说:“自开始全方位合作以来,莫斯科和北京还从未如此接近建立战略……俄联邦希望得到中国的投资,中国希望得到俄罗斯的资源。中国与俄罗斯的紧密合作,打造独特的欧亚‘经济脊梁’,这有望催生新的地区安全体系,将使美国不再觉得自己是可随意发动革命和内战的地区霸主。”

2014 年7 月21 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合办“加强中俄合作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跨欧亚发展带的有效对接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中俄最重要的智库代表人物,包括俄罗斯铁路总公司总裁亚库宁出席会议,初步地探讨了中俄两“带”之对接的意义及必要性、可行性。

虽然还未看到关于“跨欧亚发展带”的详细报告,但我感到,俄罗斯的这个“发展带”与中国的“经济带”,在所划出的地域大体吻合;所倡议的内容,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电力、通讯网络以及金融信贷的互通互联,高度吻合。因此,有理由相信,中俄的这两条“带”完全可以对接的。问题是,中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由国家主席在各种场合下一再强调的,表明它已成为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近日专门请教过俄罗斯著名学者卢金(А.В.Лукин),他认为,俄罗斯的“跨欧亚发展带”还处于学术和实际工作部门讨论之中。也就是说,只有当“跨欧亚发展带”如同中国一样,成为俄罗斯国家发展战略,这两个“带”的对接方才进入实质性讨论研究阶段。

至于如何对接问题,笔者以为,须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形而上层面,必须不断提高中俄两国政治层面上的互信。这个互信程度愈高,对接的基础就愈扎实。

二是较为具体的技术层面,必须在加强中俄经济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技术标准的对接,比如在铁路互通就有标轨与宽轨的对接。

三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还是模着石头过河。

总之,在可预见的中俄关系愈来愈好的发展趋势下,加强中俄经济合作,前景广阔;中俄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跨欧亚发展带”的对接,前景亦广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亚地缘政治博弈及其新动向  政治博弈  政治博弈词条  中亚  中亚词条  地缘  地缘词条  动向  动向词条  及其  及其词条  
智库

 国资改革两步走:3年建机制,3年...

完善国资管理体系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环节。建议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的原则改进政府管理国资的机制,规范政府行为,落实部门责任;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