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外关系的困局与印度在处理周边关系的情况,颇有共通之处。一方面,西亚的权力结构中充溢着根深蒂固的宗派分歧与工于心计的斗争,而且地区人口数量变化还对这一切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另一方面,亚太地区过去三十年的和平,曾使中美两国受益良多,但现在这一地区的和平却因中国无端的领土要求而颇受威胁。这两个问题单说其本身想要获得解决,就已非常困难,而现在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政策又充满了地缘政治意味,要将混杂各种文化的中亚地区与中国大陆联系起来,硬将两个具有截然不同地理发展意涵的地区拉到一起。
美国人普遍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政治系统正在日臻民主化,但这一观念已然受到了质疑。在中国的大战略中,有一个发展了的海陆辩证观念:中国虽然在追求崛起,但其大战略却在逐渐远离海权取向。通过研究中国党政军和智库的战略家思想,不难看出中国执政思想中陆权思想比重很大,而且其原因主要是来自国内和体制内部。然而,要实现这一战略思想,亚太的和平就至关重要,很多海洋战略家就此而一再强调海洋战略的重要。就此在中国国内出现了两种战略思想的竞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发展非常迅速,导致中西部被远远抛在了后面。这种经济差距使得党内和民众中有不少怨言,这些声音甚至被认为威胁到了政权稳定。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面对着一系列问题:他们想将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复制到中西部地区,但这将导致中国不同地区间的直接竞争。因此,中国政府必须想办法在开发内陆的同时,不对其他地区造成不好的影响,解决之道是“西部大开发”战略:通过建立一系列陆港,并配套相关制度来激活成都、乌鲁木齐等城市。该战略正式开始于2008年到2009年之间,当时中国的崛起仍然被视为主要通过海洋发展,从未被认为会涉足欧亚核心地带。
在西部大开发中,开发西藏自治区、云南、新疆等地的城市作为陆港,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切实的变化。经过数十年的人口混居,民族文化消失的很快:譬如当地穆斯林在拉姆赞节(Ramzan)中,仍会开店卖起食物和烟酒。此外,当地语言也受到了威胁。在过去十年中,中国还将喜马拉雅山脉进行了军事化管理。大量基建开始建设,专供军队的大型电厂也投入了生产,这构成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环节。美国和印度是否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美国必须对印度的大陆诉求上点儿心了。
中国是怎么突然在欧亚大陆上予求予取,并搅和进西亚的政治危机中的呢?中国是为了寻求地区稳定而试图控制多灾多难的西亚?中国是要试图改造这片地区,使其更加符合中国的利益吗?还是仅仅为杜绝其变成突发祸患之源头?
要问中国的西部大开发能为西亚的稳定带来什么好处,北京有一派修正主义者认为,这种战略扩张,虽是协助该地区的国家进行战略性发展,但将使得美国等国家的势力在当地难以展开。这一战略的成功,将使中国在较高的战略高度上获得成功。
由此,美国和巴基斯坦虽然处于一种交易性的双边关系,仅就军事和非常有限的共识达成一致,但这段关系却显得非常重要。但事实上,美巴不仅缺乏更进一步的政治互信和军事合作,而且巴方还认为与美国过多的合作可能会影响到其领土完整。而美国在巴基斯坦施加的影响,在中国一些人看来是为了制衡印度,消解印度洋安全机制,把包括印度在内的国家聚拢在一起,拜美国为王。
这种认识与美国在巴势力的消解是不相符的。美国有一种向印度靠拢的趋势,虽然这样实施起来还是有难度。同时,中国的势力在拉瓦尔品第(Rawalpindi)和伊斯兰堡两地增长很快,在拉瓦尔品第大有超过美国的趋势。这种变化有重大意义,因为中国似乎没有美国那么在乎巴基斯坦联邦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习近平主席许诺投资460亿美元用于建设巴基斯坦路网,这将使该国中央政府对旁遮普省(Punjabi)部族施加更大的影响。中国越多地涉入巴基斯坦事务,有效的部族联盟就越难实现。
美国必须一方面减少在巴基斯坦的军事存在,一方面促进巴基斯坦的政治稳定。另外,促使印度在战略和经济上的兴盛也应提上日程,这样可使印度在西亚成为中心势力。由此,将可维护印度洋和平,消除西亚、波斯湾、巴基斯坦的潜在威胁,这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第一智库网初步编译,仅供参考)
原文琏接:http://www.ipcs.org/article/china/chinas-continental-strategy-over-the-next-twenty-years-4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