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日本央行于2016年1月29日宣布启动负利率,全球已有五个经济体实行负利率,分别是欧元区、日本、瑞士、丹麦、瑞典。如果说瑞士、丹麦和瑞典是小型经济体,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影响相对有限,但欧元区和日本的负利率则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之下,实行负利率的国家和地区还可能继续增多,形成更广的负利率环境。
不论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实践,还是金融理论研究,对负利率这种异常情况的研究都不多,对其可能的影响的认识就更为有限。因此,当大规模的负利率现象来袭时,市场到底会受到何种影响的冲击?我们其实对此并不太清楚。而对于市场来说,这种不确定性就意味着潜在的风险。
国际清算银行的Morten Bech & Aytek Malkhozov在最新的研究中,对于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影响也不敢做出太过肯定的判断,作者认为,从传导渠道上看,温和的负利率对货币市场的影响机制与正利率差异不大,影响主要体现在票据期限的延长和风险利率的提高。不过,作者也承认,随着负利率不断降低,个人和机构的行为不确定性将上升,这意味着目前观察到的传导机制可能在某个时点后不再适用。此外,由于这些经验仅限于欧元区及邻近经济体,这些总结对于其他国家的可借鉴性还需谨慎对待(“央行如何实施负利率政策?”,2016,BIS Quarterly Review, 6 March,何帆、邹静娴译)
在安邦咨询(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全球正在弥漫开来的负利率环境,对银行体系可能意味着一种重大风险,这种风险还有可能在金融市场中系统地“传染”和扩张。因此,对负利率政策的影响需要谨慎应对。
迄今为止,实行负利率的央行主要集中在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于当代金融市场而言,负利率让人感到奇怪。让我们来看看负利率在市场中的实际表现:居住在马德里的的一位客户称,他的银行帐单显示Bankinter在因为借给他抵押贷款而向他支付利息。这在金融市场上绝对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在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很多贷款、尤其是抵押贷款的基准利率是欧元区银行同业拆息(Euribor)。该利率是基于欧洲银行间借款成本确定的,银行很多贷款的利率都是在Euribor等基准利率上下小幅浮动。随着利率下降至负值,就意味着一些银行面临向借款方支付利息的悖论状况。
在陈功看来,负利率不是一件小事,因为整个现代金融体系和金融产业都是建立在利率为正的假设之上的。对银行来说,负利率摧毁了银行在过去三十年来建立的各种利率模型,因为几乎所有的利率模型都在假设利率会一直是个正数。而一旦负利率真的出现,银行则面临着被迫更新模型、重建系统、做各种测试、更新法律文件、重新制作电子表格,来应对负利率环境。如果负利率现象持续下去,而且范围扩大,将会颠覆全球金融市场的基石,甚至可能导致全球银行系统崩溃。
陈功表示,银行业就是建立在利率基础上的,现在利率没了(甚至倒贴利率),这个行业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在负利率之下,仿佛能听到银行大厦的结构已经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只是它还没有轰然垮下来。他表示,二战之后所有的金融创新,金融进步,金融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利率为正的假定条件上的。负利率的出现,现在意味着有可能出现颠覆性的结果。虽然现在结果还没有那么严重,但金融界从来都不用等到完全事情发生就做鸟兽散。现在全球市场已是一片惊弓之鸟,缺的只是一声爆竹。
对于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还不算太高的中国来说,我们要警告的是,作为一个新兴市场大国,中国要对负利率下的全球金融市场风险提前做好准备。一旦负利率使全球金融市场处于危机状态,风险开始蔓延,中国完全可以考虑重新闭合金融系统与世界的联系。这相当于一种临时性的“断电”措施,即在特殊情况下做好切断与外部金融市场的联系,以避免可能的的瘫痪和巨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