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带一路”必须有所侧重

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投资与合作战略,“一带一路”伴随着“十三五”开始进入实施阶段。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动员了多种资源来落实这一战略,包括:中国政府的外交资源、众多的国有企业、政策性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一部分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也参与其中。

安邦咨询(ANBOUND)是中国较早研究并倡导“新丝绸之路”战略的独立智库,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执行及效果也保持了持续关注。作为地缘政治学者,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曾表示,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是中国近几十年来的一个很大的历史性突破,可以视为中国在“第三世界”、“韬光养晦”之后的一次实质性突破。不过,尽管这个战略具有极大的地缘政治意义,但像中国很多的政策一样,在从战略到政策的计划过程中,战略本身出现了变形,被加入了很多与地方利益相关的因素。于是,到了政策层面时,一个起始于“新丝绸之路”的清晰地缘战略,最后被定型在了“一带一路”。

陈功认为,在大力推动这一战略的同时,也要保持冷静,既要能从世界地缘政治角度,也要能从政策形成和利益博弈的层面来审视问题,这样才能明白这种从战略到政策的变身演变过程,才能冷静评价“一带一路”的未来。陈功的观点非常明确,他认为,中国没有资源同时进行“一带一路”的战略(陈功,《每日经济》,2015年1月26日)。

这一判断可能会让政策部门不太高兴,其实有着过硬的理由。最主要有两条:一是中国的资源不支持同时展开“一带一路”两个战场。要想对“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地区、44亿人口、2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产生影响力,中国不论是外汇资源还是其他经济资源,铺开了用都成问题。二是地缘政治限制。“海上丝绸之路”介入了海洋强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必然会受到强烈的质疑和抵制。中国目前在南海面临的局面就是如此,虽然中国通过投入巨资造人工岛在事实上改变了南海格局,但这也成为中国未来地缘压力的持续来源。

安邦智库的结论也很清楚,如果中国在资源角度不支持同时搞“一带一路”,现实而明智的做法就是集中资源,搞好“新丝绸之路”建设,稳定新疆,发展中亚。这要求我们必须放弃一部分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愿景,以国家级的利益为着眼点,将“新丝绸之路”变成类似“马歇尔计划”的战略工具,发挥作用,打造共同市场,最终赢得陆权基础上的贸易优势和战略主导权。

从现实的执行来看,在“海上丝绸之路”不断遭遇阻力的同时,陆上的“新丝绸之路”却不乏顺利的案例。英国《金融时报》旗下fDi Markets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企业宣布了12个对哈萨克斯坦的“绿地投资”项目,总投资额据估计达到12亿美元,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投资者承诺的数额(德国和美国排名第二,分别有5个“绿地投资”项目)。哈萨克斯坦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去年12月访华后,就带回了总价值40亿美元的协议,涉及石油和天然气、石油化工、铀矿开采和电信等多个行业。在数月前,哈萨克斯坦政府批准中国石化(600028,股吧)收购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在该国持有的资产。外界评价,这笔价值11亿美元的里程碑式交易,象征着哈萨克斯坦经济正在调整重心、转向中国。迄今,中哈两国在“一带一路”项目框架下签署的一长串商业协议,让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商品通往欧洲和中东的关键中转通道。

陆上的大步推进与海上的踯躅难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难道只是偶然因素造成的吗?显然不是。战略重点的选择不同,决定了实施政策的设计不同,也影响了资源投放的方向和对象……这一长串的不同,最终表现为在项目和投资层面的巨大差别。我们要强调的是,这种差别不只表现在对外投资项目落地的难易,还极大地影响到了中国西部地区的开发策略和发展成效问题。现在,国内西部诸多地区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发展收缩,新疆等地至今在如何借力“一带一路”上仍然感到困惑,找不到参与的抓手,也找不到自身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困惑都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缺乏侧重点有关。如果一块蛋糕分成了三块,而且市场格局也大为收缩,发展进展自然也就大不一样。

目前,“一带一路”战略只是开了一个头,就已显出资源不足的迹象。面向未来,如果要使中国的地缘战略有所突破,就应该有所侧重,集中突破“新丝绸之路”,在陆权基础上与相关国家建立互补的共同市场,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投资、产业输出、人民币输出打造新的市场。一句话,“一带一路”必须有所侧重!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带一路”必须有所侧重  侧重  侧重词条  一带  一带词条  一路  一路词条  有所  有所词条  必须  必须词条  
智库

 中国丝绸之路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通过“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这标志着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展开)

智库

 全球经济2012 预测不确定性

魏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霍建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丁一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张燕生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院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