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都空前复杂。中国的改革开放曾让中国站在了世界的道德高地之上,充满了希望,很多国家都羡慕,都在学习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也在过去十几年间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因素”影响到了世界。不过,此后形势有变,不但很多国家的改革走到前面去了,而且由于美国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开始了“重返亚太”的战略。在安邦咨询(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看来,现在的中国面临空前的软合围,这种合围既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压力空前,这是建国几十年来都没有过的情况。中国百事不顺,与此有关。
从经济来看,今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形势如何?经济政策该怎么走?这都是国内外市场关注的现实问题。中国经济要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但我们上层建筑方面的很多基本建设都没有搞好,身体上有缺陷,跑得太快就断气了。再按照过去两位数增长率的那套搞法,自然是缺陷百出,漏洞太明显,腐败、债务、环境、贫富、成本、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存在大问题。如果不转型不改革,根本搞不下去。
但中国到底怎么转型?陈功认为,坦率来看,实际上我们还不太会搞转型。如果认为这只是一个观念问题,那恐怕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过去,一部车子一直向左开,你现在让它猛然拐弯往右去,中国家大业大,百业难调,猛然掉头转型很困难。很多人以为靠着发文件,靠中央权威就能解决问题,这是过分迷信集权的意识,很危险,实际上做起来也很困难。除非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做好战略上的预规划,否则卡在那里,不上不下,随着资源耗尽,四处叫苦连天、怨声载道的情况极为容易出现。
陈功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补缺口的问题始终没找到好的解决办法。过去中国是两位数的经济增长,但宏观调控加上结构调整改革,一下子降了3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经济增速10.45%,2012年降至7.65%,2015年为6.9%),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增长缺口。如果以60万亿的GDP基数来计算,少增2个百分点就是1.2万亿的经济增量!这不是经济增长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这个真实存在的缺口,在市场、在产业、在企业经营等很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反映。
从政策上来看,追根溯源,还是当初对经济增长的缺口如何弥补、如何因应缺口、如何针对此搞好战略设计,在这些方面没有想好,可能存在低估困难的情况。陈功认为,我们当初并不是没有机会,中国经济也不是必然要走到这一步的,中国的资源储备在世界上都是丰富的,3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经济增长有着辉煌10年的基础,人民币汇率汇改以来始终坚挺,外资大量流入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老百姓(603883,股吧)的储蓄所代表的财富总量不断增长,突破了50万亿。现在看来,这些因素中的很多都在猛然间逆转了。
评价经济好还是坏看什么?是看年初自己定的数据,还是看看基层的实际情况?陈功认为,从实际情况来看,一切很清楚,根本不用多谈什么。国外有基金确实在“做空”,但中国对此没有办法,只要你是开放经济体,专业投资者就有办法来“做空”,即使不在中国内地市场“做空”,也有办法在离岸市场“做空”,在世界市场“做空”。市场“做空”中国是防止不了的,而且会反过头来影响人民币的利率和汇率,形成金融风险。除非中国不开放了,全关上门窗,否则就避免不了作为开放经济体要面对的问题。必须承认的是,中国在政策上的确存在失误,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
面对现在复杂的经济形势,有些政策立场方面很不可思议。一些学者的讲话口吻就像上帝那样,称中国经济要从“科兹纳型套利经济”转为以发明创造为主导的“熊比特型创新经济”。根据他们的理解,所谓转型,转的就是这个型:从找商机,到创新业,去创造客户,都是如此。陈功问道:这是在说中国的事情还是在说美国的事情?美国的创新搞到现在还被普遍指责没有带来实质经济增长,美国的中产阶级为此抱怨连连。中国有13亿人口,仅仅靠几个“马云”能养活得了吗?那些干了几十年的企业,好不容易做到了几十亿的规模,怎么可能说转型就转型?那些手艺人或是小商小贩,有的连中学都没有好好上过,你让他们怎么转型?我们有些学者讲话言语惊人,但很不靠谱,动不动就讲,你现在不能干这个了,不能做那个了。陈功表示,经济政策如果按照这样的路子走下去是非常危险的。
陈功多次强调,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是速度问题!从“十一五”到“十二五”,中国经济总是像“钢铁侠”那样飞奔,肯定不行。“十三五”想走良性增长的路子,这是正确的。但怎么走?现在看还是没有很好的办法。向改革要红利,怎么要?改革怎么改,才有红利?这些都还没有清晰的、有说服力的答案。改革靠发文件肯定是不行的。决策部门必须意识到,改革到了深水区,每一项改革都是系统工程,但现在的体制,最怕的就是系统工程。如果只是说说话还好办,但驱动大家为一个目标去做事就很困难,这就是所有“系统工程”的难点。以这样的情况看,或许红利的出现还要等到将来,这也就意味着6%到7%的经济增长率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同时中国的投资和消费都存在一个限度的约束,不能有太乐观的指望。除非中国的战略大计做出调整,否则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就掌握别人的手里了。
中国面临的转型和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过于简单化来看待,更不能指望发发文件就能解决问题。面对复杂的经济问题,要做好中长期打算,要围绕稳健目标来做好系统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