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安邦智库9月6日战略预测:腐败、市场经济规则的弱化与缺乏是公司治理失控加剧金融风险的深层原因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万亿元,同比下降9.4%。分机构看,大型商业银行(国有行)上半年净利润下滑12%,股份行下滑8%,城商行下滑2%,农商行下滑11%。在整体净利润罕见下降的同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1.94%,较上季末增加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82.4%,较上季末下降0.80个百分点。银保监会官员表示,预计2020年全年银行业将处置不良贷款3.4万亿元,而2019年只有2.3万亿元;受疫情影响,2021年的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会更大。

毫无疑问,疫情冲击将导致银行资产质量变坏。不过,银行业坏账恶化却不是疫情冲击后才发生的,这是过去多年发展累积的问题,尤其是在国内部分地区浮现的金融风险系统化的迹象,特别值得警惕。

今年7月20日,中纪委官网曾披露,原中国银监会山西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安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7月19日,山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政府金融办)原党组书记、局长(主任)竟晖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除了金融监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落马,资产过万亿元的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4位负责人也密集被查,包括原党委书记、原党委副书记、理事长、副理事长等,几乎是“一窝端”了。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落马金融官员主政期间,正是山西晋中民营企业德御系密集入股银行的时期,这些银行成为其纵横资本市场的造血机器。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2013年至今,德御系企业先后入股晋中银行、阳泉商业银行等两家本地城商行,以及至少八家当地农商行。入股银行之多,当地人笑称他为“行长”。这位“行长”能量颇大,却给入股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坏账,甚至搅乱了山西金融系统。德御系多线作战操纵上市公司,动辄数十亿元资金,其入股的当地商业银行成为德御系控制的“输血”机器。知情人士称,“德御系的真实产业没有多大体量,如果没有金融机构支持,他们不可能同时拿下几家上市公司。”

山西出现的局部金融风险问题,与银行普遍存在的公司治理漏洞有关。一位阳泉商业银行前董事称,“以前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是三权分置的,都是各司其职,董事会提方案,经营负责执行,监事会去监督。后来就不是了,放贷款就是党委会说了算,需要签字的时候,还要开一个党委扩大会。”前任董事长在任的时候,贷款超过1000万都要上董事会,但继任董事长的风格变换,有些议案明显不合理,不同意的董事最后都被踢走了。由于治理失控,阳泉商业银行成为了德御系的提款机。《财新》曾报道,截至2019年9月末,阳泉商业银行实际的不良资产54.17亿元,不良率25.24%,拨备覆盖率16.02%,资本充足率-5.52%,资本缺口52.15亿元。

银行的风险问题与公司治理有很大关系。国内中小银行在改制后,普遍存在股权结构有待优化、股东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一是所有者缺位问题长期存在,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越位问题同时存在;二是部分银行股东资质不符合规定,存在股权代持等问题,银行股东变化未按规定进行报批;三是股东出资不真实,股东向银行出资存在虚假出资,资金来源不明,将非自有资金作为入股资金,甚至使用银行资金进行体内循环。上述问题在德御系入股的多家银行中普遍存在。

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谈到民营企业易发金融风险时曾指出,导致风险出现的有多种原因,但公司治理问题是一个重要原因,公司治理欠缺导致了金融风险加剧。周小川分析,这些公司“野蛮扩张”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高杠杆,高杠杆的首要原因是靠向金融机构借款、靠发债等来加杠杆,很多是利用自己控制的金融机构进行关联交易。第二个原因是虚假资本金。在企业异常快速的扩展中,大多数资本金都是虚假的、违规的和变相的,并非真的资本金。虚假资本金再加上放大的杠杆,金融风险就会迅速放大。

这些风险问题的成因并不复杂。值得一问的是:为什么导致金融风险的问题久治不愈?国内企业和银行的公司治理失控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就事论事是远远不够的。在我们看来,除了市场经营波动之外,还有两个关键问题不能忽视:

一是腐败。权钱结合滋生了畸形的政商环境,造就了各种灰色的资本控制。以前述德御系为例,据山西资本市场人士称:“德御系入股这么多银行,如果没有深厚的背景,根本操作不了。银行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入股企业存在的风险,没有主管部门批准,谁也不敢把钱都贷出去。”2020年6月18日,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在山西金融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要把风险防控与金融反腐结合起来,严肃查处风险背后的腐败问题,坚决把金融领域的‘蛀虫’挖出来、清理出去。”腐败问题已经从实业领域向金融领域蔓延,并开始制造出区域性的金融风险。

二是市场经济规则的弱化与缺乏。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规则经济,是法治经济和信用经济。十八大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反腐败,强化了党内治理,净化了政治氛围。不过,客观来看,中国在另一个领域——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与改革方面,并未取得与反腐败相称的进步。由于近几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某些领域、某种程度上,国内市场体系的市场化改革甚至还有弱化的迹象。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个提法很振奋人心,但在此后的实际执行中成效却不显著。在某些地方和某些领域,出现了不讲市场规则、甚至将市场规则与政治对立的不正常现象。

未来,在外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环境的压力下,中国将重点推动“国内大循环”、兼顾“国内国际双循环”。这种转变之下,中国特别需要冷静而清醒地警惕两种迹象:一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式发展,认为靠“举国之力”、“自主创新”能搞成所有事;另一种是非市场经济化,轻视甚至忽略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推崇“国家资本主义”甚至计划经济。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国内局部地区的金融风险逐渐恶化值得警惕,像山西省这样连金融监管部门高级官员都被成串地拖下水,可见已经是系统性的问题了,由此引发的金融风险也很可能是系统性的。要消除类似的金融风险现象,一要坚持反腐败,二是坚定地推动市场化改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安邦  安邦词条  弱化  弱化词条  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词条  加剧  加剧词条  失控  失控词条  
智库

 推动贸易救济制度与时俱进

公正、合理地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保护本国产业,是各国的通行做法,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但现实中存在贸易救济措施滥用现象,比如一些国家出于贸易保护主义而采取一些不当贸...(展开)

智库

 狐狸和欧洲央行

法国一家商业杂志最近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评为依然健在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法国人——其影响力远远超过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虽然政治因素可能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