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四种形式与五个替代方案

2020年新冠疫情大流行,全球经济、金融和社会遭遇多重冲击,供给和需求两端均濒临崩溃。为此,各国相继推出大规模纾困方案,其中财政政策总量高达9万亿美元(IMF,2020年5月),而货币政策也再次担纲,并屡有创新。在此过程中,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了普遍关注。

一、争鸣“财政赤字货币化

最近,各方都在为如何应对疫情冲击献计献策。在这一背景下,对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讨论突然变得热烈起来。这是好事,但也有些出乎笔者的意料。去年与此相关的现代货币理论(MMT)曾在美国火过一段时间,笔者还多次撰文评论。前不久主要央行、尤其是美联储,又祭出九大紧急货币政策工具来为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减压纾困,对于其背后所涉及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笔者也在密切关注。财政赤字货币化向来是一个极其敏感和微妙的问题,就算是最激进的决策者面对此政策选项,也会异常谨慎、踯躅再三。很难想象一向稳健保守、号称政策空间充足并以“仍在执行正常货币政策”为傲的中国当局,会率先成为MMT的践行者。

二、“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四种形式

所谓财政赤字货币化,即通过货币创造为财政融资。对其主要的三种形式,笔者早在2016年就曾撰文讨论过(参见高占军:货币政策的禁区,《财新周刊》2016年第29期,7月25日出版),这里重新表述如下:

一是财政部发永续无息债,中央银行购买并永久持有。与财政部正常发债不同的是,这种永续债不用偿还,而且无息(若有息,则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二是通过电子转移支付的方式,给所有公民的商业银行存款账户充一笔钱。相应地,商业银行增加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则用之购买政府的永续无息债券。

三是中央银行给财政部“写张支票”,这些钱就进到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开立的账户,用来支付财政新增支出或减税。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根本性的一点是,这些货币是被永久创造出来的。货币存量一次性增加,不再减少。

但在上文中,笔者没有专门讨论过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的情况。央行从二级市场购买国债,这叫量化宽松(QE),通常不会被视为财政赤字货币化。这是因为QE由央行独立决定,在达成目标后,一般会择机减持,或缩表。但也未必完全排除永久持有的可能性;若出现这种情况,便也是财政赤字货币化了――但其效应与前述三种仍有不同。对此,笔者会在以后的讨论中再详述。

三、“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理论基础

有关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讨论历史久远,但其新近的理论基础则是MMT。该理论认为,只要国家能够发行货币,政府赤字高些也没关系,因为若能以本币借贷,则总能通过发行更多的货币来支付债务。所以,没必要担忧债务过多,政府应放手使用赤字政策,中央银行只管多印货币就可以,唯一的制约是通货膨胀。这些信条对主流经济学形成挑战。后者认为,赤字有限度需要控制,同时政府支出只能通过征税和发债融资,而非由中央银行印刷货币。

若建立在主流经济学基础上的货币政策有效,则MMT势必难成气候。但现在中央银行处境艰难:第一,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存在此消彼涨关系的“菲利浦斯曲线”已失灵,2%的通胀目标迟迟难以实现,以至于必须重估政策框架;第二,主流理论认为,财政赤字增加会导致利率上升,但如今债务大增,而利率不升反降;第三,低利率、低通胀,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空间已至极限。

但以上是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的情况,中国并非如此。目前,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有空间,货币政策有准备金、利率、各种借贷便利和再贷款等,财政政策能够适度增加赤字,此外还有宏观审慎管理(MPA)工具可供使用。

四、“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风险

倡导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一方似乎并不认为有什么风险,比如不觉得这会催生通胀。但恐怕很难下此断言,因为就算是MMT也认识到通胀的可能,并提出治理对策。前美联储副主席斯坦利•费舍尔,这位中央银行教父级人物,认为MMT的根本缺陷在于“扩大支出的同时保持通胀受控”的状态不可持续。何况,与发达经济体不同,中国并没有通货紧缩的压力。

其他潜在的风险还包括:影响资产价格及债务可持续性,导致汇率波动和资本外流,削弱央行的独立性。

总之,要充分认识到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风险。历史上的诸多案例表明,即使是临时性的危机举措,有时也会带来长期效应。

五、“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五个替代方案

当然,笔者也深知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重要性,认为在泾渭分明和财政赤字货币化之间,还有中间道路。如何找寻此中间道路,并在不同的背景和条件下加以适当应用,才是症结,而不应陷于非此即彼的误区。根据形势的需要,在走向赤字货币化之前,除了现有的政策空间外,笔者认为至少还有如下五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央行量价配合,确保流动性充足和低利率,创造宜于国债发行的市场环境。

方案二:通过降准,引导商业银行购买国债。

方案三:央行从二级市场购买国债,实施QE。

方案四:创设紧急货币政策工具,设立特殊目的公司(SPV),由央行贷款,财政部提供资本金,必要时向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提供资金。但接受方有成本,并非免费午餐。在这方面,美联储的做法可供参照。

方案五:财政部向央行直接发行国债,低息或无息,但设定期限,承诺到期必须偿还。

最后想说的是,中国仍在执行正常的货币政策,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庆幸。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固然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不能说因货币政策传导不畅,所以就得搞财政赤字货币化,这个逻辑显然不成立。必须认识到,财政赤字货币化只是在无药可医状态下的无奈之举,而中国还有诸多替代方案可供选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货币化  货币化词条  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词条  替代  替代词条  形式  形式词条  方案  方案词条  
智库

 互联网时代的政党与社会沟通

——基于中国情境的现实观察与理论思考人类社会信息传递技术的革命,颠覆了传统社会的诸多行为方式,使得现代国家治理也在经历一次划时代的技术与制度革命。当然,各国政治...(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