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疫情启示录:认知冲击与十四个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被认为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以来人类遭遇的最为严重的流行病,它是理解2020年全球宏观经济走势的主线。当下,由于疫情仍在扩散中,欧洲疫情反复,全球疫情第四波(美国第三波)扩散的高潮尚未到来,疫苗可行性尚在评估过程中,部分国家防控措施有所加强,社交隔离重启。所以,复工复产仍然是观察2021年全球宏观经济走势的关键词。新冠大流行产生的中长期影响也值得关注。

全球疫情扩散的第四波峰值尚未来临

至2020年12月9日,全球已有接近7,000万人确诊,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累计死亡病例150万,粗死亡率2.15%(累计死亡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从新增确诊病例维度看,全球新冠肺炎的扩散共出现了4波:第一波的高峰位于2月中旬,以中国、日本、韩国为重点区域;第二波的起点是3月中旬,峰值出现在4月中旬,并延续至5月中旬。亚洲的伊朗,欧洲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和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是重点国家。5月上旬开始,南美洲的巴西,南亚的印度开始成为新增确诊病例的重要来源地;第三波的起点为5月中下旬,高点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欧洲疫情明显好转,美国出现第二波,持续时间长于第一波。印度呈单峰状,从8月中旬开始超过美国,成为新增确诊最主要来源。巴西的第一个峰值出现在7月底,新增确诊病例数从未超过美国;第四波的起点为10月初,欧洲和美洲是重点区域,其中,意大利、德国、法国、巴西均出现了第二波扩散,美国则是第三波。其中,欧洲的第二波高点约8倍于第一波,但已于11月上旬出现向下的拐点。

 图1: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轨迹:第四波的峰值尚未来临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

图2:新冠肺炎疫情扩散的轨迹:新增死亡病例

数据来源:WIND,东方证券

美国疫情扩散何时休?

当前,美国是全球新增确诊病例的最主要贡献者,截至目前,占比约35%。当地时间12月7日,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表示,近期接连不断的节假日将对疫情造成叠加影响。随着圣诞节的到来,疫情形势将进一步恶化,预计明年一月中旬,美国将迎来最黑暗时刻。前美国药监局专员斯科特·戈特利布告诉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未来6个星期,美国疫情前景黯淡,到今年年底,疫情可能会造成35万人死亡;明年1月底,这一数字将突破40万。 

美国仍将是影响全球疫情扩散轨迹的最主要力量,但是,有两个乐观因素或使得第三波成为美国的最后一波。乐观因素一是疫苗,强生、辉瑞等制药公司研发的疫苗已经进入三期临床实验,目前有效率在90-95%之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12月8日发布报告称,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和美国辉瑞制药合作开发的新冠疫苗符合FDA规定的紧急使用授权的标准。一般认为,2021年上半年应可大幅推广疫苗的使用,但对于分发流程、资金支持等,仍在研究阶段。 

另一乐观因素是,当选总统拜登承诺,上任后100天内扭转美国疫情扩散局势,并且,承诺可信度较高。拜登在任职副总统时期,有过成功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经验。竞选期间,拜登就已经成立了抗击疫情工作小组,由专家和可能在政府中发挥领导作用的人组成。他们并不主张重新回到封锁状态,但主张在安全的前提下重新打开(reopen),主要举措包括:扩大检测和追踪范围;强制佩戴口罩;免费发放疫苗等。这些行动都需要国会批准物资,但从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麦康纳尔的发言来看,这是两党的共识。麦康纳尔表示,他希望在国会通过新的COVID-19救助措施。该措施包含了支持小企业、学校和医院的资金。他还表示州和地方政府的资金——这是民主党的一个主要优先事项——也可以包括在内,以及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测试、治疗以及疫苗的开发和分发。两党都认可,不完全消灭病毒,经济不可能真正复苏。

图3:全球服务业复苏进程:以餐饮服务业为例

数据来源:CEIC,东方证券 

针对美国新冠疫情扩散和死亡率分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相比于一个州的老年居民比例、拥有大学学历的人口比例、经济的健康状况或医院重症监护病床的供应等指标,对疫情扩散差异最有解释力的指标是政治因素——州长是共和党人还是民主党人。医学上已有共识,佩戴口罩是最有效的防止病毒扩散的途径。美国有17个州不要求居民在出门时戴口罩,除了夏威夷以外,其他州的州长都是共和党人。在33个要求戴口罩的州中,州长为共和党的州比州长为民主党的州平均晚30天实施这类规定。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家克里斯托弗·阿道夫(Christopher Adolph)说,研究结果反映出疫情防控政策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这与特朗普释放出的混淆信号有密切关系。拜登上台后,随着抗疫政策的转变,第三波扩散进程会受到抑制。拜登政府大概率会重返WHO,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成员国协调共同抗疫工作内容,全球在这一领域内的合作,例如疫苗、药物、医疗物资供应链应当会远比特朗普时代更具建设性。

乐观情况下,随着美国疫情于2021年1季度出现拐点,全球新增确诊病例的峰值也会随之出现,其后便进入到“出清”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复工复产的进程也将重启,这对于全球经济复苏、中国的出口和各国财政、货币政策都有重要启示。疫情虽然会成为历史,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它加速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政府应对疫情所采取的政策虽然是短期的,但却需要在中长期进行消化,本次冲击和应对方案的特殊性也将使得经济金融表现出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不一样的特征。就美国而言,拜登上台后,凭借着新冠疫情产生的认知冲击,两党更有可能在医疗服务体系改革方面取得共识,制造业产业链,尤其是医疗行业的产业链的完整性仍将是下一届白宫的优先事项。

疫情启示录:十四个趋势

怎样看待疫后世界?乐观派认为疫情迟终究会消失。例如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虽然造成当时全球1/3-2/3人口感染,5000万人死亡,但最终三年时间便销声匿迹。没有改变20世纪初的世界发展动能,人口继续增长,经济和市场迅速修复,城市化和新技术革命把全球经济推向新的增长高峰。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每次大型疫情或者是病毒暴发都会带来世界历史的转折并对未来趋势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中世纪横扫欧洲的黑死病(鼠疫),源于草原部族西侵,欧洲丧失了近1/3的人口,随后欧洲开始了文艺复兴以及资本主义萌芽。从某种意义上说,疫情通过减少人口的方式推动了一系列旨在提升效率、节省人工的重大发明,以致引发工业革命,从而实现西方资本主义崛起。黑死病后的欧洲,犹如人生顿悟高歌猛进,获得工业革命1.0动能后,开始向美洲和全球挺进,凭借的不仅有枪炮、钢铁还有细菌(天花)。这些疾病第一次来到美洲,对原住民进行了一次定向的人类清除。长期生活在无菌环境中,美洲土著人群完全无法抵御欧洲先进文明、武器和细菌的碾压,看不见摸不着的微小病菌再一次改变了美洲乃至全球历史的进程,极大的推动了我所定义的全球化1.0大航海时代,西方开始持续领先并统治整个世界。是的,疫情终究会结束,但也正在给世界带来巨变,我们正处于下一次重大变化的历史关口。疫情在政治、经济、社会、全球化、地缘政治以及文化思潮方面都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我们总结成14种趋势,这是未来任何决策的重要背景或者基准。

 第一,政治的民粹化、极端化和强人化。欧美两极政治、否定政治、社会分化日益明显,政治光谱不论向左还是向右最终都在极端化上形成闭环,这个闭环不利于人们寻求妥协与和解进而达成共识; 

第二,社会思潮也会保守化、狭隘化和仇外化。更多地指责他者和外来移民,而不是检讨自身,将内部矛盾外部化。这种政治操作相对简单也更加政治正确,但必然会对全球化形成巨大的反作用力。从英国脱欧到特朗普主义崛起,欧盟、特别是美国的移民政策已经显露了出仇外趋势,而疫情的扩散更会加强和恶化这种影响,是不同国家、不同方式的抗疫叙事一度被意识形态化和民粹化。这次抗疫中,东亚文明强调以人为本,个人服从大局,采用强有力的方式进行社交疏离和隔离收治,应收应治尽收尽治,消灭新增严控疫情。以短期较大的经济成本为代价,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实现中长期经济恢复。其本质逻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生命高于金钱。反观西方的抗疫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具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力图实现所谓的群体免疫,拒绝叫停经济,甚至拒绝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它的进化论观点也可以概括为——金钱高于生命。人们抛弃了科学精神,所以疫情还在一轮一轮高速进展,死亡人数仍在不断增加,而高度政治化、民粹化的叙事最终可能相当丑陋且遗毒无穷。

 第三,经济和社会方面,首先是财政的债务化和货币化。大量抗疫财政支出形成赤字,使得大部分国家的债务水平不断上升,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杠杆率都创下历史新高,到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整体债务与GDP的比值已达到245%,超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215%。而这种规模的债务只有通过货币发行的方式进行弥补,才有可能得以维持。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债务货币化已经非常普遍。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中国版本的现代货币理论的应用也开始出现,即通过政策性机构购买特定资产,再由央行对这部分资产提供相应的流动性支持。在目前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修复缓慢的情况下,各个国家或迟或早都将会动用财政债务化以及债务货币化的方法。

 图4:公众持有的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比例将在2021年超过二战,利息将成主要增量

数据:CBO,CEIC,东方证券 

第四,巨大的流动性释放,必然会助推资产(价格)的泡沫化和投机化,这也使得金融市场的波动变得尤为剧烈,来自于地产和股权的金融周期益发明显。全球最坚硬的泡沫之一——美国股市(特别是科技股)——的繁荣已经持续了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虽然出现过短暂回调,但在流动性的冲刷下始终安然度过。今年疫情本会形成一次局部出清,对泡沫有消胀作用,但美联储和全球央行的联合行动,使得美股泡沫化趋势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得到了加强。在2020年2-3季度,全球流动性供应甚至超过过往十年的总和,美国的M2增速达到创纪录的25%,风险资产价格在经济极度低迷的情况下被推向历史高位。音乐不停,狂欢不止,这种状况以什么方式结束,在什么时点结束,几乎是完全不可控的。

 图: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与美股走势

数据来源:FED,WIND,东方证券 

第五,全球的经济增长将出现停滞化和分化。中国是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大型经济体,而全球其他主要大型经济体均为负增长。如果疫情持续更久,这种分化的格局以及全球增长放缓甚至停滞数年的趋势还会继续延展。 

第六,失业会扩大化、长期化和结构化。以服务业为重心的发达经济体,包括一些超大型城市,因经济停摆导致失业扩大的现象将会更为显著。失业扩大还受到技术替代的影响,疫情中企业会试图寻找更多的取代人工的方法,例如工作线上网络化、机器人或者自动化等。因此失业人口持续存在和扩大可能也将是后疫情时代的长期现象。 

第七,相应地,在产业和行业方面的趋势就是集中化、寡头化、智能化和线上化。在这次疫情中获益的主要是线上的寡头平台型企业,可以明确感受到,疫情冲击下中小企业受到了更大负面冲击,它们可能会消失,也可能会被收购,进入超大型企业、寡头企业的供应链中,行业集中度随之提高。领先企业将更多地尝试智能化和线上化模式,替代部分线下和传统的经营模式以进行产业升级,这些趋势在大型企业中已经全面体现出来。这或将引发整个行业新一轮的洗牌,而中小企业除非附着在头部企业的产业链条上,否则发展的空间可能将更显得逼仄。本次疫情中全球科技巨头的市值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是一种典型的戴维斯双击,即市场份额上升(替代了线下和中小企业)带来盈利上升,流动性充沛带来估值提升,从而形成了双重利好。 

第八,而与此同时,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将加剧,导致两级化、激进化和冲突化。美国2020年种族骚乱背后的根源是不同阶层生存条件的巨大反差。如果不能迅速扭转这种局面,就将看到未来冲突会变得更加残酷和频繁。疫情后整个社会会因巨大的流动性投放,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除非采用左翼进步主义的基本收入保障(UBI)方案以及高累进度的财产税制,否则难以得到明显改善,而这又会遭遇到既得利益团体的强力狙击。如果这种改进在未来不可期,那么人群、种群、阶层的两极化、激进化、冲突化则无法避免,甚至可能会动摇政体、分裂社会,在未来持续冲击全球社会治理结构的稳定性。 

第九,全球化方面,毫无疑问本次疫情加剧了全球化的停滞甚至是逆转。未来的全球化可能将展现出一副完全不同的面貌。大国竞争日益变得白热化、全面化、冷战化(不排除热战),未来的世界格局与过去40年经历的全球化甜蜜时光会有很大不同。大国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类似于新冷战的趋势正在形成,需要卓越的智慧和勇气才能缓和目前的困境,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大国竞争都会成为所有重要决策的背景,必须学会适应与之共存。这些竞争和争夺会围绕在资本、技术、金融、地缘和治理等主要方面。 

图4:1913和2008是两次全球化黄金时代的终结

数据:1827-1949的数据来自Klasing and Milionis, 2014;1950-2017年的数据来自Penn World Tables 9.0;2018和2018年数据来自IMF;东方证券 

第十,由此,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可能会区域化、内卷化和近岸化。在疫情前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下,中国取得跨国资本的青睐成为世界工厂,但疫情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因而疫情后跨国公司部署在中国的产业链,可能将有一部分会被分散至其他地区,特别是离产品的终端销售市场比较近的区域,会形成三个大型供应链中心——北美、亚洲、欧洲。未来产业链大概率会布局在距离主要消费市场较近的区位,而不会进行更远的部署,这就是近岸化。 我们担心的是C+1型产业链部署,C代表中国,也就是可能会有部分产业链在其他区域中心形成近岸化备份,特别是敏感商品的产能,比如医疗物资。为欧洲市场生产就将产能部署在东欧;为北美市场生产就将产能部署在墨西哥。这显然会对中国的就业和产业链完整性形成挤压。理想的状态是1-A型产业链部署,即除美国以外,全球部署形成一个统一的产业链。而美国地区则形成局部性的上下游产业链,服务于美国的终端消费市场(这当然取决于美国优先的特朗普主义遗产的强度和残留度),而其他地区则与原先相同,布局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供应链,这是在最悲观和最乐观的情况之间寻找到的一条较为现实的路径。如果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赋予更大力度,特别是通过RCEP、中日韩自贸区、中欧自贸区、CPTPP等途径采取更多开放措施,那么除美国以外的全球其他国家的产能布局仍然可能进行最优化,即将主要产能布局在中国,而非做大量迁移,中国进一步开放升级的目标也能够得以实现。目前谈判中的中欧BIT,按照议程预计即将形成雏形;RCEP已获得全面通过;中国也表示乐于参与CPTPP谈判。中国如果能在这些贸易协定中取得类似于“三零”(零关税、零补贴、零准入壁垒)的成果,那么多边化、全球化的空间就可以再度打开,这才是未来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尤其是跨境服务贸易,如果海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服务业资源能够进入国内市场,那也将起到如同中国加入WTO后制造业持续升级、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的良好效果。 

第十一,大国竞争的最核心部分一定是技术创新,现在的创新(5G、卫星导航等)已经具有明显的政治化、集团化、甚至是武器化趋势,将可能会形成不同的技术路线以及相应的体系分割。为什么5G技术是兵家必争之地?5G表面上看不过是手机从1G-5G的传输速度的不断增长,让下载更快,通讯更加流畅。但它更可能是未来连接全球数百亿个智能元器件(物联网+互联网)的中枢神经系统。谁对这个中枢神经系统制定更多的标准,有更大的控制力,自然在未来的竞争中就能获得更多的压倒性的优势。这种竞争是难以调和的,可能会出现一个世界两个或者多个系统的格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4种解决方案就是一个再明确不过的案例。 

第十二,货币方面,优势货币特权滥用,未来货币竞争出现出割裂化、武器化、竞争化趋势。一方面美元在这次抗疫过程中,享受了至高无上的霸权,向全球输出过度的流动性。美元指数贬值下行会对全球资源进行掠夺式收割,这种特权在未来是否继续得到全球认可是存疑的,如果美元失去它的特权地位,必然会引发更为剧烈的风险释放。另外一方面,美国动用包括SWIFT系统在内的一系列美元体系基础设施和工具,对某些经济实体和个人进行定向制裁,切断他们与全球美元经济的交流。这引发了市场参与者的深度不安与不适,因此欧洲也在尝试建立非美元的清算系统,来抵抗美元霸权。一些国家则尝试以非美元货币对各种大宗原材料进行定价,从而分享石油美元和大宗商品美元的过度特权,这会使得整个全球货币体系变得更具有竞争性、割裂化甚至武器化。不出意外的话,数字货币也将很快加入这场竞赛。 

第十三,此外,疫情后的世界大概率将伴随着地缘风险的不断上升,出现暴力化和显著化趋势。疫情导致的经济停滞、交往阻断和人员伤亡都恶化了每个经济体内的治理结构,内部压力外部释放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的选择。我们看到在外高加索、中东宗教国家、亚洲大国边境、西太平洋岛链等地区都有冲突的火花不断闪现,各国在强化自身的军事能力、投射能力的投资和储备,这并非好的兆头。 

第十四,二战后以美国为核心建立的各类国际组织(如WTO、WHO、IMF、联合国等)构成了当下全球治理的主要部分,尽管存在种种缺陷,但本质上它为全球提供了公共物品和服务。但随着美国不断“退群”或者进行更多规则重塑以对抗某些经济体,全球治理日益变得分崩离析,碎片化、离群化和修正化。众多的全球性事件,例如疫情防控、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推动包容性增长等,都需要全球国家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更需要主导者振臂一呼来完善和升级全球治理体系,而不是粗暴地推倒重来。国际社会正在寻找新的国际组织、朋友圈和治理思想,是更紧密地形成命运共同体,还是听凭某些国家利益优先,做利益切割,将影响未来全球治理的有效性。 回想WWII,战火燃遍全球,只有美洲光荣孤立,成为民主世界的兵工厂,凭借大反攻获取胜利果实,缔造战后国际秩序和治理系统,领导全球化3.0并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繁荣。这次疫情可以视为WWIII——人类VS病毒,战火同样燃遍全球,东亚儒家文明经济圈注重隔离、社会稳定,启动内循环格局,经济相对安全,并输送物资资源给其他战区帮助抗疫。这一叙事如何表述将决定此后十年国际政治冲突、竞争还是合作的大趋势以及全球化的未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疫情  疫情词条  启示录  启示录词条  认知  认知词条  冲击  冲击词条  变化  变化词条  
智库

 农村职业教育概念辨析

一、问题的提出什么是农村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的主体包括什么,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离农”还是“为农”,这些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开展农村职业教育领域研究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