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西部阳光:草根出身让我们更有动力

        由草根NGO“出身”直接转变为非公募基金会,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的经历在中国公益界堪称绝无仅有。如今,依然坚持将筹募到的资金用于执行自主项目的西部阳光基金会,面对曾经熟悉的农村支教行动,却透露出强烈的求变意识。

 

    “NGO和基金会将来在参与农村支教行动当中,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梁晓燕告诉《公益时报》记者,农村支教环境最大的变化来自近年来国家对基层教育的大幅投入,这意味着过去以扶贫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支教方式亟待调整。

唯一草根NGO“出身”的基金会

  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06年5月,其前身是2003年成立的“西部阳光行动”,作为一家草根NGO,主要致力于推动西部农村支教行动。“西部阳光行动”的发起人是一个名叫尚立富的年轻人。

  尚立富在西北师范大学期间,就曾经在1998-2002年以骑自行车和步行的方式,对东西部农村教育进行系统考察。资料显示,尚立富在5年间行程9万多里,足迹遍及国内2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拍摄摄影作品上万幅,写出了几十万字的调研报告,真实记录了西部农村教育的面貌。

 

    尚的努力得到了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的认可,2003年,在杨东平等人的支持下,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也就是今日在广大高校当中影响巨大的“西部阳光行动”。在艰难环境中坚持了三年的西部阳光得到了资助人更大的支持。

  2006年5月,“西部阳光行动”也获得上海新联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200万资金支持,并正式成立了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实现了由草根NGO向专业民间基金会的转变,但基金会的重心仍然是“西部阳光”一贯的主业——支援西部农村教育。

  “现在我们基金会大部分的工作,仍然是和过去一样做实际的项目。”2008年刚刚接任秘书长的梁晓燕告诉记者,由于原始的出资人并不会每年再给200万,所以基金会每年也有强烈的募款需要,这决定着西部阳光基金会至今带有双重功能和色彩。

  “和别的非公募基金会先有钱不同,西部阳光并不是先有钱后开展项目。”梁晓燕表示,西部阳光一开始并没有钱,但是有非常强烈的做事的愿望。最后由一个人的行动变成一批人的行动。

  西部阳光最初的动力恰恰是它“很缺钱”。梁晓燕说。

草根NGO农村支教的挑战性增加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原来所拥有的优势也开始有所变化。”梁晓燕说,西部阳光在农村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农村教育的问题究竟是什么问题,成为西部阳光进一步思索的重点。

  资料显示,西部阳光在西部农村教师培训已开展11期,培训从未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村教师800多名;西部阳光已招募和培训近2000名志愿者深入西部农村;针对农村地区学龄前教育的空白以及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家庭教育缺失的状况,西部阳光已建成农村幼儿园6所。

  此外,西部阳光从成立以来,已经资助贫困教师和学生上千人,通过志愿者调查,发布需求,让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对贫困家庭、贫困教师和贫困学生进行直接捐助。

  “但是这种以扶贫为主的农村支教形式亟待调整。”粱晓燕表示,农村教育的外部环境在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各个组织都面临重新定位和重新校正工作方向,这个工作将由西部阳光来牵头。

  梁晓燕表示,中国支持农村教育的人是很多的,但是现在很多人感到茫然,这个茫然主要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整,投入到农村教育的资金在大量增加,民间力量可以介入的空间反而变小了。因此,农村教育的基本问题是否真正得到解决,民间力量更加需要寻找自己的空间。

  西部阳光已经在着手整理全国支持农村教育的NGO名录,并在今年发起首次支持农村教育NGO的论坛,希望从中挑选一批进行资助,并为全国同类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希望在今后的支持农村教育行动中,更多地带入社区发展的视角。”梁晓燕表示,现在的担忧是学校越来越脱离社区,越来越行政化,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学生是不是得到了更好的教育。

  “过去关注的是孩子能不能上得起学,现在更多的关注应该是怎么让孩子们上好学。”梁晓燕认为,大的问题解决了,这便是民间组织可以作为的新的空间,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农村孩子的负面影响更大,也需要有民间力量去加以弥补。

搭建西部农村教育平台

    “现在,我们希望西部阳光不仅仅是一个自行执行项目的机构。”梁晓燕表示,今年工作的方向有一些变化,也希望“在支持农村教育方面,更多地发挥我们的支持性作用。”

 

    西部阳光基金会的使命仍然是通过以当地人为主,通过多元背景的志愿者参与,促进西部农村教育及社区的发展。梁晓燕告诉《公益时报》记者,基金会的目标在原有的“改善西部农村的教育和文化现状”和“弘扬志愿精神,带动更多志愿者投身公益事业”之外,还新增加了一条,即为各类NGO参与西部农村教育搭建平台。

 

    这一条被视为西部阳光从草根NGO转变为非公募基金会后,作出的最大的一个调整。“除了将募集到的资金用于我们一贯的支教项目之外,我们还会考虑对其他从事农村支教行动的NGO,进行资金上的扶持。”梁晓燕说。

  从自己筹款自己用,到自己筹款自己和大家一起用,背后是基金会资金募集能力的不断提高。梁晓燕告诉记者,西部阳光2007年和2008年年募集资金分别达到206万元和260万元,而今年更有望达到400万元。

  筹资能力的增强,使得西部阳光计划为其他NGO提供更多帮助。“我们本身就具有两种角色。”梁晓燕表示,西部阳光也会向大型基金会筹募资金。现在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大的基金会觉得钱给不出去,而做项目的NGO却资金来源缺乏,西部阳光的双重角色恰好可以搭建起一个沟通的桥梁,将两头的资源对接起来。

  “应该说我们对其他机构进行扶持,在资金上不成问题。”梁晓燕表示,做农村支教项目的NGO规模并不大,一般资金需求不超过50万元,十几万二十万的比较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草根  草根词条  出身  出身词条  西部  西部词条  动力  动力词条  阳光  阳光词条  
公益

 2013十大公益新闻事件

每年的公益新闻年会揭晓上一年的“十大公益新闻事件”,通过对上一年热点新闻事件的梳理,总结经验、观察舆情,是公益领域与媒体、与公众进行更有效的互动。今年《公益时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