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松苗,人保慈善基金会秘书处副处长。虽然他的日常工作内容就是负责人保慈善基金会的各项事务,但是却是个兼职。俞松苗的薪酬由中国人保发放,他的专职是中国人保文化品牌部/党委宣传部公益事业处副处长。
据俞松苗介绍,人保慈善基金会只有一个专职人员,那就是副秘书长,其余的工作人员都是兼职的。这种情况对于一个非公募基金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发展显而易见是不利的,但是俞松苗在接受《公益时报》记者专访时一再强调:“人员的独立性的确很重要,但是与基金会的独立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基金会发展的最困难的问题不是人才的问题,而是资金的独立,如果资金不独立,谈其他的都没有任何意义。”
人保慈善基金会自2008年3月成立至今,俞松苗认为基金会一路走的很平稳,从刚开始不知道做什么逐步到走上轨道。“基金会最难的选择是项目选择的问题。”
专业人才是个相对概念
人保慈善基金会共有四个工作人员,但是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都是由公司支付。“我们的电话费、审计费用、日常支付费用等等都是由企业支付,去年我们总共捐赠2500多万,资金的管理费总共花去7800多元,这其中5000元是用于资金审计的。”俞松苗认为,如果是完全独立于企业的基金会,一年的开支绝对不会这么少。“如果按照规定的10%来算,起码要花掉250万。”这大大降低了基金会的管理成本。
既然人员的工作关系在企业,那么基金会的独立性是否会受企业影响呢?俞松苗说:“工作人员拿着企业的薪酬,节约了成本,这有什么不好呢?”他以某企业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为例,说:“这个基金会的人员完全是独立的,但是,这个秘书长在做决策之前,还是要跟企业‘沟通’,因为企业是基金会的资金来源,是企业在履行责任,所以你还是要跟企业沟通。”
“我不认为人员的独立性等于基金会的独立性,因为你做一个决策、一个项目的时候肯定要跟企业沟通,做持续发展的计划,企业成立非公募基金会,那么基金会的发展肯定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有关联。”
另外,俞松苗认为,国内的慈善事业刚刚起步,如果要找到年轻的、有学历的、从事公益事业5年以上的人才是很难的。“国内一些大型的慈善组织负责人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从政府机关退下来后投身公益事业的,而专职的年轻人是很少的。”俞松苗说,“只有我国的慈善事业持续发展下去,才能有专业的人才。”
“而且,经验也很重要。”俞松苗笑道,工作时间的长短也能看出你专业不专业,而不仅仅指“学历”。“企业发展公益事业有个成长的过程,虽然我学的不是公益专业,但是我在过去的一年多中看了很多书和资料,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这对于具体的工作很有帮助。”
做决策是最难的
“在过去的一年中,感触最深的就是公益资源有限,但救助的对象是无限的。”俞松苗说。“在做项目的时候,比如我们选择了捐赠教育领域,但同时又看到农村的农民也很需要资助,这最让我们难以做抉择。”
虽然在项目的选择上会顾此失彼,但是基金会内部并没有因为选择的问题而吵闹不休。“如果我们确定一个项目,会有前期的调研,与理事会沟通之后,达成统一的意见。”俞松苗说。
去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人保慈善基金会于5月16日向灾区捐款1000万元,其中将700万直接捐赠给四川省财政厅,剩下的300万用于绵竹市中国人保武都幼儿园的重建。
这么一大笔钱,人保慈善基金会为什么不直接去做项目呢?俞松苗说:“我们将基金会定位为参与性为主,资助性为辅,基金会不可能将每一个领域都顾到。灾后的救助体现在方方面面,直接捐赠也是一种方式。”
如何避免项目重复、进行公益项目创新也是人保慈善基金会正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现在基金会资助的各类奖学金很多,而且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些高校的教育基金会本身每年的募集收入就已经很多,相对于一些西部高校,他们可以动用的资源就相对缺乏。”人保慈善基金会将目光投向了西部高校,“比如我们打算在新疆财经大学设立一个奖学金,而其他的学校也在寻找当中。”
在公益资源的分配上,人保慈善基金会资助西部高校的选择体现了避免资源浪费。“这个项目选择既适合企业,也适合当地政策产业的发展。”俞松苗说。
在过去的一年中,人保慈善基金会都是独立的在做项目,“我们有打算与其他的NGO合作,正在跟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做个项目,正在谈之中。”俞松苗说。“基金会与NGO的合作是发展的方向,只要NGO的透明度高,专业服务做的好,那么双方合作是必然趋势。”
人保慈善基金会作为中国人保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在资金投入上有可持续的规划,那么他们会与有项目却比较缺资金的基金会合作吗?俞松苗说,这要看是什么项目。“如果这个项目很简单,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组织,完全可以拿来由任何企业自己来做,那么企业或非公募基金会就不需要在去跟那些基金会合作。”俞松苗认为,只有企业想做却自己做不了的项目才会有吸引力。
做有公信力的基金会
“基金会运行一年多了,企业内没有一个人找我说要查查帐,问问钱都去哪里了。”俞松苗说,“在我们的基金会中,任何人都可以来查账,我可以把所有的账目都给他看,一目了然,十分透明。”
“不过基金会在去年成立的时候曾花了一笔冤枉钱,就是给所在地的税务所交了5万元的印花税。”俞松苗认为,自己一直以为成立非公募基金会从事公益慈善事业应该是免交印花税的,但是去年与审计的会计师沟通后,大栅栏地税所还是说这笔钱必须要交,“搞不清楚”。
人保慈善基金会每个季度都会出信息季报,发送给基金会的理事、监事、相关部门和每个工作人员。“不管是公募还是非公募基金会,如果你想发展壮大的话,就不能在透明度上出问题。”俞松苗说。
透明度是基金会的生命力所在,“如果出问题,就要在制度上进行约束。既然从事公益事业,就要提升自己的社会公信力,否则公众会越来越怀疑你有问题。”
人保慈善基金会作为独立法人,在公益领域中逐渐走上了正道。“如果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在摸索中干的话,那么很多事情肯定就白干了。”俞松苗说,当时在报批下来的时候,就大致明确了该干什么,该怎么干。“项目前期调研,后期跟踪,在哪些公益领域去做,方向更明确了,也更加专业了。”
人保慈善基金会原始资金为5000万,希望在将来的五年内,每年都能注入2000万左右的资金。“基金会是企业发起成立的,那么肯定会与企业的战略挂钩,基金会不可能随意做项目。”俞松苗说,基金会有专业有能力钻研项目发展,选择那些符合专业目标的项目。
至于基金会的资金是如何打理的?俞松苗说目前还是存在银行,只是有不同的期限结构,没有拿去投资,不过正在考虑资金的委托管理。“我始终认为资金的独立是基金会独立的基础,企业不能动用,也不能随意干预到资金的投资和捐赠。”